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图书馆把握任职教育特点相应转型的路径建设

2015-08-29 13: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自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确定军队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对分离的重要举措以来,各大军队院校相继进行着教育转型,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院校体系相继建立。实现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离不开学院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图书馆作为军队院校三大支柱机构之一,是为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提供文献检索的重要机构,在军队院校转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对军队院校转型成功与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是一个服务型的机构,是学校的教学保障单位,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任职教育,图书馆要蓬勃发展,服务好是首要宗旨,而任职教育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和学历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图书馆要着眼于任职教育的特点,相应地进行服务转型。
  一、任职教育的特点
  1.信息需求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学历教育转为任职教育,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学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术性人才,教学内容宽泛,注重专业课和文化知识齐头并进。而任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性人才,目标重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更贴近时代发展、军事任务和部队实际,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指向和针对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2.信息需求的多元化
  虽然任职教育的信息需求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但任职教育的学员多为不同职别、不同类型的部队各级领导及专业技术骨干,他们文化背景不同,认知结构不同,而且比学历教育的学员经历丰富。他们实际经验足,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因而对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3.信息需求的分阶段性
  任职教育的培训层次不同,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士官任职教育和军官任职教育;根据培训级别的不同,又可分为初级任职教育,中级任职教育和高级任职教育。
  二、根据任职教育的特点相应地进行服务转型
  1.组织馆员培训,满足用户信息指向性和针对性需求
  虽然军队院校之前积累了大量学历教育的经验,但并不适合目前的任职教育。或许图书馆大多数馆员很多也是学历教育出身,加之之前关于学历教育的定向思维,还达不到军队院校转型对图书馆馆员素质的要求。这除了要求馆员努力学习、积极赶超之外,院校可以实行“科技兴馆”战略,采取相应措施,组织馆员外出培训,建设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让馆员学习和掌握与岗位任职相关的最新理论和知识,使馆员综合素质提高,军事知识更加明朗,从而更好地为任职教育服务。
  2.扩展资源,满足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1)做好网络资源服务
  为了适应转型,军事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有针对性地增加。但每一批新书上架,要经过物理加工、采访、编目等一系列繁复的过程,新书上架需要一定的时间,图书馆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完善共享化的图书馆网络平台,除了适时增加网络资源外,还要办好纸面上的新书通报、网上资料推荐及简单说明,不断丰富网上资源,为用户需要的信息多元化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虽然馆藏资源在不断增加,但还不能满足任职教育对信息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可以不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比如开办讲座、座谈会、读书节等比较活跃的活动,让每位读者都参与进来,互动交流,产生知识思想的碰撞,进而扩大用户信息量,满足信息多元化需求。
  (3)开展馆际互借
  为弥补馆藏不足,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各军队院校图书馆可逐步开展馆际互借和网络资源共享服务。这样既可节省资金,弥补资金不足,又可扩大视野,为用户提供本馆缺藏的国内外优秀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以及图书。
  3.开展学科服务建设,满足信息阶段性的需求
  针对分类逐级展开的任职教育,图书馆较为笼统地提供信息资源的模式存在缺陷。任职教育不同阶段的培训有着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原有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已不再适合,可相应进行学科服务建设。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在联络院校、了解需求、促进资源利用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此,图书馆可将学科服务融入到任职教育中,针对具体的任职教育,进行相应具体的学科服务。在开展具体的任职教育之前,先对任职教育的班级进行摸底,掌握所开课程、学员文化背景、培训目标等方面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学科服务,满足任职教育的需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