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互动创新路径分析

2015-07-28 18: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家李德春、柴修森向教育界的同仁倡导:让课堂张扬个性,展示生命的历程,体现人生价值;让课堂唤醒自我,张扬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互动创新的原则,就是一条好途径。
  1.指导阅读互动创新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阅读教学最容易出现的弊端是教师稍不留神就会变成一厢情愿的“满堂灌”、“满堂讲”,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的时间。近年来,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互动—创新教学”教改实验,采取“引读—启疑—导探—评结—设迁”五步教学法,使整个阅读教学始终在“互动”的前提下进行:“引读”是推进性互动,“启疑”是激发性互动,“导探”是研究性互动,“评结”是评鉴性互动,“设迁”是创造性互动。自读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一文时,我始终坚持学生自学的主体地位,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海伦·凯勒和莎利文老师身残志坚和献身教育事业的故事,而后引导学生自读,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相互讨论释疑;在此基础上展开探讨:文中的“我”与普通学生有什么不同?莎利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从海伦·凯勒和莎利文老师身上分别学到了哪些精神品质?而后让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并设置迁移写作读后感,课外阅读《海伦·凯勒日记》、《我的一生》等作品,将海伦·凯勒激人上进的名言警句摘抄在稿纸上,贴在教室里进行交流展览。这样,通过五个环节的师生互动、群体互动、多边协作,摒弃了教师的“一言堂”,充分体现了“教师主教”“学生主学”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合作、和谐的气氛,师生完全处于平等、切磋之中,有效地保护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质疑的针对性,思考的开放性,讨论的自由性,总结的独立性。
  2.引导想像互动创新
  想像是人类智慧的翅膀。语文教材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驰骋想像的空间。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的留白空间,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翱翔。如《为学》一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课文详写了贫和尚去南海只有“一瓶一钵”,会不会一帆风顺?他会遭遇哪些险阻困难?这一下,学生的兴致来了,想象的翅膀也张开了,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他可能一路乞讨,被财主家的恶狗咬伤;有的说,他可能遇到了强盗,但强盗知道他身无分文,又被他的意志所感动,不仅没有加害于他,反而还给他一些银子;还有说,他到了南海后身心疲惫,脸黄肌瘦,奄奄一息,南海观音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立即化仙水灵茶给他喝,拿仙桃给他吃,让他休息,带他观赏南海风光,可是他不慕荣华舒适生活,谢绝了南海观音的挽留,执意回到了蜀川……接着引导大家探讨:为什么这么多曲折动人的故事作者却只字未提,原因何在?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师生在互动想像的活泼愉悦的气氛中,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引导想像互动创新,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了故事寓意,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
  3.开展辩论互动创新
  现代人才不仅要求具有内在的学识和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则肩负着培养这种既有深厚内才又有良好口才的现代人才的重任。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积极创造让学生“说”的机会,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演讲活动和辩论比赛。为此,近三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天抄读一条名人名言,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随感、周记,每月举行一次语文竞赛活动,每期阅读一部中外名著等。不仅如此,在课文教学中,只要遇到恰当的时机,我就会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辩论。如在教《古代英雄的石像》“设迁”时,我提出了一个求异问题:你希望自己长大了做“小石子”还是做“石像”?绝大多数同学说,愿做“小石子”,铺成路为行人提供方便;但也有同学说,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希望自己做“石像”。结果引来同学的哄笑和群起而攻之。我鼓励这位同学。结果很快形成了“石子派”和“石像派”两个论辩阵容。“石子派”当然有更多的拥护者,他们言辞锋利,观点不容置疑;而“石像派”也不甘示弱,他们说,“石像”比喻英雄和首领,“小石子”比喻人民和百姓。英雄来自人民,百姓也离不开首领。社会既要人做百姓,也需要人做首领。国家无首领则天下大乱,企业无首领生产无法协调,“群龙无首”的集体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当年正是有了毛泽东这样的英雄和首领,才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毛泽东是英雄;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也是英雄,人们尊敬他们有什么过错呢?俗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凭自己的实力和贡献赢得人们的尊重,只要永远记住决不骄傲自满,做“石像”又有什么不可呢?“石像派”的精彩辩论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次辩论,不仅提高了学生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更新了看问题的多样化视角。
  4.尝试表演互动创新
  学生的潜能犹如深埋在地下的宝藏,若不挖掘利用,也许它永远是块不毛之地,是堆无用的废土沙砾;而一旦被人发掘,它便会熠熠闪光。我在语文课堂中尝试让学生互动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如《皇帝的新装》,我采用长文短教之法:首先,完成了分角色朗读、质疑探讨、结构理解、人物分析、把握要点;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表演比赛。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演出。组内分配好角色。然后抽签定序,全组成员个个上场,都有自己的表演角色。大家取材进行化妆和表演:演老大臣的把透明胶圈当老花眼镜,把纸撕成条做胡须,一举一动俨然一副老太龙钟貌,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最滑稽的是演骗子的两位,他们戴上纸糊的尖帽子,脸抹着粉笔灰,套着纸糊的尖鼻子,举止鬼祟祟,时而忙忙碌碌,时而扮着鬼脸瓜分着皇上赏赐的金子,两个机灵而贪婪的骗子演得惟妙惟肖。从此,拉开了语文课堂进行自编自演课本剧的序幕,学生进行语文剧的互动表演成了大家学习语文的一种乐趣,在互动表演中各展才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张扬了学生的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