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浅谈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的策略创

2015-07-28 18: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那么,如何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一改过去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局面呢?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有赖于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的积极参与。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寓教于乐,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给学生一幅对联中国人民万岁,袁世凯千岁,然后让他们说说这幅对联上反映出的内容。有个学生说:老师这不是对联。其他学生也立马反映过来。为什么不是对联?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启发大家,学生说对联的上下联要对仗,上联是'中国人民',下联是'袁世凯',不对仗。也就是说……我接着启发。学生们说:袁世凯对不上中国人民。学生们反映了过来,纷纷喊着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在学生恍然大悟时我引入课题,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小小的一个教学情景便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了。
  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考是创新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辩证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养成换位思考、对比思考、辩证思考、质疑性思考、吸收性思考的习惯。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合乎科学的是非标准来评判历史实物与现实事物,写出历史小论文,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论题,提供一[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些材料让学生分析并写作,可以说这是学生历史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的主要途径。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史书和一些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尝试去写读书心得,评价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这实际上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自我创造的过程。
  三、引导学生感悟历史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1、感悟是对质疑的回答,对体验的感受,所以谈感悟不能空穴来风。历史学习不能停留在事实的考定或事实的记忆上,还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求得普遍性的结论。
  2、感悟需要既感又悟,不能只感不悟。感是感受,悟是领悟,领悟属于新思维、新思想,是上升的知识。一般情况下,对历史的认识目的、任务有两种:一种目的是为例了解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会是这样的;另一种目的是了解历史对我们的意义。所以谈感悟不能知识历史的复述,而要谈从历史中得到什么启示,相关历史认识对我们认识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对自己做人、做事有什么意义;也可以谈从历史发展中得到了什么规律性的认识,同样的规律性认识或历史现象还有哪些等等。
  3、感悟是以史为鉴,不能以史证今。为了理解史事,解释史事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历史学习需要使用理解、体验的方法,需要借助普通原理进行因果分析,即使如此,历史只能作为今天的借鉴,而不能证实今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