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谈面对新课改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

2015-12-16 15: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能,加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训练和培养。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本文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转变教学从“同一要求”到“分层教学”;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   创新精神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悄悄的走向我们的学校,走向们的课堂。新课改也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其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结构中最珍贵的部分,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能,加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才能真正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法。从而让学生适应新课改,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研究数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这也需要学习数学的方式得到进一步改变,应由原来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去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思维的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明确参与并不困难,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参与,处处充满创造。人人都有创造的才能。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

  其次、在教学中应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以及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一 旦“学会”数学,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感到高兴,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喜欢它,积极主动的接触它学习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 应侧重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处于最佳。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让他们在和谐、愉快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学生逐渐地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们觉得数学不再是一些枯燥乏味的公式、数字了,而是很有趣的东西,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从而使他们从内心呼喊“我要学”。

  二、要转变教学从“同一要求”到“分层教学”。

  平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照考试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从知识和能力上瞄准升学考试,教师就会根据考试的要求,换汤不换药的“拿来”大量的练习题进行训练。课堂内外通常是同一要求、同一练习、同一作业、同一评价,从而使一些优等生“吃不饱”,长期处于“缺乏营养”的状态,不能接触到更新颖、有难度、能激发学习热情的试题;使另一些学困生处于“消化不良”的状态,听不懂、学不会、不会做。从而逐步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同一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因为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承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沿同一路线到达相同的终点,毕竟他们是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我们教师要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传授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还应按不同要求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鼓励探索,培养思维的独特性。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特征。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是具有求异创新的需要。我们教师要遵循这一心理特点,巧设问题去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学中要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就是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种途径探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点工程”。开阔学生思路,提倡变向思考从而改变探索和认识事物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更细关于多向思维,让不同学生都有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以利于创造力的发展;鼓励猜想,启发探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从已有的只是经验展开联想进而发现和掌握新知识;注意直觉思维的训练,直接接触问题实质运用知识经验急速思考,大胆假想迅速判断的思维活动。??????

  四、充分发挥“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独按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多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他们在乐趣中,体验中、活动中、探索中、合作中学习,获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如在课堂上教师时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讲他们的认识,让他们与学生讨论,使讲台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课堂教学一直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营造了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使学生进入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 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加强操作、试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是多种感官协调发展。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从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自主交流,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老师不再是学习的主体,应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 比较好地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了协作精神。

  ?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加强自主意识主要在于学会方法和策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看书,看懂书上的教学表达方式,去寻求答案,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是主体,根据教材提供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和求知欲,真正主动参与 。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及时调整思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新途径、新思路,不断提高自身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使学生能顺利运用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去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参考文献:《小学青年教师》、《河南教育》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