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在数学课堂中绽放“生命”的活力

2015-12-13 11: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课堂中不能没有“生命”,充满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课堂,应该是鲜明地体现和谐性、激励性的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是“小社会”,课堂是“舞台”。其间有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有生命的涌动。他们有观察、有体验、有讨论、有交流、有喜乐、有悲泣……。生命原本如此,课堂本该如此,我们应该还数学课堂以真实,让其充满生命的无限活力。试问,有哪位教育者喜欢如“死水”般的课堂,又有哪位圣贤能“主宰”着课堂。
  一、真爱学生,是创设充满生命活力数学课堂之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只有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爱,才能享受人生的真谛;只有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朱永新)教育是一种服务,课堂是服务的主要场所。教育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观,让微笑充溢课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个个均能成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具有某方面的潜能,都有其闪光点。教师有责任激活潜能,发现闪光点,更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教师真爱学生,还要实施民主、平等教学,学会宽容与等待。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有建立在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才能还学生以自尊、自信,也才能真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精神。基于此,我们在课堂上欣喜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变,变得机敏,变得有活力。学生张利说:“我很内向,原本安静的我,也被‘活化’了,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学生李敏也说:“李老师,我们有时不愿下课。每当听到铃声,我们总有遗憾……”。“真爱”是数学课堂灵动之根本。
  二、关注问题,是创设充满生命活力数学课堂之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离开生活,数学的价值就无法体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而数学课堂又以“问题”为载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我们要以“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思考。
  1、数学问题要有现实性
  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并把它作为数学课堂的材料,可以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量长度》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动手量一下自己的课本、桌子……;教学《可能性》不妨大胆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摸彩中奖”的乐趣等。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一段经典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应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2、数学问题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听说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课前先讲了一个古代传说:印度国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麦子,第一格只要一粒,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的二倍,这64格都摆完就行了。国王说,你的要求太低了。讲到这儿,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说这要求低不低,同学们议论纷纷。好奇心一下被激发起来,可以想象课堂热闹的景象。以上是将问题故事化,另外也可将数学问题艺术化(用多媒体展示情境),问题游戏化(学生做游戏、表演等)来“活化”我们的课堂,以此推动学习更持久,使课堂更精彩。
  3、数学问题要有挑战性
  充满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头脑中的“涟漪”,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获得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比如,教学“有理数大小比较”,学生已熟悉两个正数的大小关系,象5与6,那么-5与-6的大小关系又如何呢?问题提出就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了挑战,引起了“固有”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给学生创设了“挑战性”的探究新空间。
  三、注重激励,是创设充满生命活力数学课堂之力
  众所周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激励就是唤起他们这种内驱力的有效做法。
  1、表扬激励
  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鼓励,以增添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中,我们就听到了这样一些声音:你真聪明,你很用心,你真棒,有进步,真不错,你是个敢于迎接挑战的孩子,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这些语言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闪亮着光芒,催人奋进。当然,表扬也不能廉价、泛滥,切不可“捧杀”。
  除语言激励外,还可配以物质刺激让其不断进步。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四块糖”的故事,耐人寻味。不少老师的做法也给人启迪:诸如智慧星、金苹果、七色花、聪明本等等。这些做法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此这般,课堂怎么能不出现“我说我说,我去我去”的喜人景象呢?
  2、批评激励
  没有批评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犯错后,适时的批评也是一种勉励,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新定位,重塑自我形象。当然,批评应讲究点艺术。我曾经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英语老师讲《Atlantic》一课,组织学生阅读完毕,正要回头放录音时,被一声响亮的“报告”给怔住了,原来有学生迟到。老师提高了嗓门道:“你怎么搞的?迟到了,知不知道?连上课都迟到,你还能干什么好事!直想睡,难怪你这么胖。”听到这些挖苦的话,好强的学生转身跑开了。班内的学生也不敢吭声,教室里很静。同样的事情,另一位数学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走到学生面前,抚摸着学生的肩膀和蔼地说:“你路上没事吧,老师和同学正为你着急呢,不信你看,同学们见到了你,都在笑呢!”同样是批评,后者,教师善意地提醒学生改进,语言幽默,有批评,有关爱。既不丢学生面子,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励学生通过自省,认识自己的过错,完成了自我教育。
  四、维护课堂,是创设充满生命活力数学课堂之本
  课堂是学生基本的生活空间,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 的主要方式。有资料显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交往中,师生交往占93.2%,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占6.8%。这说明,师生关系成为这种空间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交往活动。
  从教学实践发展的维度来看,教与学之间存在对立、或包容、或替代的关系始终难以消解。那么,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根源性起点在哪里?若要对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做出一个审慎的表达,师生关系的互动、师生生命的对话应该是最基本的要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只能在不断地沟通与对话中得以开掘、丰富、完善师生交往中得到维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当有利于学生教师间的交往、对话、共同发展,在课堂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和生成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维护,必须处理好师与生,即教与学的关系,在教与学的统一与整合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才有可能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建构提供生长的原动力和栖居地。事实上,把课堂指称为师生关系,也并无不可,用一个隐喻的表达:课堂是师生关系的“集合体”。教与学、师与生共同构筑的课堂,缺任何一方,课堂都无法形成。如果只剩下空荡荡的黑板、粉笔、讲台、桌椅,那只是沉默的教室,而不是课堂,因此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完成和表达最终也只能通过师生关系,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来缔造。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教育而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教育实践所应承担的使命。因为教育的目的是晓谕学生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学生精神的发展既不能通过灌输,也不能通过渗透来实现,它只有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与教师的交往与对话中得以实现。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为师生交往提供了丰富的对话情境,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具有生长与迁移的精神空间,教师应该把每一堂课都看作是献给学生的礼物,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交往都应使双方感到喜悦和快乐。只有心与心的交融,才能走向对话与理解,也才能走向共同发展。可见,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须建立在对师生关系的关照上,必须关注作为生命存在的现实双方,关注其自然关系与文化关系,这样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才有坚实的根基,生命活力创生才有了保障。
  总之,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的要义是在学校教育生活中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确立起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