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创设良好环境,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2015-12-13 11: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作为作为一种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一个人教育、学习的重要的方式。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因此,我们应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就对幼儿进行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和观点,尝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疑问和立场,不仅可以在家长和儿童之间创设一种愉快、友好的沟通氛围,还能够增加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感。我们应从多个方面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以此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研究理论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利用图书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国外专家学者也曾指出:“早期识字、阅读是开发婴幼儿智力潜能的一条捷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我园就对如何以幼儿科学汉字教育为途径,培养幼儿阅读能力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所谓科学的汉字教育是指创设适合婴幼儿识字的汉字环境,使孩子没有任何压力、负担和烦恼,像自然学会说话一样,轻松愉快地自然学会识字、阅读和标准普通话,学会写字,促使孩子的素质全面发展。由于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为孩子创设了优质的汉字环境,孩子口说语言能力要比处于自发的语言环境发展得迅速,而且婴幼作科学汉字教育,对婴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强调以终身教育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广义环境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说明:环境不仅指向有形的物,它还应包含无形的一些与幼儿进行学习活动有关的东西,如幼儿间的合作方式,教师的指导策略,教师对孩子行为的态度,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划分及材料的准备等。它不仅涉及面广了,层次也深了,而且从有形扩展到了无形。这些认识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进行环境的创设时不再仅仅是把着眼点放在有形物的投放上,可能还得思考幼儿参与的方式及教师对孩子活动的指导度,包括什么时候介入什么时候隐身;环境的创设也不仅是指合理的活动空间的划分与布置,更要考虑活动中活动氛围的营造;另外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考虑年龄上的差异也要考虑同一年龄段可能出现的幼儿个体的能力差异,因此教师的观察思考能力被提到了第一位,学会观察成为了这个研究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基本功。
  三、实践与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教师的态度、管理方式应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由此可见,幼儿的教育环境不仅指有形的幼儿可直接参与的物质环境,如活动材料,设施等,也包含了无形的但具有可亲近性的心理环境,如师幼、家长与幼儿的对话,活动氛围等。因此,本文主要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良好创设来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环境的感染,沉浸其中。温馨的阅读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宽松的阅读氛围,便于幼儿阅读的安静、舒适的场地安排。二是确定定时和不定时的阅读时间,有了时间的保证,幼儿就能形成心理的定式,从而形成看书的习惯。
  本人主要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为目的,在创设幼儿园大环境的基础上,从富有语言教育特色的故事区中体现分享阅读教育。首先,在故事屋中投放不同体裁的图书,科普类的、经典故事类的、儿歌、古诗类的等等,并分类摆放,以供幼儿有选择地进行自主阅读。适时的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一些与幼儿图书及情节发展需要的图片、头饰及故事录音带等。并为幼儿提供沙发、靠垫、毯子等物品,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坐在沙发上看书,也可以靠在靠垫上阅读,体会到阅读其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从而达到喜欢阅读、主要阅读的目的。其次,本人还为幼儿准备了故事袋,不定期的让幼儿更换、整理故事袋中的图书。故事袋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同时也让幼儿在整理自己故事袋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在故事屋的材料投放方面,我们注意动静交替,有头饰、指偶供幼儿表演的;有立体形的图片供幼儿在背景图上排图讲述的等等。材料形式多样,每一样玩具都根据幼儿的需要所制作,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去说、喜欢说。同时在班级里的扶梯上贴上色彩鲜明的图画,上面附上儿歌,使幼儿在生动画面的吸引下有兴趣地去阅读画面,尝试念画面旁的儿歌。请幼儿自己动手来装饰我们的班级,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贴在楼道两侧,旁边附上幼儿自己编的故事。引导幼儿来园、离园时经常去看看、欣赏、讲述自己的故事。
  幼儿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极大的增强了阅读兴趣。有时在喝牛奶、吃点心的时候也会三三两两的结伴在一张图画前看看、指指、说说,阅读活动已自然的融入到了孩子的生活当中,教师无需刻意的去引导同样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借助家庭环境,与家长共同配合创设有效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从 孩子一出生,家长就不停地用语言与孩子交流,拿画书讲故事给孩子听,孩子就会受到家长的熏陶,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家园一致,指导幼儿阅读,能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因此,让家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家庭阅读气氛,使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而喜欢读书。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始时可以给孩子讲些童话故事,让他们听懂;同孩子一起看书,并讲解其中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1、家长应树立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阅读的兴趣。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家园的互动,可使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学习经验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与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因此,我们经常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鼓励家长利用业余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以游戏的形式与孩子共同开展阅读活动,并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向孩子提出相关的问题,对孩子的回答及时的给予肯定与表扬,并适当的给予奖励或惩罚。其次,就小班的孩子而言,我们指导家长主要以家长给孩子读书为主、以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为辅,具体可视孩子的阅读能力而定。我们鼓励家长定时陪孩子阅读,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有空闲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有的家长还很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在讲完故事后一起交流感觉;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动动脑筋;或者一起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等。我们的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和谐。通过建立“家长幼儿互动”的阅读关系,幼儿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自信心和自主精神,阅读真正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2、以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孩子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到他们目前的阅读理解。作为家长,应该先了解孩子目前所拥有的、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知识有多少,他们还需要哪些信息。如果孩子的相关知识很少,那么,家长就需要先给孩子看一些有关的图片或电视节目,告诉他们一些有关的基本知识。事实上,孩子在阅读任务中所用到的先前的知识经验,不仅仅是与主题有关的生活经验,还包括在阅读的过程中,经过成人的提示,他们所想起来的熟悉的汉字、单词、概念、知识和言语经验等。家长要时刻注意有意识地利用孩子已有的经验,促进当前的学习和理解。
  另外,本人还鼓励幼儿自带自己喜欢的图书来园与其他幼儿互换阅读。课间活动时,本人经常看到有的幼儿在向同伴介绍自己所带的图书、所画的图片,有的在根据图画创编着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故事,他们已经完全的融入到了阅读这个活动中去。
  (三)为幼儿投放能够满足幼儿兴趣的阅读材料
  丰富的阅读材料是幼儿阅读的保证。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孩子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强,几乎每个家庭都为自己的孩子搜罗了数量不少的书籍,而很多图书因为孩子看过一遍或者几遍就失去兴趣了,就搁置在书柜里了,又开始搜罗新的图书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为弥补我园的实际缺陷,充分利用好每个家庭的图书资源,所以我们鼓励家长自带图书来园,供每个孩子翻阅分享。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我们发现刚开始阶段,因为有新鲜感,幼儿的兴趣特高,但不知道怎样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
    在早上幼儿来园做操时,中间会有一段时间,我们会适时的让幼儿自己看书,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先给每个幼儿一本图书,有些幼儿会认准自己的图书,这时候,我们便随机的进行现场教育,有好看的书,大家轮流看,一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互助的精神。在拿到书前,教师先示范,要求幼儿把书放在桌子上,一页一页往下翻,看看图上有什么,发生什么事等,然后趁机教育他们不可以破坏图书,要爱护书籍,看书要保持安静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习惯。
    四、实践成效分析
  1、幼儿读书兴趣与良好习惯得到养成。培养了幼儿阅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幼儿的观察力增强。家长反映幼儿对身边的文学,如:广告、标语、报刊、信件、日用品等,以前是“视而不见”,而现在却是看见会认的马上就读出来,不认识的就会问,并且饶有兴趣地去读去记,常见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天长日久,幼儿就能养成观察积累的好习惯,这使他们终身受益。
  2、幼儿知识与信息得到积累。通过阅读识字活动,幼儿接触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加强了知识、信息的积累,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表现力和理解水平,促进了幼儿智力发展。同时我们认识到幼儿逐渐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主人。让成功把握在教师的手中,把成功写在孩子的脸上,一切实验,一切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将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3、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幼儿得到一起成长。一是通过实践,使教师学会了以别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发现了自己专业方面的困惑、问题、提高了自己教育行为的自觉性和理智性。对教育环境有了深刻理解,本人在如何环境创设中能将目标与幼儿兴趣爱好相结合,并在审视自己的实践和教育经验的同时,通过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促进了自身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实现了环境、教师、幼儿间的积极互动。教师的教育认识的提高和教育行为的改善不仅为幼儿创设了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更为幼儿创设了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幼儿的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比率大大提高,教师也同样汲取了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幼双方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2】《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
【3】张明红《幼儿语言教育内容之我见》1996
【4】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课题组.《幼儿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2010.5
【5】湖北省荆州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李玲莉.《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2011.4
【6】育星幼教网 http://www.gz61.com.读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有感2006.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