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远远超过再现音乐的能力,通过欣赏,幼儿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提升其音乐境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理解能力,丰富幼儿的音乐像象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健康的审美态度。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幼儿年龄小好动,因此欣赏的作品首先应该具有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形象,以便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如《水族馆》《狮王进行曲》等,孩子们一听马上会想起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动物形象。由于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就容易找到他的音乐形象,易于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
二、利用听前提问法引导幼儿进入音乐的世界
听前提问法,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欣赏的可行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听音乐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幼儿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幼儿审美的直觉力和知觉力,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光靠“听”是完全不够的,需要用多种手段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从而才能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幼儿欣赏音乐应是一种积极的活动,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感受,应使整个欣赏音乐的过程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其想象活跃,情感也有所触动。
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中会出现各种面部表情和动作,这是幼儿表现内心感受的一种方法,同时动作还可帮助幼儿加深感受,是提高辨别音乐性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幼儿听了乐曲《小鸭的舞》,就能用轻微的动作表示出什么时候小鸭在游泳、跳舞,什么时候一摇一摆回家了等,这样能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幼儿对作品的感知、理解、表现,能够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刻。
运用视觉进行观察时,若有对比更容易看出异同,而倾听声音若能进行比较,那么音乐作品的特点、性质也能明显感受到。
由于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欣赏艺术作品时,会有种种心理活动交织运转,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教学活动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和不同的音乐作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图画、韵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调动幼儿各种感官配合,丰富和深化幼儿对音乐的听觉经验。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与技巧,也是区分“效率高”和“效率低”教师的最重要指标。因此,我们自身的情感素质对幼儿音乐欣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三年的研究,笔者发现,幼儿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幼感情更融洽了。对音乐欣赏教学还需要不断进行探讨,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积累音乐教学经验,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逐步形成新思想、新经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