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而我觉得,作文即做人。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品可以写出什么样的诗品,什么样的人品就可以写出什么样的文品。作文,做人,二者看似无什么必然联系,但如果有意识的将这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所起的重大作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倡导“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指出了“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下面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也教学生做人,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 、鼓励学生作文中说真情话,做真诚之人。
俗话说文如其人,那么想要作文好,则先要做人好,做真诚对待自己的人。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克隆之作随处可见,学生为了顺应老师或教材的要求,刻意的追求立意或所谓的有意义,于是就会在作文中说假话、说大话,乃至说空话,这样的文章何以能有动情之处,势必造成学生不良文风的出现,这样的孩子又怎能做真诚之人。因此,在作文中,我们要坚持鼓励学生说真情话,写出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做襟怀坦荡,表里如一的人。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不同,他们所获得的生活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在作文中可能就会不乏有粗疏、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和观点流露,作为教师千万不可据此对学生加以批评指责,而要鼓励他们说真情话的精神,再予以个别的指导帮助,帮助其纠正错误看法,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尽量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防止在以后的作文中再不敢说真情话。作为教师一定要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让他们在作文中自由大胆的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他们所听、所看、所想的,真正做到言为心声,行如其人。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见闻,做热爱生活之人。
有人曾这样说过:“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者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真真切切地生活着、感受着,这些宝贵的生活体验正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作文越贴近生活,越能使学生做到真情流露,有感而发,我想这就是最美的。因为这是他所经历过,感悟过的。没有对生活或身边事物的感悟,再美的东西也是毫无意义的。而有了这些生活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自然就不会缺乏材料和内容,再也不需要为了写文章而生拼硬凑,堆砌词藻。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深入认识生活,丰富自己的见闻,让他们获得写作材料,萌发写作欲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做热爱生活之人。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定向观察活动,同时更多的也得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行随时观察,以此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并尽可能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尤其是引导学生加倍留心身边的小事,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一旦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头脑中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就会文思泉涌,写出情,写出灵性来。另外,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劳动中、与人交往中、读书中,无时不在感受着人间的真情,生活的真谛,陶冶着情操,也慢慢学会了去捕捉住平凡小事中的闪光点,去感悟出生活的美好,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重视选材,把握契机,渗透做人原则。
学生写作文,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都离不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材时,就要注意重视这些体验和感受。在确立了文章的主题后,就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而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筛选。学生可以从已有的生活积累中选取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最深,最真实并且有利于表达主题思想的材料,做到“我手写我心”。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既可以避免出现作文时的雷同,又可以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这样就容易把文章写得内容充实,具有真情实感,又各具特色。其实学生在进行写作构思的过程中,也在无形中提高着自己的思想认识,教师在指导中,不仅要使学生正确本质地反映生活,也要抓住契机,相机渗透做人原则,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既教作文,也教做人。
四、文中捕捉“信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适时教育。
我们都知道写作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自己的意思,而我们也一再倡导、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无论学生的作文写得怎么样,总是会或多或少的流露出自己的某些看法和观点,所以我们要及时从学生的文中捕捉“信息”,透过语言文字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这其中可能有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或是对某些人、事的不满,消极情绪的展露等等,但这些信息无疑都为我们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便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好的可以加以表扬认可,不正确的观点,则可以适时点拨,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人做人”,教育的根本,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教学生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