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节外生枝”,课堂也精彩

2015-12-13 1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一、现状思考
   课堂中出现的“节外生枝”即“课堂意外”是真实的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按预定计划设想而生出的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小插曲”,面对“意外”,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追随学生的兴趣,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二、尝试研究
   (一)发挥灵动的教育机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 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包括对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做出积极反应、果断决策和灵活处置。
  1.随机应变,点石为金为我所用。
  教学设计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我们要考虑每个教学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甚至可以设计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精心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体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
   (1)教学流程即时“变序”     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经验各异,教学过程会出现个别学生知识超前的现象,打乱了教师原有的教学流程,这时就要即时地调整改变原有的顺序。
   案例4:某教师在教学PEP Book8 What did you do on the weekend? 对话句型时,有三个句型:What did you do …? Where did you go …? How did you go there? 这位教师设计的思路是:What→Where→How 但在课堂上当问学生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答:I went to Xiaoshan Bookstore by bus. 教师并没有抓住学生的现成资源,呈现后面的两个句型,而是接着自己的问题再问学生,失去了灵活性,这节课按照教师的严密设计思路上完了,但课堂上失去了师生互动的灵动。
  分析思考:这位教师是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面对这种情况不知如何应对,只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流程进行下去,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出现“意外”又手足无措。课后笔者与其交流后,她立刻顿悟了。这也许会让她积累一些经验,增长一点教育智慧。
   (2)教学内容适时“增删”    PEP人教版教材中四年级的对话内容普遍较多而且难度大,但五年级的对话内容又相对少而且容易。所以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四年级有时课堂上会出现一句话半天说不会,内容学不完,五年级课堂上不用教师教,学生全会说。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对教学内容做“增删”。
    案例5:笔者在教学PEP Book3 Unit1 My Classroom A Let’s talk时,对话材料有很多句型:We have a/six … . Really?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Wow! It’s so big. Where is my seat? It’s near the door.还有生词classmate, seat.笔者分析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的他们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因为三年级对话较简单易学,如果一下子学习这么多的功能句,他们肯定会感到难而失去兴趣。于是笔者删掉了句型Let’s go and have a look. Where’s my seat? It’s near the door. (这个句型的学习安排在下一课时)。于是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学会介绍新同学并用已学的句型进行拓展对话,会用句型:We have a/six … 正确介绍教室的设备,能正确读出复数名词的发音。结果课堂出现了以下精彩的对话:
   Amy: Hello, Mike.
   Mike: Hi, Amy. This is Zhang Peng, our new classmate.
   Amy: Hello, Zhang Peng. Nice to meet you. (以下都为拓展内容)
   Zhang:Nice to meet you, too.
   Amy: Where are you from?
   Zhang: I’m from China.
       …
   笔者思考:笔者删掉了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句子,分解了主要句型Where is my seat? It’s near the door. 主要让学生了解新同学和介绍新教室,也符合学生的新学期兴奋的心理。他们能自然地将旧知用于拓展新情景,这难道不是一个成功的“淘汰”例子吗?
   (3)教学环节相机“取舍”   课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比如前面提到的“调皮蛋”“摔跤”事件,虽然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甚至影响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但教师凭着教育机智马上将它转化成教学资源,操练环节变成了新授和拓展环节,教学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巧用幽默,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引起沉闷的气氛,这时如果采用幽默的手段,就可以化解尴尬局面,化险为夷绝处逢生。比如,在教学描述人物外貌特征时,一位学生这样描述:A is very strong. He has small eyes and big ears. 同学们听到描述笑了起来,A 听了脸上露出非常不悦的表情,气氛一下子紧张了。笔者马上让同学们看着自己并调侃道:Look! I’m very strong. (故意夸张动作) I have small eyes and big ears, too. But I’m cute. Do you think so? 同学们被笔者夸张的动作和神情逗乐,A 也消除了紧张情绪露出了笑容。幽默的机智在此时能逐渐扭转局面,幽默能给人带来轻松和笑声, 如果将幽默艺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如同厨师在烹调时加入了味精,不仅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 而且使教学过程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老师可以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夸张演示、故错解颐、趣味反应、自我调侃等幽默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
  3.善待错误,明断暗收节外生“知”。 
  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或明断暗收,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有时会产生节外生“知”的效果。
  案例6:笔者在PEP Book5 Unit1 B Let’s talk 教学Is she/he tall ? Yes, she/he is. No, she/he isn’t.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猜测学生最喜欢的教师,Who’s your favourite teacher? Guess. 学生用Lady or gentleman? Is she/he …? 来猜测指定学生的最喜欢教师,因为都怀着好奇心 ,大家很快就会流畅表达新句型,这时,一个学生问道,Is she has big eyes? 回答:No, she isn’t. 很明显两人都犯了语法错误,我们说语法不能多解释,但又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笔者没有想到学生会问部分特征,这不是很好的生成机会吗?于是笔者马上将正确表达方式Does she have big eyes? 说了一遍,让这位同学重复这句话,并且马上表扬了他的“美丽错误”。大家跟着读了这个问句,并学习了它的肯否两种回答方式。让学生们比较两个问句的区别,在比较中他们懂得了两个句式的用法:一个描述整体特征,另一个描述部分特征。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正确运用两个句型。错误生成美丽风景!
  4.顺水推舟,机智引渡投情入境。
  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却与学情有关的状况发生,这时教师就需要顺水推舟,机智地将学情引渡到学习的环境中来。
  案例7:笔者在教学PEP Book6 When is your birthday? 对话课时,学生们正在操练对话,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Miss Shen. Today is B’s birthday.学生们一下子停了下来,神情很激动。怎么办,不能绕着走?笔者马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说:Really? What should we do for her? 学生们说唱生日歌,有的表示要送他礼物,于是笔者顺水推舟,说:Good idea. Let’s sing happy birthday to her. 大家一起为他演唱了歌曲,接下来表示要送他礼物,笔者引导道:Sorry. I have no present for you. What do you like? I will prepare it for you after class.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小组合作交流,将学生的情绪自然地引渡到学习的环境中来了,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合适的调控标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而“课堂意外”更是“不速之客”,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它的潜在价值,通过合适的调控手段,使其能成为有利资源促成动态生成。因此,合适的调控标准是“课堂意外”动态生成的可靠依据。
  1.优化式——优化现成的资源,铺垫“意外”的生长沃土。
  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别具匠心的预设。要使课堂意外成为课堂的亮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课堂意外铺垫沃土,让课堂意外和生成和谐共生。
  (1)优化教学结构——变“为教”为“为学”      以前,教师为教教材而教,采用自然结构式,即尊重教材的原有结构,组织教学,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情。优化教学结构,需要研究的是优化重组教材的方式——变式结构式,即改变教材原有的结构,重新组织教材进行教学。这种方式重视学生的学情,富有弹性。
  (2)优化教学设计——变“硬性设计”为“弹性预设”    “教学思路清晰,学习思维狭窄”是“硬性设计”的课堂教学特点之一,而“弹性预设”,不但要有宏观的整合思想,而且要有微观的弹性设计,教学板块既简约又厚实,既有开放的空间,又有深化的“支点”。 因此,教学设计方案不能是机械的线性过程,而应该是有弹性的板块设计。
  (3)优化问题设计——变“单向思维性”为“多维思维性”    课堂提问是理解语言的催化剂,是激活思维的金钥匙,是引发情感的导火索。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维度、学习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问题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指向进行深层次的研究。①以“问”促“思” ——教师借助于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借助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行探究学习。②以“问”促“疑” ——教师借助于问题,引起学生在读中质疑,引起学生的深思和多思。比如在五六年级的阅读课教学中,提出引起学生有质疑的问题,他们自然会潜下心来阅读思考。
  2.转化式——转化可利用的资源,挖掘“意外”的潜在价值。
   (1)抓精彩促生成    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了许多不可预料性。如,学生答问精彩时,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新的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如,在PEP Book8 Unit3 B Let’s talk 教学中操练主要句型:Did you …? Yes, I did. /No, I didn’t. 时,采用猜测对方做过什么事的形式,学生可以将所学过的动词短语很熟练地进行问和回答,出现非常精彩的局面,如果老师再及时评价一下,就可达到意外的收获。T: Did you clean your room? S: Yes, I did. T: Did you wash your clothes? S: Yes, I did. T: Oh, you are helpful. 可以引导学生对对方的表现进行评价,还有如,you’re busy/happy/free/excited…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生成,也渗透了情感教育.
   (2)抓错误促生成     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如上所举案例6中,笔者巧妙运用错误生成了美丽的风景。
   (3)抓争论促生成    在互动对话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这种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如,在教学PEP Book5 My New Teachers 时,学生在描述音乐教师时,有学生说:She is tall and strict. 有的学生说:No. She’s kind. 于是学生们争吵了起来,笔者意识到学生对tall, strict, kind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音乐教师是一位身高一米六左右的女教师,她性格温和,但课堂上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在描述她时出现了片面性。所以笔者问学生What’s she like after class? What’s she like in class?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明白了两个都没错。笔者乘机拓展了句型:Sometimes she is kind, sometimes she is strict. 让学生理解了教师性格的多重性。
  (4)抓问题促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要了解问题背后真实的内心想法,继而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的“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如,在教学PEP Book3 Unit6 A部分对话课时,当学到Amy将宠物狗作为家庭成员时班级响起了唏嘘声,他们问:狗怎么能算人呢?笔者意识到学生对于将狗当成家庭成员不可理解,这是因为不理解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之处造成的,于是笔者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解释给学生听,中国人说“你是狗”,是骂人的话,西方人则是“你是幸运儿”,是赞美人的话。同学们听了豁然开朗,就着学生的问题渗透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宽容式——善待无价值的资源,保护学生的纯洁心灵。
  课堂上学生常有一些违规现象,如做小动作、随便讲话或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甚至打架,此时教师发火呵斥或挖苦讽刺,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又会转移其他学生的视线,切断教学的内容,产生课堂“短路”,耽误了教学的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此时教师可借读书讲课之机用表情、手势对“不法分子”进行心理检查调节,并给以目光眼神送去教师所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等,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把他们的从另一个兴趣中心拉回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巡视讲课时,轻轻点一下那位学生的桌子或抚摩一下那位学生的头,以示警戒和暗示,这样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对于课堂上面对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教师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魄。学会用理智驾驭感情,不要愤怒,切忌意气用事,学会随机应变。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也是给他们上台阶树立了信心。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生机,各种生长因素,让学生在教师无痕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和价值判断,这样的教育没有强制性,有效且恰如其分,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请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我们课堂的亮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心灵的启迪。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建谊:主动———小学英语课堂的关键词, 北京教育.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3. 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华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Second edition Vivian Cook.  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 年第 9 期;
    6. 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 E.Doll, Jr.):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
   7. 沈倩 :开发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