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闻出版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日益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在和谐视域下研究新闻出版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规律性,以此探析新闻出版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
关键词:和谐社会; 新闻出版; 问题; 理念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传统大同社会的理念糅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而形成的。古今中外,都留下了许多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但第一次明确和谐社会概念且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则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闻出版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生力军必须应时而动、与时俱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 新闻出版工作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1 新闻出版工作有助于统一人民思想
新闻出版工作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离不开人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而人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源自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两大方面。物质层面上就是党和国家能够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他们的利益。精神层面上就是党和国家能够以先进的科学理念武装大众,能够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使人民群众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新闻出版工作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就在于其能够广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能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育人引导人。统一思想方能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凝聚合力来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2 新闻出版工作有助于提升社会理性
和谐社会所含有的文化是具有理性色彩的,高举起理性的、思辨的大旗十分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其能够提升社会的理性。理性指的是不同于感性的,依托于逻辑来判断推理的认知活动。理性有助于我们的思维从一维化得以走出,理性同时也要求避免过分理性倾向,要顾及现实情况。新闻出版工作在经济迅猛发展文化蓄势待发,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理性的发展。新闻出版是文化领域对于人民进行教育引导的有效途径。新闻出版的创作者与受众都是人,而人具有二重属性,生物性与社会性。推动人类向前发展要充分使人社会化。因此,提升社会的理性才能使人社会化,才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1.3 新闻出版工作有助于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的旨归。人文精神的含义就是尊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珍视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需要有内在驱动力的,其中人文精神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动力。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每一个个体的人,能否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是能否有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党和国家已经对与文化事业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因此新闻出版工作就要以对党和人名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文化事业,推动其不断深化发展,以弘扬人文精神,体现党和国家对于人民的关怀。新闻出版工作要特别重视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底层民众,以高尚的精神感染他们,以真诚的关乎感化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得到人文精神的洗礼。整个社会都能洋溢着人文精神的风气,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定能够早日成功。
2 当前新闻出版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常来说,新闻出版工作的主要产物是出版物。这就是把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特定的渠道来向大众传播。出版物涵盖了从书籍、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介到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非纸质媒介。但由于历史的惯性、观念的滞后性,导致本应属于新闻出版物之一的报纸成为新闻的专指。这是与报纸的发行量大、覆盖面光、信息及时性、权威性有关,故此,报纸成为新闻出版物的主力。不单是报纸还有其他新闻出版物都有其共性和社会效应,都属于文化领域的精神产品范畴,有政治性与娱乐性、知识性。
2.1 新闻出版工作政治性两极化
出版物的精神产品特性决定要受到经济关系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有能动影响。新闻出版物不可避免的要以政治正确作为立足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引导。但是文革时期一切工作都是政治挂帅,新闻出版物也是政治挂帅。导致新闻出版物出现假大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呈现悬浮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出版物的政治性特点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固守以前那种片面强调政治性,导致新闻出版物的语言风格刻板化、官僚化;二是走向去政治化的道路,放弃新闻出版应尽的责任。
2.2 新闻出版工作过度娱乐化
新闻出版物应具有娱乐性,精神产品需要满足不同群众的休闲需要。娱乐是为了使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配合其知识性已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但是目前新闻出版物存在过度娱乐化趋势,出于对经济利益的渴望,致使部分新闻出版物不惜扭曲价值观过度追求曝光性吸引消费者眼球,大量制造低俗、庸俗、媚俗的出版垃圾。
2.3 新闻出版工作知识性戏说化
知识性是新闻出版物内在的重要属性,同时新闻出版物还是人民群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当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新闻出版物不加区分的利用其公众媒体平台的优势来贩售各种知识。这些知识鱼龙混杂,既有有助于与人民群众身心发展,有助于公众生活、学习、工作的真知识、好知识。也存在鱼目混珠的哗众取宠的奇谈怪论,甚至是伪科学的对人民群众有害的东西。这种有害的东西经过广泛传播,会贻害大众,从而是人民群众对新闻出版物存在质疑、否定,进而怀疑真正的知识以致出现“倒洗澡水把小孩倒掉”的可悲局面。
2.4 新闻出版工作两难化
当前,我国的新闻出版工作还存在着相关从业者的能力水平与职业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家基于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控制不可能完全放开新闻出版行业,在出版资源国家独占的情况下,书号这一稀缺资源是有国家来分配的,这就与市场化主张完全自由竞争相冲突,如何平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为新闻出版科工作的一大挑战;群众的文化需求多样化得不到满足,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整体上较少;新闻出版工作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特别是编辑出版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理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新闻出版工作者不能仅仅从技术的视角来看待自身工作,要从大局出发,通过自身努力,推动新闻出版事业的改革进程,加快实现和谐社会特别是和谐文化的
构建。
3 构建和谐社会新闻出版工作应秉持的理念
3.1 民生优先、以人为本
人民群众书写历史,创造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人民群众对于新闻出版工作的认可,是保证新闻出版事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新闻出版工作就其根本是为着人民群众服务的,因此新闻出版工作必须秉承民生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秉持这一理念是符合党的宣传政策、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现实是高度契合的,这对于进一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在新闻出版工作中要眼中盯着人民、心中装着人民、脑中想着人民,树立起为人民群众干新闻出版工作的思想观念。党所领导的新闻出版工作所作所为都秉持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在新闻出版工作中要有倾向性的多宣传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举和首创精神。新闻出版工作的从业人员要与人民群众多打交道、以情感人。把精力放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来,把关注点聚焦到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上来。其次,新闻出版工作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坚持平民的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以平民话的言来反映群众愿望。最后,新闻出版工作要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使民众了解国家大政方针,获得社会生活中所需的资讯,这也是秉持民生优先、以人为本理念的表现。
3.2 服务大局、正确引导
新闻出版工作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工作。新闻出版工作要服务于执政党统一思想、提振信心、达成共识、凝聚合力、促进和谐的目的。新闻出版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于服务大局、正确引导的理念不能丢,只能够不断加强。在坚持这一理念的前提下,要把新闻出版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新闻媒体的力量不断扩大,无冕之王的头衔日益彰显,如何把握好党对于舆论的引导是新闻出版工作的头等大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闻出版工作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奠定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新闻出版工作者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中央的精神认真领会,宣传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抨击不法行为不良风气。首先,新闻出版工作要把握准热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是人民群众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转型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在思想多元环境下要找准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积极疏通引导群众情绪,化解矛盾。再者,保证新闻出版的公信力。新闻出版工作能否正确有效地引导舆论取决于自身的公信力。公信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树立起来的,要坚持出版的每一篇报道、资讯都是真实的准确的,既要把握时效性更加要注重真实性。
3.3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为了凸显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现实中,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有序的舆论环境,形成一种强大、积极的精神力量,增强我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了实现这项目标,要采取以下几项有效措施:首先,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为新闻出版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切实增强新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做好新闻出版工作的题中之义和重要途径。最后,新闻出版工作的从业者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同时还有敢于突破思维的框框,勇于创新。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和谐社会视域下,高度重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有效性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要想将该项工程做好,就要重点做好这样几项工作:首先,我们要对当前新闻出版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要对目前新闻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最后,我们要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进行新闻出版工作,切实增强新闻出版工作的有效性,为构建和谐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童兵. 新闻科学.观察与思考.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 袁亮. 出版学概论.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