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应用建设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

2023-12-09 05: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


  0引言


  政府是信息的最大擁有者和使用者,电子政务系统是政府使用信息的平台,是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的结合。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刚起步不久,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有利于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1?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网络自身不足,缺乏风险意识,专业人才短缺等,设计性能优异的评价模型十分紧迫[3]。为此,有学者对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当前主要可以划分为信息安全风险等级分类和信息安全风险态势估计两种模型[4]。信息安全风险等级分类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和规则,将信息安全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根据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5]。信息安全风险态势估计实际是建立一种信息安全风险预测模型,这两类预测模型有各自的优缺点,均有各自的应用范围[6]。然而无论哪一种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都要分析那些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因素[7?9]。当前选择哪些影响因素即指标,对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没有统一的指导理论,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选择,这样使得电子政务系统信息风险评价结果不稳定,通用性差,而且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10?11]。因子分析法可以确定每一个因素(指标)对电子政务系统信息风险评价结果的贡献[12]。


  为了减少电子政务系统的风险,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综合模型。本文模型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的精度,可以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因子分析法和支持向量机


  1.1因子分析法


  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的原始指标有[p]个,从中选择[m]个因子表示原始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那么可以得到:


  [Ti=ωi1X1+ωi2X2+…+ωimXm+εi](1)


  式中:[εi]为独特因子;[ωij]为因子载荷。


  因子分析法的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1)由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指标的单位各不相同,导致收集数据的值可能差别比较大,为此必须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的原始指标值[tij]进行预处理,得到它们的相关系数[rij]矩阵判断。


  [R=(rij)p×prij=k=1n(tki-ti)(tkj-tj)k=1n(tki-ti)2(tkj-tj)2,i,j=1,2,…,p](2)


  (2)对[λI-R=0]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特征值[λi,]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λik=1pλk,i=1,2,…,p](3)


  [k=1iλkk=1pλk,i=1,2,…,p](4)


  (3)对累计贡献率进行分析,采用前面[m]个指标作为因子分析的结果以描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的原始指标。


  (4)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的指标实行旋转,得到其因子载荷矩阵为:


  [A=(aij)m×paij=λilij,i,j=1,2,…,p](5)


  (5)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指标进行线性组合,可以得到:


  [Xi=li1T1+li2T2+…+lipTp,i=1,2,…,m](6)


  1.2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为了解决神经网络需要大样本数据问题的现代统计学习算法,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避免了过学习、过拟合等不足,泛化能力更优,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的样本数据为:[D=(x1,y1),…,(xl,yl)?Rd×R,]那么支持向量机的解析函数为:


  [f(x)=i=1laik(xi,x)+b](7)


  式中:参数[ai,b,i=1,2,…,l]值的求解可以变换为如下形式进行求解:


  [min12W2+Ci=1l(ξi+ξ*i)s.t.yi-W,Φ(x)-b≤ε+ξiW,Φ(x)+b-yi≤ε+ξ*iξi,ξ*i≥0](8)


  式中:[ε]为误差界限;[ξi,ξ*i]为松弛变量。


  为了简化式(8)问题的求解,得到如下的对偶形式:


  [max-12i,j=1l(αi-α*i)(αj-α*j)k(xi,xj)-εi=1l(αi+α*i)+i=1lyi(αi-α*i)](9)


  相应的限制条件为:


  [i=1l(αi-α*i)=0,αi,α*i∈0,C](10)


  当[f(x)]满足[yi=f(xi)+υi]条件时,就可以认为系统有噪声;采用核函数进行特征映射,本文选择RBF核函数,其定义为:


  [k(x,x)=exp-x-x22σ2](11)


  式中[σ2]表示超参数。


  由于[W=i=1l(ai-a*i)Φ(xi)],那么插值函数可以变为:


  [f(x)=W,Φ(x)+b=i=1l(ai-a*i)Φ(xi),Φ(x)+b=i=1l(ai-a*i)k(xi,x)+b](12)


  式(8)中的松弛变量计算公式为:


  [ξ*i=0,yi-W,Φ(x)-b≤εyi-W,Φ(x)-b-ε,otherwise](13)


  2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


  2.1风险评价指标


  为了准确、全面、客观地对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资产、威胁、脆弱性以及制度等建立如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2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工作思想


  信息安全风险是影响电子政务系统推广的关建因素,而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的好坏是保证电子政务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政務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综合模型,其基本工作思想为:首先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选择比较重要的评价指标,并消除一些不重要的指标,最后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模型,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价流程如图2所示。


  3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


  3.1数据源


  根据图1中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收集数据,以入侵的次数作为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输出,入侵次数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3.2因子分析法确定重要指标


  采用DPS软件下的因子分析法对原始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它们的累计贡献率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指标数的增加,累计贡献率不断增加,尤其当开始累计贡献率增加的幅度相当快,指标数超过7个时,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以上,此时指标为主要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其他指标可以当作噪声忽略不计。


  3.3评价结果


  根据表1所得的重要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对原始样本进行处理,减少了原始样本数据规模,验证样本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本文模型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好,能够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工作。


  采用当前经典的信息风险模型进行对比测试,它们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精度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相对当前经典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本文模型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精度更高,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的准确性,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合理,可以为电子政务系统管理员提供更好的参考信息,以便制定更好的管理措施。


  4结语


  风险评价是保证电子政务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如何提高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的准确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窃取重要信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作者:李军伟

  第2篇:连云港智慧国土—不动产登记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1前言


  近年来连云港根据省厅的部署,以“一张图”工程建设为基础,以“四全”服务模式为抓手,充分運用“制度+科技”手段,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制度创新和思想转变,以此带动全市、县国土资源工作提升,初步完成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和电子政务、综合监管、公共服务三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国土资源业务网上办理公布。土地“批供用补查登”也逐步的完善健全中,其中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投入运行前,都在全面清理和整理不动产登记历史资料,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数据库标准和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程,对本地区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存量登记数据进行整合,建立关联关系,健全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库,但是现有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


  1.1信息共享有待提升


  连云港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实现部分网络化办公,实现土地不动产登记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在线公布,但数据开放和服务还不足。


  1.2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陈旧


  目前所有不动产登记都得到办事大厅进行人工办理,无计划性,既不便民又会导致政府工作人员时忙时闲,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篇文章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及智慧城市建设等一代信息技术和概念推进不动产登记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确保信息资源管理、审批和创新服务,加大资源整合共享力度,开展数据清洗、关联、比对和整合工作,为土地“批供用补查登”等各环节大数据分析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系统目标


  2.1不动产登记信息资源共享


  国土资源内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从纵向上实现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之间在线共享与交换,省级国土网站实时体现其市及县级当年、当月、当天土地“不动产登记”相关事项的已办、待办、正在处理事务数据,以此类推各市县级数据实时交换,实现以较低成本构建统一、便捷、高效的省直管体制下建设用地全程化监管体系,同时便于民众判断闲忙时段,节省排队时间,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便民;横向上打破国土资源内部各有关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布局合理、规模湿度、保障有力、绿色集约的涉密内网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体系。


  国土资源外部:加强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公众APP,微信公众号,国土资源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满足广大公众对不动产登记资源信息的需求,达到全民共享。


  2.2实现自动化办公


  建设Web及智能终端上的预约服务平台,实现土地不动产登记便捷在线预约、智能提醒、查询服务评价和统计汇总等功能。


  2.3汇集数据为动态监管与决策做支撑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将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土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占补平衡、执法检查等各类日常管理信息,实时更新至统计决策数据库中,并及时分析维护其关联关系,实现系统自动对比分析统计“批供用补查登”之间数据,输出为报表、图表、地图等展现形式,提供分析报表自定义,跨专题、跨数据库的多维度联合查询、分析和对比等形成数表图,并将该信息反馈给监督部门参考核实督查,及时减少、杜绝:征而未补、批了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登的现状。通过对土地的动态监测与监管,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土地市场信息开明度,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的工作制度,为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3系统功能设计


  智慧国土之不动产登记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使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信息处理等技术,统筹综合业务应用与服务体系,实现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业务应用与一体化,实现自动预约处理、全局部门间数据共享应用,具有资源整合、信息交互和辅助决策等特点。该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3.1基础管理功能


  包括用户管理、登记数据管理、内外部共享机制、规范制度宣传等,实现国土资源内外部共享功能。


  3.2智慧预约功能


  实现Web端、APP端及微信端的在线快速预约功能、实时查询功能、实时更新当前窗口等候人数、提前半天取消预约功能、实现当天过号重新排序功能、智能信息推送功能,实现真正的为民、便民,提高。


  为延伸便民服务渠道,可进一步梳理出不动产登记所需必须材料的规范制度,关联土地“批供用补查”所有数据,对申报的材料进行网上系统自动校验,完成网上自动登记流程,无需线下再次登记,直接按照流程提醒去现场领证即可。


  3.3监管/评价管理功能


  实现现场评价及移动客户端快速评价功能,同时实现国土巡检功能,包括巡检日志上传、在线签名、整改信息反馈等。为促进政府与市民间的互动,增加一键投诉功能,市民可以将土地违建、违占等现场随手拍的图片、音视频等数据及时发送至国土资源App,并获取相应的处理结果,实现政府和市民之间工作的互联互通。同时加快土地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土地“批供用补查”的信息实时互通共享,促进部门间的业务协同。


  3.4统计决策功能


  汇集土地“批供用补查登”所有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通过一系列可视化视图,如饼状图、曲线图、折线图等直观形象展示我市土地使用情况及其关联关系。同时依据其他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目录,建立相应的技术机制,获取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并结合互联网信息搜索与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网络、视频、电子杂志、微信、社区、论坛、博客等涉及土地相关的民生需求、舆论热点、公众意见等国土相关数据及系统承载的土地“批供用补查登”数据,利用大数据后台分析技术,系统自动生成解决方案,为国土资源监管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4系统关键技术


  4.1HTML5展示技术


  系统平台的前端页面使用HTML5技术开发。HTML5支持多设备跨平台、自适应网页设计,具有图形、三维及特效特性,提供了便利的应用开发接口,拥有更快的联网速度。此外,HTML5赋予网页更优的结构,可以构建对程序和用户更有价值的Web数据驱动。


  4.2新一代互联网沟通技术


  系统广泛集成和采用移动端开发技术,当用户使用不同设备访问系统时,系统可以智能判定设备屏幕尺寸,调整页面控件尺寸,达到最佳显示效果。支持App、微信、短信等在线交流互动,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知识、技术快速流动的特征,支持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全部媒体类型的传输,并支持图片实时拍摄、标注及上传功能,支持即时通信交流方式和视频会议模式,能够以多种方式为不同平台用户提供短信提醒功能。


  4.3大数据情报获取分析技术


  系统采用江苏金鸽专利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结合爬虫、模板、元引擎等采集关键技术一体,使用文本清洗、上下文识别、相似度计算、分类聚类、负面识别等中文处理技术,支持Hadoop、MapReduce、Spark批量和实时的大数据处理技术,采用模糊分析和查询技术在大量国土类信息中精确发现对目标客户有价值的服务数据。


  4.4数据存储技术


  系统采用了基于实体属性及时间的表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分割技术,使用了表数据与索引文件(Lucene索引技术)相结合的操作方法,提供快速的查询效率。系统使用了基于HBase和NoSQL型数据的存储技术,支持TB级以上的数据管理。


  4.5系统运行安全


  为确保平台运行的可靠性和数据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平台采用成熟的三层技术架构,并在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等方面对系统安全做了周密的考虑。对核心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辅以角色、权限、备份机制保证系统不被非法訪问和丢失。


  5总结


  尽管连云港国土资源数据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也需要进行重大的变革。相信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连云港将逐步完善“一库三平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政务管理平台、综合监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的目标。以“一张图”工程建设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运用实时获取的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登”和国家土地督察等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实施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实现“以图管地”。使国土资源信息资源更有效的实现供需对接,推动连云港国土工作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被动向主动,单一向综合,人工向智能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国土”。


  作者:孙磊

  第3篇:一种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近年来,网络技术在我国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在以较新形态出现的基础上对传统用户消费观念以及市场都带来了较大的改变。作为政府部门,其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也积极开展了电子政务系统建立,通过该系统的建立为人民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对此,就需要能够做好重点把握,在做好政务系统目的、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系统作用。


  1电子政务系统功能分析


  1.1系统特点


  在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当中,其具有的特点有:


  (1)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系统的应用,将会使工作具有更为高效、精炼的特征,无论是对内部事务的处理还是外部事务的处理,都将具有更为便捷的特征,且能够在简化部门机构、减少人员工作量的基础上节约公务支出。


  (2)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将使政府工作具有更为公开以及公平的特征。在网络当中,民众将根据自身的需求实现义务以及权利的维护,不仅能够使政府单位在各类事务处理当中具有更为公平以及透明的特征,且在社会团结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将为民众以及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做好系统建设之后,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够解决问题,大大节约双方事务处理时间。


  (4)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将有效实现企业、民众以及政府几者间关系的重新建立,在对以人为本特征充分体现的基础上使几者间具有统一以及和谐的关系,也能够使民众以及企业更好的参与到政府管理工作当中。


  1.2系统内容


  在电子政务这项工作中,其即是在网络环境当中做好电子政府的建设,使政府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


  1.2.1政府的服务者


  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能够在网络之上建立起民众同政府间交流的桥梁,不仅便于民众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且在便于民众实现政府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加强监管,进而使我国市场具有更为规范化的特征。


  1.2.2政府的管理者


  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不同部门则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办公,在实现工作时间节约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社会政策变化的调控,并有效加快信息传播速度。


  1.2.3政府的消费者


  在市场当中,政府不仅是重要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则能够使企业间能够减少竞争,进而减少腐败事件的发生。


  1.3系统功能


  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其需要能够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3.1秩序监管功能


  要保证政务系统能够实现工作信息的及时收集以及反馈,在做好网站内容更新的基础上对每天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内部办公情况反映,以此实现工作效率的监督。


  1.3.2数据整合与决策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不同部门数据以及信息的分析统计,在减少人员工作量的基础上实现无纸化办公,且对后续部分事情的处理也将提出一些意见。


  1.3.3交互性功能


  在系统当中通过动态网站方式做好互动性的体现,不仅要保证信息发布的便捷性,且需要加强民众间的沟通。


  1.4系统目标


  在该系统设计当中,要保证其能够满足现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从“服务主导”向“管理主导”方向转变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效率,在做好内部机构精简的基础上达到清正、公开的效果。同时,要做好不同行业间操作规范情况的监管,做好经济、生产、社会秩序的稳定。而对于部分事务,也需要做好科学决策依据的提供,在做好执政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实现风险的提前预测。


  2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2.1系统体系模型


  在现今社会不断进步、信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可以由六个模块组成体系模型以更好的满足系统发展需求。这几个系统包括有:


  2.1.1网络基础设施


  该设置可以说是政务系统的重要基础,包括有软件以及硬件两个部分。其中,硬件需要由国家提供支持,而软件则需要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功能实现提供支持。


  2.1.2单位内部业务体系


  该内容主要是在单位内部的网络办公,由不同部门间实现文件的传送、发布。而在部门内部,则需要实现公文的流转、处理以及审核,以及不同专项类任务。


  2.1.3系统内部体系


  该体系主要是具有相同属性间的不同类型应用,包括有不同级别单位多媒体信息平台的维护与应用,重要事务的决策与处理以及数据的分析、统计以及处理等。


  2.1.4公共业务服务体系


  在该体系当中,主要是面对企业、社会以及民众提供服务,在使公共权利运行公开化、透明化的基础上强化民众对政府部门的监督。


  2.1.5安全支撑体系


  该体系可以说是电子化办公工作开展的关键内容,即保证不同事务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包括有部分安全策略、基础设施、安全法规以及安全技术等。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有网络隔离、网络信道加密、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访问控制应用支撑、日志分析、系统监控、在线保护以及管理系统数字认证等。


  2.1.6标准化支撑体系


  在该标准当中,需要国家通过法规文件以及法律文件的应用实现相关人员的服从以及制约,以此为电子政务的具体开展以及实施提供规范依据。在该内容中,其主要组成部分有应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总体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以及应用支撑标准这几方面。


  2.2系统总体结构


  在系统设计当中,要从最终目标基础上出发以及实现,根据电子政务目标以及功能,对于一个稳定、完整以及可靠的系统而言,其由以下层次组成:


  2.2.1网络基础层


  该层级政务系统的运行平台,主要实现系统服务以及网络通信服务的提供。在该系统中,其通过存储设备以及服务器等基础设备的应用实现同网络传输介质的连接,形成网络骨架。该层为数据层实现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存储的必要基础设施。


  2.2.2数据访问层


  该层主要对由网络传输来的数据资源实现整合以及相关的基本数据操作,包括有转换、过滤、访问、提取以及综合服务等,以此为数据库服务器实现负担的减轻。


  2.2.3信息传输层


  该层由专用网络以及互联网组成,在实现部分控制、操作命令传输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层次工作开展的协同,主要内容有信息的下载、上传以及验证等,以此保证系统传输信息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


  2.2.4应用服务层


  该层由政务中间件平台以及工作流引擎两部分组成。其中,中间件平台能够实现分布式跨越异构数据访问,为业务层实现统一数据服务的提供。而工作流引擎则能够对业务层当中数据的流转以及分工实现驱动,且能够联系实际高效、完整、合理的进行信息分配,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动态扩充。


  2.2.5应用业务层


  该层为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包括有G2C、G2G模式当中的政务应用系统,主要功能有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等。


  2.3系统网络结构


  在电子政务系统中,采取中央、省、市的三级管理模式,即以“三网一库”方式实现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设计。其中,“三网”指的是专网以及内外网,“一库”指的是政务信息数据库。不同内容之间,内网同专网间以逻辑方式实现隔离,而内外网之间则以物理方式实现隔离:


  (1)内网即是指某个单位内部的局域网,主要实现国家出台党政决策以及公关决策的指挥应急处理,即在不同类别当中较为独立的应用系统。


  (2)专网即是指在事务系统当中的内部局域网,能够实现中央到省市县各个部分的连接,在做好机构职能约束的同时实现部分业务的保密处理,专网上运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3)外网在公共通讯平台当中建立,主要实现政府工作信息的对外发布,通过政府服务的提供便于民众的了解与浏览。


  具体应用方面,也会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将内网再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政务外网、核心机密网以及政务内网:政务内网是对省级以上工作进行承担的单位内部办公网,在实际运行当中,其同低于该级别的办公网实现物理隔离,一般以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以及园区网的方式展现。政务外网即业务专网,主要针对具有较强专业性业务的处理,普通的公共服务以及行政监管服务同其并不存在关联。核心机密网主要是针对部门内部事务的处理,包括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手段、方式以及保密性法规制度的建立等。


  3结束语


  在现今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当中,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了治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红药工具。在上文中,我们对一种高效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系统建设中,要充分联系部门职能做好功能以及应用方式的优化,以此不断提升系统应用效果。


  作者:张铭琪

  第4篇: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务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量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这就意味着采用传统电子政务系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和制度,很难满足当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档案管理需求。因而,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入手,来找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措施。这是满足系统用户查阅、检索以及使用等需求的有效方法,业内研究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


  1研究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问题重要性


  电子政务系统指的是,政府部门应用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以及网路技术,将政府职能的具体内容转换到网络空间去。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政府部门进行信息管理受时间、空间以及部门权限的制约问题。具体来说,电子政务系统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和文件,都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在相关的网络服务器上。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还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实现系统内数据信息的查询、检索以及使用等功能。对于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政务文件,则可通过筛选形成电子政务档案。然而,在对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内容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文件备案的可靠性、统一性以及保密性等问题,始终影响着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安全性。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建设人员只有在明确档案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找出与之对应的解决策略。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因而,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进而提高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1]。


  2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系不健全


  对于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体系制度还不够完善。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档案管理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此外,档案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问题会影响到实际的服务领域。具体来说,档案管理系统中不明确、不清晰的内容规定,会在一定成程度上影响电子政务系统的查询及检索功能,这就满足不了系统用户数据信息的获取需求。


  2.实际管理制度落后


  在对电子政务中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资金、人员以及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这就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系统建设标准。据统计,我国实施的档案管理制度,呈现出了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的系统建设情况。由此可见,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后程度是与经济建设水平相对应的。在此情况下,政务档案信息的整合和利用方面不能做出相对完整和准确的判断,这就会使系统的公共服务大打折扣[2]。


  3.管理安全性不高


  电子政务中,档案管理所具备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是,对档案管理保密性进行审查的过程中,过于组中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当下,我国政府对档案保密内容进行审查的过程中,主要在不同级别的保密部门内集中进行。但对于信息的公开发布、文件归档或者保密定级等均是结合上一个季度或者年度进行的,其具有较大的数据量,并且文件的种类也较多,这就导致保密工作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这种情况下,保密部门不仅需要做好保密检查工作,同时还要适当的转变思路,落实审查工作,保障相关信息的安全性。第二点是,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对档案保密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对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和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只是形式化的签订保密承诺书,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带来一定不良影响。第三点是,存在着泄密风险,近几年,经常发生政府网站泄密事件,特别是对外呼审查不够细致,加上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不强,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4.资金投资不够、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从电子政务档案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存在着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例如,资金技术缺乏,或者专业队伍建设滞后等。此外,资金投入方面,经常是建设初期投入较大,在后续的投入中逐渐减少,这就导致电子政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较为缓慢,从而使服务公众的水平受到制约。对专业队伍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队伍中人员老龄化,技术更新上也十分缓慢。


  3解决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对于档案管理系统不健全问题,要通过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对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档案管理,存在的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以及资源互补问题,相关建设人员可通过搭建系统服务平台,来实现档案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进而解决经济发展地区系统管理制度的落后问题。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不高问题,管理人员应通过定期的保密审查来提高档案管理系统数据的保护工作水平。系统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是由于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基于此,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以及资金保障的力度,来满足当前电子档案管理部门工作量增加的需求。具体来说,可通过不断提升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来保证从事电子政务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例如,提高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加大科技投入以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都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子政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发展进程[3]。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有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造成信息数据不安全、制度落后、体系不健全以及专业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出现。要想满足当前人们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档案信息使用的需求,相关建设人员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即通过增加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加大政策扶持来解决实际存在的管理问题。事实证明,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应用上述档案管理策略,将有效改善当前的档案管理现状。


  作者:胡震

  第5篇:基于云计算电子政务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1引言


  目前电子政务系统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之间的信息往来越来越依赖于网络,通过网上政务系统,使信息得到更快捷有效的传播,提高了各级政府、不同部门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然而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已不能满足当前“大数据”下的办公要求,海量的信息无法存储,信息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信息资源不能及时交换与共享等各种问题凸显而出。


  始于2007年的云计算概念,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云计算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的低成本、计算机能力超强、可扩展存储、安全性高等特性,正可补齐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短板。从可行性上来看,无论是理论、技术,还是成本、实践,将云计算引入电子政务系统都是切实可行的。


  2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现状分析


  2.1电子政务系统


  顾名思义,电子政务系统就是将政务工作信息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技术手段,实现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之间业务往来的网络系统。它与传统政务工作手段相比,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快速便捷,安全可靠等优势。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个人的电子政务。


  2.2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现状分析


  目前电子政务系统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系统都已基本建设完成,从国家层级到县乡层级都已建有自已的政务网站,各级政务间在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程度方面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群众能够通过网站与政府机构进行一定的互动。但是因为目前云计算在我国政务系统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的电子政务系统并不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的。


  这样电子政务系统普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随着政务信息内容的急增,亟需有足够的大存储端,而且能够随着应用和用户增加进行扩展;二是在政务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需要保密的信息,亟需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服务端;三是目前一些政府政务平台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亟需要找到能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共享的技术。


  3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引进云计算的可行性


  基于上面提到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其找到新的解决办法,云计算所具有的超大规模性、动态伸缩性、安全可靠性、资源共享性等特征,可以为当前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两者若能有机结合,将会为电子政务系统带来新的蜕变。


  理论可行性。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云计算技术研究的升温,大量的研究成果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成果为现代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技术可行性。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一些很成熟的技术方案体系,这些技术方案为将云计算应用于政务系统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支持。


  成本可行性。低成本是应用云计算技术一大优势。云计算对用户端硬件系统要求很低,用户可以在低廉的电脑设备上实现高性能化的运算。


  实践可行性。Amazon的EC2和ES3、Googl的GAE商用平台以及国内一些成功的云计算应用实例,都为电子政务系统与云计算的结合提供了很好实践经验。


  4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过程


  4.1构建云实现模型


  这里我们与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要求相结合,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云实现模型。如图1所示,实现理论模型由三层构成,分别为资源层、管理中间件层以及服务层。其中,资源层是整个实现模型的最底层,又分为两层,分别为物理资源层、资源池层。物理资源层主要是由硬件设备所构成,包括电子政务信息的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等。资源池层主要负责物理资源层的整合,将物理资源层各种类型的资源构成不同的资源池,如存储资源池、计算机资源池以及软件资源池等。管理中间件层是第二层,它是整个实现模型的核心层。该层主要负责管理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并调度各种应用任务,从而使信息资源可以安全、高效地运用。它主要包括用户管理、任务管理以及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服务层是实现模型的最上一层,是模型的实现层。服务层提供了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平台,主要功能内容有服务接口、注册、查找等。


  4.2政务信息的封装处理


  目前,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普遍存在资源异构数据库,极大地阻挠了政务资源的共享。因此,基于云的电子政务系统,需要标准化的封装处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而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主要的工作就是分析系统中应用的技术和标准,找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确定它们是由哪些标准和技术形成的;然后找出需要转换处理的信息资源,确定它们是由哪些标准和技术形成的,从而完善相关标准和技术,为系统的实现作好准备。


  4.3政务系统的应用与数据中心的建立


  有两种模式可以建立应用与数据中心:一是将工作外包给已有的云服务提供商;二是构建独立的云服务中心。第一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简化构建系统手续,缩短构建周期;第二种模式可以保持政务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4.4电子政务系统的云接入平台搭建


  系统云接入平台的搭建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接入平台要适用、易接入,进行一系列操作,如查询、注册等要易上手;二是安全保障问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来有效防止非法操作、非法入侵等。


  5结束语


  云计算的应用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完全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电子政务系统领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过,随着人们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深入,电子政务系统与云计算逐渐融合,必将为人们带来更低成本、更便利、功能更强大的线上服务。有理由相信,不只是在电子政务方面,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云计算技术都必将为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王晓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