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EEPO有效教育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可行

2016-05-11 15: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EEPO有效教育的先进理论,探讨了EEPO有效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可行性。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先进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并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粉笔加讲解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课堂教学的要求,EEPO有效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部分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推广和应用,为中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基本理论而忽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在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较多的教师非常注重对课程中基本理论的讲述,在理论讲授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而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发展和更新较快的学科,如果脱离实际而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致使毕业生步入社会后无法学以致用,不能适应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2.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灌输方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多并且比较记忆难的学科。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灌输方式的理论讲授成了教师们的主要选择,正因为如此,对于课本中抽象的网络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信息,学生要想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就显得比较困难。虽然随着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师也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相对来说,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对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在教学过程又容易滑入到另一个误区,出现了把讲课变成了幻灯片的翻页.变成了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上课过程缺乏连贯性,学生也是很难系统地掌握知识。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主要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缺乏动力,没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3.教学效率低,效果不够理想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率低,效果不理想一般表现为:一是教学目的不够明确,任务要求得不到落实。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课上,教师在实验前未能明确提示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何种要求;学生应观察什么,或是思考什么,实验之后也不能及时把实验结果与课堂所要讲授的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二是学生探究能力不强,动手能力不足。

 

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使用的网络实验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只是把交换机或路由器与计算机简单的联接;另一种则是通过网络连接设备把几十台计算机连接的小型局域网。这些实验基本上由教师操作演示,经常出现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根本没动过手,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看客,没能体会组建网络的乐趣,也不懂得在实验中观察什么,记录哪些数据等。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做出改变或创新,不断地充实和拓展这门课程,用一种新的方法培养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做课程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程中的学习。

 

  二、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及主要内容

 

  1. EEPO核心理念

 

  EEPO有效教育是云南师范大学孟照彬教授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

 

  2. EEPO操作内容

 

  EEPO有效教育的操作系统共分为五大板块和两大范畴,其中五大板块是整个EEPO有效教育的精华所在,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内容。这五大板块包含:课型方式(1要素组合方式,2平台互动式,3哲学方式);学习方式(1小组学习,团队学习);评价方式(1经典性评价,2单要素评价,3学科性评价,4项目性评价,5过程性评价);备课方式(1图文备课式,2板块结构式);管理方式(1单元组管理,2 E-S管理,3逻辑框架管理)。两大范畴:第一范畴:知识性-个性-创造性;第二范畴:互动-主动-能动。

 

  3. EEPO有效教育课堂的特点

 QQ截图20160511132229.jpg

  第一,构建小组或团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在EEPO课堂教学中,提倡在必要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放权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小组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平等交流。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积极参与,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协调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的个性从中得到发挥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关注、倾听、合作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一个参与者,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完成其主导的工作。

 

第二,通过采用不同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在EEPO课堂中,要素组合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可以进行不同组合或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轮换使用,形成一个变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更换不同的要素组合方式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迎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人学习中去,尽最大可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第三,通过积极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EEPO课堂教学评价有多种方式,以经典性评价为例,主要从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方面进行评价。正确的课堂评价可以强化知识的传递与接受,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 教师传授知识更流畅,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三、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使用EEPO的可行性

 

  1.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

 

2008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上不断得到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当前我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EEPO有效教育是我国的教育家孟照彬教授历经多年探索实践而创建,其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讲优化。孟照彬教授认为真正的教育是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是它的高级形态,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始终”[1],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又是一门实用技术,培养的正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孟教授的这种思想符合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的要求。

 

  2.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好奇心极强,活泼好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易于接受教育;同时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信心不足,较多学生初中文化基础没打好,部分学生热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他们比较喜欢的是相对轻松自由又能够参与其中的教学模式,而EEPO 有效教育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很符合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小组或团队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EEPO有效教育近年的发展为其在中等职业学校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自孟照彬教授创立EEPO有效教育以来,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在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和部分高校得到了推广应用。例如,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从2004年开始在中小学中推广EEPO有效教育,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成果在201111月玉州区举办了全国有效教育广西改革试点经验成果展示现场会得到很好的展示;钦州学院从2012年起正式把EEPO有效教育引进课堂,积极将学生培养成健康、智慧与有意义的人,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4.有利于解决教学中教师的教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产物,它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等都让学生感到生涩难懂。同时这门课程又有自己独立的体系,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理论和应用的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课堂和特殊实验环境的结合。从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EEPO有效教学提倡的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看、讲、想、做、动、静等各种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满足学生求知渴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让教师的教变得更有效。

 

  5.有利于解决教学中学生学的问题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心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掌握知识及技能为出发点。对中职生来说,要学习好计算机网络课程,首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能否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关键。EEPO有效教育支持、鼓励学生进行团队或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入到了互动主动能动的联动结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团队中,在团队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课堂上,一般学生或后进生不再被忽略,他们都是教学的主体,从而更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把EEPO教育模式运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符合了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适应了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改进课堂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氛围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黄建德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