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试论中小学网络教研的现状调查与反思

2015-07-02 14: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当前中小学网络教研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其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后续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资源
  教研活动是中小学各学科都要组织的常规学术活动,传统的教研活动一般由教研组长或教研员组织.在一个约定的地点、时间将教师召集起来,讨论研究某些特定的题目。这种传统的集中式教研活动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如学科孤立、学校孤立、时空限制、资源保存限制、教师参与限制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研能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因此很多地区都开展了网络教研,网络教研逐渐成为教研活动新的发展方向。
  1网络教研的概念
  网络教研是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它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开展的跨时空远程教研活动,从全新的视角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加科学化。网络教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以在学校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以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不断优化、改善甚至变革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从而推进课程实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中小学网络教研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为后续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Www.133229.coM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重庆市北碚区、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和亭湖区的中小学教师,共计175人。所涮查学校教师教龄30年以上的占5.88%、20一29年占38.24%、10—19年占20.59%、9年以下占35.29%
  2.2调查数据收集与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5份,实际回收170份,无效问卷9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7.14%,有效率为94.70%。对收集到的数据主要采用了频数统计法进行统计和分析。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内容、方式、交流工具和实际存在的困难等问题。
  2.3调查数据分析
  2.3.1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意识
  网络教研的主体主要是来自于一线的广大教师。网络教研的跨时空性、多主体性、强交互性、高民主性使得网络教研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畅所欲言的平台。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有一半的教师不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仅6.12%的教师经常参与网络教研活动.44.09%的教师也只是偶尔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且积极性不高、水平参差不齐。此外,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是少数的“常客”.而更多的教师则喜欢做“潜水者”,仅仅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途径,缺乏积极参与和互帮互助的意识。很多教师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时,理性的、学术的成分不够,“怨”、“愤”、“水”的成分偏重。有的教师只是将网络教研作为自己个人的行为,没有上升到相互交流、讨论的集体行为,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都表明教师的科研意识还有待提高。
  2.3.2网络教研的形式
  形式灵活多样是网络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素。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网络教研的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这二者分别占有效样本的55.56%和50%,而专题研讨(15.00%)、案例研讨(10.23%)、课题研究(9.67%)等形式在问卷发放学校还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内容新颖、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是网络教研活动深入开展的前提。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网络教研的内容还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钻研教材教法、交流教学经验和讨论学生的学习问题这两方面,分别占有效样本的81.67%和59.44%,内容涉及新课改方面的样本只占有效样本的33.33%;从教师在网络教研中的第一交往对象可以看目,前广大教师已经能够认识到网络教研在同伴互助中的作用,却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教研在专家引领中的作用。61.34%的教师在开展网络教研时的第一交往对象是优秀的中小学一线教师,24.49%的教师在开展网络教研时的第一交往对象是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大学教师和教育科研部门的理论工作者,14.17%的教师在开展网络教研时的第一交往对象是教育行政部门人员。
  2.3.3网络教研的机制
  网络教研活动允许任何教师通过qq,bbs,blog等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即时的在线研讨,与专家进行点对点的零距离交流以及和各方同一就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切磋。调查结果显示,广大教师倾向于使用电子邮件(75%)、bbs(52.08%)和qq(45.83%)等单向、非实时的交流工具,较少使用博客、维客、moodle等具有强交互性、开放性的通讯工具。这表明.网络教研还缺乏深入、有效的交流机制。完善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是网络教研持续开展的保障措施。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调查结果表明,38.56%的教师认为完善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的缺乏是他们在开展网络教研时遇到的困难之一。

  2.3.4网络教研平台的质量
  高质量的网络教研平台是取得良好教研效果的基本保证。而平台的栏目设置是否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网络资源的数量、质量是否满足教师需要,平台本身是否便于教师使用是判断网络教研平台质量高低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认为网络教研网站上的信息比较杂乱、价值不高和网络教研网站存在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的教师分别占有效样本的51.02%和56.89%。问卷发放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该校的教研网站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足:栏目设置随意性大;在管理上“技术”与“业务”分工不明确;与上层教研网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得不够:不能根据教师的需要实现实时更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也不高。目前网络教研普遍采用的交流平台是e—mail,bbs,qq,netmeeting,msn,blog,wiki等。这些平台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研活动,例如:qq,msn适用于教师讨论,而blog,wiki适用于教师培训。众所周知,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讨论和网上教学等教研活动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而各自分离的交流平台无形中降低了网络教研的成效。
  3解决问题的对策
  (1)协调好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关系,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开展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益,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网络教研虽然有许多优势,但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如缺乏情境性、不利于情感交流等。而传统教研中的教学沙龙、实地课堂教学观摩等面对面的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凝聚力。因此,传统教研工作非但不能削弱。而且要发挥其在“点”教研方面的优势,发挥其面对面交流的长处,提升传统教研的水平,弥补网络教研的不足。
  (2)注重新老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和应用网络教研平台的技术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参差不齐。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部分教师访谈后发现,年轻的教师对网络教研的认同度普遍高于老教师,这主要是由教师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的。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应该精心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例如:“一带一”帮扶机制),既能发挥新教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优势,又能发挥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使得老教师和新教师都能够在网络教研中各取所需、共同进步。此外,学校还应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让他们在网络教研活动中能够应付自如,得心应手。
  (3)注重网络教研过程的实效,突出“教研”二字。在教育部新课程网络教研研讨会上.马复教授认为:学科网站应基于研究,研究的成分少,对教师的帮助不大。同时要有针对热点问题的视频研讨,网站的定位是原创性、在线研讨、理论提高和解决问题。网络教研要注重实效,不能走形式主义,力争做到以下几点:①首先教师要将网络教研平台作为个人反思的工具,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能够进行经验提升的实践素材,为后续的专业成长提供知识准备;②教师要将网络教研平台作为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载体,专家要引导教师对一些热点问题、教师教学中的困惑进行思考,在研讨、思考中获得进步。教师也不能仅仅将教研网站作为发布信息、传递资料的一种途径;③教师要将网络教研平台作为推进区域教育平衡发展的有效工具,借助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
  (4)注重网络教研的专业建设。网络教研平台建设和网络教研理论研究是网络教研的两块基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这两块基石的建设。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的组织技术力量和学科教师加强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加强技术力量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得技术力量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师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要协同各方面力量加强网络教研的理论研究,注重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科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可以将在网络教研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转化为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并在后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完善。这种“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操作模式无疑是充实网络教研理论的有效手段。
  4结束语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进现有教研模式。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富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网络教研是常规教研活动的延伸和升华,教师参与教研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互相交流、探讨、对话、互动,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又通过反思,与同行分享得失,及时得到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从而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