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改

2015-08-29 13: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要:高职院校中不少软件应用的课程由于教学体系的不合理安排使学生不能直接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就业方向的指引性不够。本文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工作实际和社会实践设置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项目为依托,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参与到实际工作中的过程,获得实践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工作过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平面设计师、图形图像设计师等职业的需求量也急速增加。高校中《图形图像处理》、《图像处理与制作》、《图形绘制与设计》等操作性非常强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或平面设计课程也很受欢迎。然而,学习了多门相关课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难就业、且毕业生毕业后很多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等问题,就算从事该方面的工作,也不能立即上岗,一般还要经过3-6个月的职业培训,增加了学生与企业的工资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
    究其原因,高校未能结合市场需求,确定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且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针对性不明显,难以真正满足就业市场对计算机类人才实践性强的需求。本文的研究基础是以项目为依托,通过项目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学生全程参与到图形图像设计项目的所有设计流程,在任务中开拓创新精神,从而获得实践技能。课程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平面设计人员特别注重具备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的专业技能的思路下,实现“工学结合”,达到创新训练的目的。

    1. 改革的指导思想
    理论结合实践,项目结合实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 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培养
    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基于学生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工作过程;根据工作实际和社会实践设置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应该以理论为指导,扎实掌握项目实操工作过程,从而达到从“善技”过渡到“创新”的目标。
    1.2培养富有技术、富有创意人才
    贯彻党中央建设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通过“项目实操——工作实践”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设计层面追求方法或过程的创新改进,加强创新意识,进而造就出新型技术人才。
    1.3促进学生学习
    由于学生通过项目学习,训练出工作中实际需要的能力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改革
    为了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主动参与到工作过程中的培养机制,学习课程根据工作实际和社会实践设置课程内容,培养出学生的职业能力。
    2.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
    课堂上学生组建团队,4-6人一组,通过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培训,运用图形图像设计的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对影楼、广告公司、印刷企业和网络公司等所需服务对象进行商业性质的设计与制作。各主要项目如下:
    (1)影楼后期处理。学生通过对已有的婚纱照或摄影摄像技术自行拍摄的照片,进行图片或视频图像的后期处理,包括创意设计、创新文字设计、创意调色处理以及版面特效制作、人物皮肤质感处理、视频图像截取和处理等,还可以根据顾客个人的喜好设计,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
    (2)宣传品设计。学生对涉及到各个行业的著名企业、品牌、产品的宣传品设计案例项目的进行学习与创作,包括企业形象手册、品牌形象手册、画册、加盟招商等手册;以及各类海报、招贴、促销品设计等,掌握设计能力,最终能制作具有创作新意的精致作品。
    (3)书籍装帧设计。学生通过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的学习,掌握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主要的制作过程是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
    (4)包装设计。学生通过对食品包装设计、包装盒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包装作品项目学习与创作,很有就业前景。
    (5)网页设计。学生通过对当今主流网站平台和工作的设计过程的研究设计出精美而易被关注的网页界面。
    (6) UI界面设计。现在的软件不单单注重功能,还注重界面的设计,如计算机、手机中安装的软件的界面都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所以通过这类项目设计过程的学习,学生能设计和创作出具备职业能力的UI界面。
    2.2 基于工作过程的常用知识。
   各项目都基于工作过程,以实例操作为主,除讲解典型案例及提供相关艺术设计方面知识,更重要是学习所有工作过程中的常见知识。
    (1)个人就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估。
    (2)图形图像处理与设计方面市场分析和定位。
    (3)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介绍。
    (4)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和能力培训。
    (5)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沟通方法与处理矛盾问题方法。
    这样无论学生以后从事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哪方面的工作,都能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制定并实施实训项目教学,为以后的就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校企合作
    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职业职位,课程体系的安排应以社会职业岗位、企业技术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并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进行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的改革,与校企合作相关的公司及企业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参与到正式的工作中,而专业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在管理上学院全程监控质量、校企联合参与管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课程中重要的一个改革方向。
    2.4 基于工作过程的社会实践
    学生以团队或个人为主体,通过网上的作品征集来强化 技能,锻炼技能。
    (1)参加比赛。学校的管理部门或者社团活动中会不定期公开征集平面方面的作品比赛,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与到比赛中。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留意社会上的公司或企业开展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参与其中并获得比赛经验和比赛奖项。
    (2)参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网上多种平台的实操实践来强化自身业务水平,如参与到威客网中参加任务获得经验和奖励。威客网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图形图像设计相关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收集相关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方面的发布消息,根据自己技能实力,参与有针对性的任务活动,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经验值和收益,还能与不同的参与者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技术创作,加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对课程提出了明确的以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目标,按照图形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方面的职业岗位的要求开发出专业技能的课程单元,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分析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结合到课程体系中,解决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与岗位的矛盾,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