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浅谈网络时代的多孔性生存空间

2015-08-20 15: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网络文化具有平等参与、多元竞争、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等开放和个性化特征,我们将之概括为网络文化的多孔性。网络文化的多孔性质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多孔性;产生了建筑的多孔性和多孔性的建筑;多孔性中的虚拟与现实。本文通过集装箱建筑设计的概念与实践,深入阐释以上观点。

关键词:网络;多孔性;集装箱;虚拟与现实
一、生存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多孔性
  米歇尔.德.米奇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已经进入了‘流动性思维’时代。在这里,任何事情都可以不受限制的流动,从一个文化到另一个文化,从一个科学到另一个科学,从一个角色到另一个角色,从一个技巧到另一个技巧。我们正处在全世界第一个信息和技术的纪元中,我们也是第一批去享受这期待已久的狂喜的人。”信息时代的到来确实把世界变小,任何人都可以处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了解偌大的世界。网络,让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让远在天边的人走到身边,却又让身边的人远在天边。网络已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已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信息革命的浪潮,也为建筑带来一次新的转变契机。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数字信息几何级数的膨胀,势必对建筑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建筑形式与内容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吗?人们今后可能不再需要办公室、商场、医院、教室、图书馆、监狱,因为这些建筑的功能可以借助网络轻而易举的完成,那么这些建筑会消亡吗?
  在网络时代,建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容器”。它收纳着喜悦的同时收纳着诸多的焦虑。它是不确定的、是杂乱的、不可理解的、不合秩序的,甚至令人狂怒的,它使我们迷惑而非确信。因此这个时代的建筑是多孔的,什么是多孔?多孔便是两种或多种信息源相互交融与渗透的结果。多孔性是这个城市永不衰竭的生活法则,是无处不在的,影响到个人生活,使得个人生活如同建筑一样,也是同样的分散、多孔和混杂。
  在速度城市中,建筑中凝聚着各种矛盾的综合感,这些矛盾综合感就是这样存在于现实的城市中,同时也存在于不可见的网络中。多孔性建筑或许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其渗透着各种矛盾性。而网络时代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个动态的社会空间里,传统建筑物和设计手段受到网络冲击后发生变异,网络空间急剧发展直至与现实空间的完美结合。
  二、建筑的多孔性与多孔性建筑
  居住形态也在加速度网络影响下,正走向旅馆化。居住场所不在是人们生活的起点和终点,而是整个人生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点而已。办公系统,居住生活系统,完全可以存放在一个计算机里,就像人们携带的化装包一样。在这包里,容纳着整个的人生活动,工作,记忆,交流……
  为了体现多孔性建筑的各种特性,我们选择了集装箱作为建筑的研究对象。集装箱不只是简单的箱子,其神奇魅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其作为基本组件和独立完整的特性。它既是高度精确和复杂协调的产物,也是彻底灵活和自由想象的源泉。我们试图展现这种质朴建筑体块所具有的简洁之美,以及搭建组合的无限可能性。
  1.“住”与建筑
  建筑或容器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是固定在名词的概念上。人的建筑必来自人的行为,“住”是动词,因此设计的定位应该是在动词上,想象空间更多的是从人的本体、从人所必然要发生的行为需求这一原点上进行思考,而不仅仅只在建筑或容器的形态上做文章。设计的意义在于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美好,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适于人类的生存。因而人对住的需求和与之发生关联的建筑形态的变化和创造,应更具多孔性和渗透性。我们更多探讨的是人为什么要“住”?为什么想“住”?在怎样的环境中“住”?“住”了以后会怎样?更多的思考住的方式、住的需求、住的可能、住的欲望……
  在集装箱建筑设计中,并没有把住的行为概念限定在房子的形态上,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住”的基本行为——行、立、坐、卧等,并不一定非要有房子才想到住的。尤其在这个特殊的网络环境条件下,在没有房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住”的问题?如何提供一个符合特殊要求的容器?这便是这个设计创意的出发点,也是集装箱建筑的多孔性……
  2.舒适与不舒适
  舒适是人的一种肉体或心灵的感受。不舒适也是人的一种感受,同样体现出人在体验某物时的反映。漂亮,宽敞如宫殿般的房子是人们对舒适房子的传统概念,如今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也许又多了诸多要求,什么科技,人文,生态等等。集装箱作为建筑,让人看上去好像不能住,或是住了也不舒服的错觉,但只要住进去或找对人群居住,就会发现这样也舒服!在舒服的问题上用一种反向的思维方式,似乎更适合于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生活不也如此吗?高跟鞋为什么受到如此多人的追捧,难道是因为它的舒适性吗?对于一个现在年轻的“流动一族”,他们喜爱都市生活,并寻求着新的生活方式,集装箱建筑的最大好处就是人们可以随“寓”而安。而对那些需要不断变换住所的商旅人士来说,集装箱建筑可以说是一所贴身居室。
  3.稳定与不稳定
  在高度紧张繁忙的现代人生活中,稳定是常人所欲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不稳定的生活状态常常是现代人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传统的建筑都是固定在某个地点相对永久的,而在信息和交通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手提箱似的建筑也和手机,电脑一样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利用各种不同的集装箱,完成住的多种可能性。使其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和气候,也使居住者可享受到随意伸缩的乐趣,给人们提供了住的娱乐性和新体验。而传统观念上的集合住宅或高层建筑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将被“抽屉式住宅”所代替。集装箱单体的批量生产,经过简单的改造和重组,使其完成家的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建筑师只要设计符合地形结构的建筑框架即可。因为各式的集装箱将使这个框架实现各种建筑形式的可能性。而人们只需要通过网上订购,简单的一个按键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世界各地设计师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房子。把房子“装置化”更好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搬家”。这应该也是多孔性建筑的另一个独特性。
  4.有价值的废品
  在网络信息时代,对资源的再利用,以及环保和生态的保护等社会问题以成为全球极度关注的问题。也是设计合理化,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全球90%的集装箱都在中国制造,而每年集装箱报废量在200万TEU。对于废旧集装箱这个工业时期典型的垃圾,如果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就有可能变废为宝。
  集装箱建筑不仅具有机械的美学外观,其空间形式的千变万化更让人赞叹不已。设计概念的简明和空间形式的复杂形成鲜明的对比。快速的网络运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搬家”。
  集装箱作为设计手段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其本身既是一个空间单元也是一个结构单元。其建造完全可以自发完成,而不需要传统的设计程序,这时居住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快节奏的生活和永久性的传统建筑似乎产生了矛盾,而这种相对临时性的建筑应该很快成为人们的新宠。
  集装箱建筑可以是最经济,最短暂,最灵活的建筑,它可重复拆装使用而不产生建筑垃圾。用最少的资源做必要的环保,可以有太阳能板和污水处理系统等等,把环保的理念融入到生活的每个空间里。
  三、多孔性中的虚拟与现实
  网络时代使建筑数字化,出现虚拟建筑。对于虚拟建筑与建筑来说,人们一般着眼于他们的功能性。然而,这不是绝对的,因为虚拟建筑并非没有功能,而传统概念上的建筑也并非只是为了使用。如果把“能住的房子”和“不能住的房子”来界定虚拟建筑和建筑之区别的话,问题似乎变得过于简单化。虚拟建筑和现实中的建筑,对于使用或欣赏者来说,他们各有其特殊的价值。
  对于建筑的形态,我们除了考虑它的使用功能外,同时还要注重它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表达。正如一张用于行刑的电椅和一张安乐椅,不仅因为它们的用途不同,更重要的是给人精神上、心理上带来的感受是截然不同。
  网络虚拟现实与人类心灵空间具有某种吻合,而虚拟性、交互性的网络社区同时也是心理性的。由集装箱建筑的多孔性看到了网络生活对于每一个个人行为和态度的渗透。
  非物质化的网络世界消弱了各种界限。使他们更具包容性,同时具备全球性和地方性;统一性和多元性;临时性和永久性;有限性和无限性……
  网络时代呼唤建筑的自由精神,它鼓励我们要大胆的抛弃许多我们曾认为是好的东西!这是自由的代价,也是建筑再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 海南出版社,1997.
[2] 《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 迈克尔·海姆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3] 《香港集装箱建筑》,柏庭卫 顾大庆 胡佩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4] 《日本的前卫建筑师》,黑川纪章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实存空间建筑》,诺伯格 舒尔茨著 施植明译 台隆书店,198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