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通信论文

运用新媒体在新疆增强各民族成员公民意识的路

2015-11-12 1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自7.5以来新疆学术界,特别是法学界对公民意识的呼唤不绝于耳,在新疆以“公民意识”覆盖和统摄“民族意识”的任务已十分迫切。为了增强新疆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意识,新疆的新媒体如何依靠自身的传播特性增强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意识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试图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路径,使新媒体能够在增强新疆各民族成员公民意识这一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 公民意识; 增量传播; 韧性传播; 路径选择
1 新媒体的概念及内涵
    人类从口头传播到电子传播时代,共经历了四个阶段,这些传播阶段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更新而不断更替。新媒体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能够传载各种信息的传播媒介。新媒体就其构成结构而言,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包含有博客(blog)、微博、播客、维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电子邮箱、网站、网络杂志、网络报纸、移动多媒体、网上即时通讯群组等等[1]。鉴于新媒体的新形式不断涌现,笔者主要将新媒体限定为以互联网、手机等介质为基础的传播手段。
2 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
     新媒体具有超强互动性、即时性、信息海量性等。所谓的超强互动性就是指以新媒体为载体不仅能够实现受众和传者之间实时互动,也能使受众与受众之间实现交流与沟通。这样能使一个新闻事件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即时性就是强调了新媒体可以使信息的发布随时随地的进行,尤其是借助微博这一方式使“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传媒现象更加显著。信息的海量性则是指新媒体完全超越了传统媒体在版面、波段、时段等方面的限制,可以在一方小小的屏幕内以超文本的形式发布海量的信息,并通过实时的更新使页面的首页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展架。新媒体可以全时段、无缝隙的参与人们的生活,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也借助新媒体的兴起而增强。在新疆地区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去增强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意识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 公民意识的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在国家层面上对“公民意识”的重视空前提高,培养和提高国民的公民意识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围绕公民意识在当代中国的内涵,学者专家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讨,质而言之,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自我认识,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依据,发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将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整体认识[2]。”而在多民族聚居地对公民意识的教育应该着重强调两大内容:一是以国家认同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意识教育;二是以公民权利义务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意识教育[3]。具体的说公民意识应包括:(1)国家意识,即公民把自己作为某国的一员,把国家的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2)法律意识,即对法律的使用和对其权威性的维护;(3)民主意识,即主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的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笔者将重点论述依靠新媒体的传播特性通过“增量传播”和“韧性传播”是在新疆地区增强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意识的最佳路径选择。
4 运用新媒体实现对“公民意识”的增量传播
所谓的增量传播是指对信息的传播要多采用有价值的报道框架,要采用能够引导受众运用客观、理性的视角去审视信息的框架。本文认为应该对公民意识所包含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进行增量传播,并以此来统摄民族意识、道德意识、强权意识,从而促使新疆各族人民朝着现代化公民蜕变。
     传播是文化的语境,文化是传播的结果。公民意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只有在传播的语境中才能存在、增强、蜕变,而其作为传播的结果又将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建设性影响。 针对具体的新闻而言,对新闻事实的描述具有唯一性,但是对于新闻的报道框架则具有选择性。例如,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可以从道德的层面上进行无情的批评,这些正确的可怕地抨击其实对人们更理性的思考问题、处理事务并没有什么好处。因此,我们要运用新媒体对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进行增量传播,选择这些更高层面的框架进行传播将有助于促使公民更加理性的思考、更加文明的行事。
     新媒体具有超强的互动性、即时性、信息的海量性,要通过新媒体大量的发布能够促使公民意识苏醒和强化的新闻。运用好网络的头条新闻、图片新闻等显要位置对公民意识进行增量传播。例如对国家起草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信息进行传播,对国家和新疆地区重大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新闻进行传播,以此来引导受众对国家和本地区重大事务的关注,并主动的参与到事件的进展中去,而新媒体的超强互动性也为受众积极参与其中提供了支持。此外,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开设相关专栏节目,并通过专业的记者编辑团队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品牌栏目,通过品牌栏目的影响也会对公民意识的增量传播有重大意义。
5 运用新媒体实现对“公民意识”的韧性传播
     所谓韧性传播是指长期的常态化的传播,把公民意识融入每一位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血液之中,在报道中将这一意识贯穿始终。
     根据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我们认为实现对公民意识的韧性传播首要的就是要在新疆培养出一支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的新媒体从业人员队伍,以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和万分专注的工作态度把“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播种到新疆各民族成员的心中,并通过持续有效的韧性传播为这颗种子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而施肥浇水。新媒体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微博、移动手机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和交往媒介,这为对公民意识的韧性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新媒体在时空上可以完全和受众共存,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观看、收听,甚至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事件中去。它为人们参与到事件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
    对公民意识的韧性传播也包括另外一个方面的认识,正如受众对电视节目中普遍的弘扬主旋律而没有对社会中一些负面的新闻给予关注感到不满一样,受众也已经对新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全面反思。我们一方面要在新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负面影响的条件下实现对公民意识的有效传播,同时又需要通过对公民意 识的传播提升新媒体的公信力。毫无疑问,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新媒体从业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和韧性投入到新闻传播工作当中,面对众多的质疑和拍砖要保持专业、权威的职业形象,锲而不舍地把对公民意识的传播落到实处。韧性传播要求新媒体从业人员在面对批评甚至是误解时仍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6 总结
我们认为在新疆增强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意识能够使人们在对外方面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增强的是爱国主义意识;在对内方面则是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履行义务为旨归,增强的是法律意识。而公民的国家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增强就直接促使着公民的民主意识的觉醒,这样就会使民族意识降为次要的一种意识,至少他不会成为公民首选的价值判断标准。在新疆地区运用新媒体通过增量传播和韧性传播增强新疆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意识将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吕品. 新媒体与党群沟通渠道的拓展. 中国行政管理,2011(12).
[2] 刘逸帆,宁黎黎. 传媒在培养公民意识中的功能.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1).
[3] 王宗礼. 论多民族国家的公民意识教育. 西北师大学报,2011(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