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目前中国的通信行业设计院中,建筑专业往往作为非主流配套专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伴随着近年通信行业与建筑专业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设计院中建筑专业发展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文章试图通过对相关行业发展背景、过程进行分析,从中归纳良好的发展模式,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通信 ; 设计 ; 建筑
在中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机构中,主要存在着外资、民营、国营设计院等多种组织形式,适应着不同的业主与需求形势。民营与外资设计机构机制相对比较灵活,市场敏感度高,设计水平逐步提升,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国营设计院主要是原国有设计院体制的延续,主要有建筑专业设计院与行业设计院组成。行业设计院由于主业务为相关专业设计(如化工、道路、通信设计等),建筑专业往往为配套专业,受到行业与市场因素的束缚较大,在发展中受到体制和能力水平的诸多制约。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例,试图研究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模式,为提升该行业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必由之路。
1.背景与基础条件
1.1竞争程度激烈,社会化程度较高
通信行业设计院是在原有邮电行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行业内部对相关专业设计业务的需求,提供设计配套咨询设计服务的机构。由于该类型工程通信专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社会上的其他设计单位很难涉足,排他性较强。随着通信行业近几年的大发展,通信行业设计院无论是划归移动、电信或联通企业,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该行业中建筑专业设计社会化程度较高,受市场竞争冲击较大,目前发展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部分通信行业设计院建筑专业被取消或仅仅作为配套专业,发展举步维艰。保留建筑专业部门的设计机构也普遍面临项目规模有限、水平难以提升、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1.2设计机构企业化的要求
通信企业均为上市公司,是投资、管理、运营高度现代化的企业,这对通信建筑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设计的内涵在扩展,设计工作已经真正走向职业化。设计者不仅应拥有基本的设计技能等基础专业能力,更应该在这一领域内有所钻研,在设计知识与技术上有相应的深度,同时还需要了解建设的过程规律以提供更准确的服务。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的建筑师应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技术人员走向职业化和专家型的人才,这也迫使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必须按上市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走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2.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环境与出路
2.1通信建筑设计机构发展环境
综观世界,美国、日本、乃至包括英国在内的建筑设计机构,更多的是以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和高超的企业运作能力,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实现了彻底的专业分工和高度的社会协作。
目前的国内通信建筑设计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缺乏能很好地满足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的大型建筑设计机构,而社会分工状况又不提供这样的基础。设计企业人员规模的增长,最大的制约就在于管理水平和机制的瓶颈。传统的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实际上受到了内部机制的制约,未能占有国内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但他们在通信建筑业的综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大贡献。因此,这个规模的问题,也就是走向“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问题,同样这也为我们指明了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着重发展的方向。
2.2行业发展与企业管理
随着近年来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面对这一形势,大型通信行业设计院均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建筑专业的设计力量,力求在这一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最佳的口碑,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由于各通信行业设计院均归口各通信上市企业,均已按上市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尤其是人工成本控制方面,使得大幅度提高员工收入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也导致在目前方兴未艾的建筑设计市场上对相关设计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在这一环境下,各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大幅增长,面对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倍数级的增长,如何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提升设计水准就更加要求管理者摆脱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寻求一种更科学的发展模式。
从设计管理上来讲,从50人、100人、150人乃至更多,几乎每增加50人对管理而言都是一道门槛。如果达到300人,则成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管理上已经不能用事务所式的业务型管理模式,而应实现企业化的转变,否则人数再多也无法形成企业的规模效益,就避免不了因为规模的增长而带来的门槛阻力。通信行业设计院中虽然人数较多,往往远远超过300人,有着企业化的运转模式,但建筑专业设计具有特殊性,与通信专业设计有着诸多不同,对于建筑专业设计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特性,在企业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2.3职业化策略
对于通信行业设计机构来说,与社会上设计机构的区别在于:设计管理者更了解行业的特性与对口上市公司的运作体制,表现出职业化特征,从中找到最佳切合点。它不仅关注如何把一个设计做好,更应该关心该项目与通信建筑使用者的良性互动,充分了解建设单位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意图,符合国家相关部委的条例、法规、标准,将所有设计持续而高效的做好。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设计管理者不应该是仅仅关心设计业务本身,更应该关心设计业务的组织能力,包括战略、商业承诺、项目运作方式、专业能力以及管理模式、用人方式等方方面面,使之符合整个行业的企业文化,这也是考察一个上市企业的财务、经营、人力行政资源配置行为是否按照上市公司的商业规则进行运作的标准,这对于设计单位是否能够完全取得建设单位信任、形成长期良好互动至关重要。
可以说,专业化、规模化、公司化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职业化。这不是指拥有一份职业即是职业化。职业化首先要求的是摆正建筑师自己的位置,一定要具备外部客户、团队合作理念、专业素质、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这不仅关系职业
道德问题,而且属于职业操守范畴。职业化不止是具备专业知识,更是在职业生涯中对操守行为规范的把握,是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对工作的热情、恒心、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时下,国家在能力与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不允许我们仅凭个人喜好去设计建筑,而必须严谨地去完成每一个项目。在中国,现在要解决的更多是社会问题。在设计力量不完备,社会技术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刚刚诞生的建筑往往就与时代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远不止是在建筑方面及造型方面,其功能与建筑技术往往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兴土木的城市化时代,不能没有相应规模的公司去应对,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表现出职业化的素养,从企业与城市的实际出发开展设计。但在当前的国情下,迅速跨入“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行列才实属当务之急。
2.4规模化策略
设计院既然作为通信企业的一部分,就必须按照上市公司企业化的方式发展,这就必须解决企业的基本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发展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技术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这不仅是要符合通信企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特征,还要根据设计院企业的特征进行细化和侧重,必须按照外部环境的状态和自身的情况做出认真的分析而得出答案,并不断加以完善。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规模化的实施策略。
现实地看,规模化至少能带来三个好处。其一,规模可以带来技术高度。目前行业中要达到足够的技术高度,是需要做出大量投入的,只有规模带来的实力才可以保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博取高技术做出足够的投入;其二,规模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很多通信设计公司都有这样的体会,任务与人始终不匹配,时忙时闲,运营不均衡,常常为了接活而拼命加班,有了活人不够,要加人,加了人怕没活干,又拼命找活,财务状态不佳的状况时有发生。若公司有一定的规模再加上有效的管理,任务与人力可以较好的匹配,从而提高人员的利用率;其三,规模可以增加抗风险能力。
2.4.1集约化
要达到规模化就必须实现集约化,即将优势资源投入到效益最高的机会中去。真正的规模化需要我们改变基本的业务模式,实现与上市公司的一体化,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还要保持设计企业特有的局部灵活性。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改变业务流程,建立新的组织架构、改善授权和绩效管理的办法、实施知识管理等。如成立包含通信电源、通信工艺、概预算专业的建筑综合所,考虑到与通信设计的较大差异,采用自主经营的授权模式及以量化工作贡献的绩效管理模式等。其中业务流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项目管理的体系,必须将成本、质量、进度三个项目基本因素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4.2专业化
对于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于服务对象即通信企业有着深入的了解,相关的专业需求、工艺流程等都是其它设计机构无法介入的。充分发挥专业化带来的优势是提升设计企业技术水平、实现规模化的必由之路。如中国移动在通信机房建设中推行标准化设计,为相关设计院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深入探索与研究创造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标准化机房楼的推行,该设计院实现了真正的规模化效益,获得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将设计企业的专业化推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坚定不移的在通信建筑专业化研究中投入最强力量,已经逐渐成为广大通信设计机构的一致共识。
2.4.3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任何一个知识型企业发展必须的管理工作。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必然产生大量的有价值知识,这些知识不被管理时是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于个人手中,而每一个设计师都希望将这些经验固化在企业中,并被任何希望使用这些经验的人随时检索、获取和应用,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基本意义。借助现代信息手段,配合相应的组织设计,通过知识共享系统、ISO系统记录等信息化手段,我们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努力。
3.企业文化的建构
用上述各种举措尝试管理手段的革新,目的是形成不断创新的组织能力。现在,全社会都在讲创新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建筑设计更是需要创新来提高水平。但是,创新是需要很多前提的,这就需要在建构企业文化时强调创新,实现创新型组织。
3.1开放的氛围
每一个创新最早发生在个人思维中,它必须受到环境的认可和鼓励,才可以被展现出来,还需要付出成本、承担风险去深化和尝试,并受到检验和改善,得到帮助和支持,最终付诸实施,得以汇报。只有环境与条件都具备,创新才可以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创造力,所以实现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形成尊重、信任和鼓励个人创新思维的组织规则和氛围。
3.2尊重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存在一些不利于创新的因素,我们身处其中,必须小心克服。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企业治理尊重个人独立,保障个人利益,崇尚理性,用契约和责任约定人与组织的关系,造成强大的组织效能,可以很好的促进创新的产生。而中国社会和企业治理强调集体主义,往往忽视个人独立,用权力与支配约定人与组织的关系,使我们处于表面上的集体主义与内在的利己主义相互纠缠的矛盾之中,无法形成理性的组织关系,致使每个中国人灵光四射的大脑泯灭在低效的组织形态之中。要改变这一点,必须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因子,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现实中,创造尊重、信任、合作的基本价值观,尊重个人独立性,强调责任而淡化权利,去构建我们的企业文化,保证每个人的贡献得到公平的回报。
3.3构建实现专业理想的实现平台
在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关注设计师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往往由一群个性十足,充满梦想的年轻人组成。如果过于强调上市企业的种种管理制度,以及这个行业建筑的趋同性因素,往往会扼杀许多建筑师的梦想,不利于这个团队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加以重视。建筑师希望实现设计意图,希望完美实现自己的作品,但现实中一个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并不完美,因为建筑设计的结果由许多因素构成,受制于社会整体审美意识、整体行业的平均水平。通信行业位于社会发展的最前端,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近年来不断探索力图能够冲破限制,快速全面
提高设计的平均水平。设计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脱离建筑师自我实现的原始动机,去研究做出好设计的规律和方式方法,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发挥创造力,保证持续有效地产生大量的好设计,并能不断地自我完善与提高,让更多的建筑师、设计师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将设计项目负责人由一个设计师转变为一个设计企业的管理者。
作为设计师出身的管理者,对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着真切的感受,例如一个设计意图往往客户与领导意见相左,需要大量的精力做出协调;一个创新的构思处处碰壁,找不到资源支持,也没有资金投入研发,只能放弃;很多好的经验总是不能被整理和积累,别人的无法获取,自己的也无渠道贡献给别人等等。以前我们常常认为这些问题是设计业务的特点,实际上,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它体现的是企业里市场营销、客户关系、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流程管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知识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用现代管理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管理科学是基于人的基本情况建立起来的应用科学,只要建筑师、工程师们不是特殊人类,设计公司就有着普遍的企业共性。设计企业是典型意义的知识工作者组成的企业,构筑专业的管理平台。
4.结语
通信行业设计机构应该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创造一个充满机会和活力的平台,团结众多有才华的同仁,实现建筑师的梦想。在中国现实的人文环境下,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释放中国人的创造力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单增亮,中国建筑设计机构发展模式探讨,建筑学报,2006.08.
[2] 马伟东,建筑设计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