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水资源利用设计应用问题研究论文(共6篇)

2023-12-06 19: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工程中绿色生态水资源利用探讨


  水環境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份。在绿色建筑中,水环境是指满足建筑用水水量、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将水景观、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集成一体的水环境系统。它由小区给水、管道直饮水、再生水、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与回用、排水、水景等有机地组合,有别于传统的水环境系统。


  1.绿色建筑水环境的规划概念


  水环境规划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一,也是水环境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依据,它是以合理的投资和资源利用实现绿色建筑水环境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通过建筑内与建筑外给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保障合格供水和通畅的排水,同时建筑场地景观水体、大面积的绿地及区内道路也需要用水来养护与浇洒,这些系统和设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物资条件。因此,水环境系统是绿色建筑的具体内容。


  绿色建筑的水资源来自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来水资源来自城市水厂或水厂,在传统建筑中自来水为水环境主要用水资源,生活、生产、绿化、景观等用水均由自来水供应,耗量大。


  第二,生活、工业产生的污废水在传统建筑中一般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该部分水资源可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事实上部分生活废水、生产废水的污染并不高,经适当的初级处理后便可作为水质要求不高的杂用水源。


  第三,随着水资源短缺矛盾越来越突出,部分城市对污水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出水满足生活和生产杂用水标准,便于回收利用。因此,在条件可行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该部分非传统水资源。


  第四,传统建筑区域及场地内的雨水大部分由管道输送排走,少量雨水通过绿地和地面下渗。随着建筑区域内不透水地面增加,下渗雨水量减少,大量的雨水经流外排,绿色建筑中应尽量利用这部分雨水资源。雨水利用不仅减少自来水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缓和洪涝、地下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绿色建筑水环境规划及设计


  绿色建筑水资源系统的规划方案需要根据水资源现状及建筑需水量,结合节水、回用、循环、生态的原则,确定初步规划。供水可设三条不同的管网:一条输送洁净饮用水;一条输送普通用水,主要用于洗涤蔬菜、衣物等;再一条是用水绿化灌溉、卫生清洁等。消防用水质要求不高,由中水和雨水利用系统提供更为理想。


  2.1场地水体系统规划


  场地水体系统是建设水环境中一个水规模的水环境,受水面蒸发、植物蒸腾、渗漏等因素影响存在水量损失,对水体进行综合规划需要保障水体的水量供给,同时还需要保障水体的水质。其中涉及雨水的收集利用,其他水源的补充及生态环境构建等问题。


  2.2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规划


  在系统建设中,雨水通常是通过屋面和地面经流由城市雨水或污水管道收集并直接排放。对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雨水的直接排放无疑是水资源的一种浪费。在建筑区内,采用人工湖或人工河流、池塘等收集,积蓄一定数量的雨水,可以作为再生水回用的良好水源,同时又是消防用水的另一个备用水源。屋面雨水的清洁度比较高,在回用中应优先考虑,对建筑雨水管道的设计应予以改进,使原水管以适当方式向建筑物处继续延伸,室外雨水口和雨水管渠的设计也应考虑对雨水的收集,通过贮存净化后利用。


  2.3再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设计


  绿色建筑的设计思想提倡再生水回用,再生水优先考虑以优质杂排水和雨水为水源,其次考虑选用洗浴废水、洗涤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通过水处理设施,使其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再通过回用供水管路供给室外绿化、景观、洗车、施工、浇洒路面或进入室内供给厕所便器、拖布池等用水点。在夏季雨量充沛时,雨水作为中水水源有较高的保障,而在冬季等枯水季节,中水水源则依赖优质生活杂排水。两类水源之间的调节可由调节(贮存)池来解决。再生水的安全使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制定专门的用水管理条例和警示标识。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时,水中少量的氮磷对水质也有潜在的威胁,容易导致富营养化,需要专业工程师设计特殊的处理措施。


  总之,绿色建筑旨在综合使用各种节水技术、生态技术与管理理念,实行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用水标准,综合规划用水方案,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污水系统、雨水系统等,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消耗量与污废水排放量,实现用水的良性循环。


  3.绿色建筑中的雨水收集与利用


  3.1建筑屋面雨水收集


  屋面是最适合和常用的雨水收集面。屋面雨水的收集范围除了屋顶外,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有时候还需要考虑部份垂直面上的雨水,近年来虹吸式压力流雨管得到广泛应用,可大幅度提高排水能力并减少费用。


  屋面雨水收集方式按雨水管道的位置分为外收集系统和内收集系统,雨水管道的位置通常已由建筑设计确定。但在实际中,建筑设计应与给排水设计师进行协调。


  当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时,需要根据利用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布置重新设计或改造屋面雨水收集系统。水落管多用镀锌铁皮管、铸铁管或塑料管。镀锌铁皮管断面多为方形,尺寸一般为80mm×100mm或80mm×120mm;铸铁管或塑料管多为圆形,直径一般为70nn或100。根据降雨量和管道的通水能力确定一根水落管服务的屋面面积,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水落管间距。对长度不超过100m的多跨建筑物可以使用天沟,天沟布置在两跨中间并坡向端墙,坡度一般在0.003至0.006之间。雨水斗设在伸出山墙的天沟末端,排水立管连接雨水斗并沿外墙布置。天沟一般以建筑物伸缩缝为屋面分水线,在分水线两侧分别设置。天沟的长度计算确定,一般不超过50m。


  屋面内收集系统是指屋面设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收集系统。对于跨度大、多跨梁、立面要求高的建筑物,可以使用内收集系统。内收集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横管等组成。


  一个屋面上的雨水斗个数不少于2个。在屋面雨水收集系统沿途中可设置一些拦截树叶等大的污染物的截污装置或初期雨水的弃流装置。截污装置可以安装在雨水斗、排水立管和排水横管上,应定期进行清理。


  3.2路面雨水收集


  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可以采用雨水管、雨水暗渠、雨水明渠等方式。水体附近汇集面的雨水也可以利用地形通过地表面向水体汇集。利用道路两侧的低势绿地或有植被的自然排水浅沟,是一种很有效的路面雨水收集截污系统。雨水浅沟通过一定的坡度和断面自然排水,表层植被能拦截部分颗粒物,小雨或初期雨水会部分自然下渗,使收集的径流雨水水质沿途得以改善。但受地面坡度的限制,雨水浅沟还涉及与园林绿化和道路等的关系。浅沟的宽度、深度往往受到美观、场地等条件的制约,所负担的排水面积会受到限制,可收集的雨水水量也会相应减少。因此,路面雨水收集系统的选择需要根据各种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有时也可以将这几种方式结合使用。


  3.3停车场、广场雨水收集


  停车场、广场等汇水面的雨水的雨水径流量一般较集中,收集方式与路面类似。但需要注意,由于人们的集中活动和车辆的油箱泄漏等原因,如管理不善,这些场地的雨水径流水质会受到明显影响,需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截污措施。


  3.4绿地雨水收集


  绿地既是汇水面,又是一种雨水的收集和截污措施,甚至还是一种雨水的利用单元。在水量平衡计算时需要注意,即要考虑可能利用绿地的截污和渗透功能,又要考虑通过绿地径流量会明显减少,可能收集不到足够的雨水量。应通过综合分析与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如果需要收集回用,一般可以采用浅沟、雨水管渠等方式对绿地径流进行收集。


  实际工程中需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形式、屋面面积大小、当地气候条件及雨水收集系统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来选用最佳的收集方式;并要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


  3.5雨水调蓄


  雨水利用系统中雨水调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雨水利用的要求而设置的雨水暂存空间,待雨水停后将储存的雨水净化后再使用。通常雨水调蓄池兼有调节的作用,当雨水调蓄池中仍有部分雨水时,则下一场雨的调节容积仅为最大调蓄容积与未排空水体积的差值。


  地下式调蓄池节省占地,便于雨水的重力收集,水质易得到保障,但施工难度大,费用较高,适用于地面用地紧张、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


  地上封闭式调蓄池一般用于单体建筑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中,常用玻璃钢、金属或塑料制作。其优点是安装简便,施工难度小,维护管理方便;但需要占地面空间,水质不易保障,一般不具备防冻功效。


  地上开敞式调蓄池属于一种地表水体,设计时往往要将建筑、园林、水景、雨水的调蓄利用等以独到的审美意识和技艺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的效果。在拟建区域内有池塘、洼地、湖泊、河道等水景水体时应优先考虑利用它们来调蓄雨水。


  3.6雨水处理与净化技术


  根据不同用途和水质标准,雨水一般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一般而言,常规的各种水处理技术及原理的都可以用于雨水处理,但也要注意雨水的水质特性和雨水利用系统的特点,根据其特殊性来选择、设计雨水处理工艺,以实现最高效率。


  雨水处理可以分常规处理和非常规处理。常规处理指经济适用,应用广泛的处理工艺,主要有沉淀、过滤、消毒和一些自然净化等;非常规处理则是指一些效果好但费用较高或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一些工艺,如活性炭技术、膜技术等。


  建筑师需要了解水环境专业的相关技术和理念,才能很好地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加以考虑和利用。在涉及雨水处理净化技术的问题时,需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和地貌特点,尽可能结合自然净化技术,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同时又可节约资金达到美观且实用的效果。


  3.7雨水综合利用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技术措施实现雨水资源的多种目标和功能,这种系统将更为复杂,可能涉及包括雨水的集蓄利用、渗透、排洪减劳、水景、屋顶绿化甚至太阳能利用等多种子系统的组合。在满足绿化用水要求的同时改善了建筑景观和环境;另一部分雨水则可供室外水景之用。水景的规模除了考虑景观要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蒸发、渗漏和其他用水量,滿足水量的平衡要求。水量不足而长期闲置的大水景,效果不一定比一个能保证更高的使用率的小规模水景好,在系统中设计自来水或其他水源的补充,可以保证整个系统更好地运行。设计一个景观水的回流管,与屋面和调蓄池形成循环有利于保障景观水体的水质。如果汇水面积大,有多余的雨水量,还可以考虑在溢流管后设计渗透设施。由于有了绿化屋面的预处理和调蓄池的作用,能够保证渗透设施的良好运行。应提倡在景观水池中保持一些水生植物和鱼类,构筑成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水景,有利于提升整个系统的综合效果。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设计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例如,当系统包括集蓄利用和渗透两个子系统时,关键是处理好两个子系统间的关系:收集调蓄水量与渗透水量的关系、水质净化处理的关系、投资的关系、直接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等。组合的子系统越多,需要考虑和处理的关系也越多,设计也就越复杂,有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水环境专家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在新建生活小区、公园或类似的环境条件较好的城市园区,将区内屋面、绿地和路面的雨水径流收集利用,达到显著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和非点源污物排放量、优化小区水系统、减少水涝和改善环境等效果,因这种系统涉及面宽,需要处理好初期雨水截污、净化、绿地与道路高程、建筑内外雨水收集到水景观投资,运行费用和最后效果。因此需要认真和反复地进行方案比选和调整,力争实现最优设计方案。该项工作最好由有经验并具有多学科综合规划设计能力的设计部门来完成。


  当水景观规划设计完成之后,还应该形成水景观分项设计任务书,再由各专业设计公司分别进行实施方案或施工图设计。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城市建筑雨水利用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它不仅是绿色建筑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改造建筑微观环境的同时,达到改善城市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它不仅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通过对自然条件的恰当利用,促使建筑减少能源、物质的消耗,从本质上达到生态系统的稳定,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这便要求建筑师在制订建筑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建筑的特点,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绿色建筑中的污水处理


  绿色建筑中的污水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生产污废水以及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这些污水可以通过城市污水管道直接排放,经城市污水厂再生处理,实现水的回用,也可以由建筑单位个体收集本区域污水,净化处理后回用。


  4.1再生水的利用形式


  根据污水处理形式的不同,再生水的循环系统可分为三类,即建筑单体单独循环方式、小区循环方式、地区循环方式。


  单独循环方式:单独循环方式是指在单体建筑物中建立再生水处理和回用设施,这种方式不需要在建筑物外建立再生水管道,但处理费用较高。


  小区循环方式: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大规模的住宅区,较新的开发区等范围较小的地区,区内建筑可共同使用一套再生水处理系统和再生水道。


  地区循环方式: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三级出水、雨水、河水等作为再生水水源,供给某个区域的建筑或住宅。


  绿色建筑应根据建筑规模、建筑周边的城市管道与水处理设施条件以及再生水的回用目标等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形式,即选择合适的污水循环再用方式。不同的再生水循环方式对建筑有不同影响,建筑师需要了解再生水的循环方式,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相关环节的设计工作。


  4.2再生水的利用现状


  再生水回用的对象分市政杂用水和工业用户。市政杂用水包括公园绿化及河湖用水、城市绿化用水、道路路面喷洒用水等。


  20世纪50年代,日本最先把再生水处理应用到住宅区、办公楼、宾馆、学校等建筑群中,并在许多国家如韩国、以色列等迅速推广。把洗菜或洗用过的水经处理后,送入非饮用水管路作为冲洗厕所、洗汽车、冷却水改暖气用水等。


  绿色建筑中再生水水量相对稳定,水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可用于消防、冲厕、绿化喷洒以及部分生产环节等;再生水的利用能有效地减少自来水资源的消耗及建筑污水的排放,是实现建筑节水目标的重要举措。


  4.3再生水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再生水中氮、磷营养盐指标较高,如直接作为场地景观水的补充水,会增加水体的营养盐浓度,引发水质恶化。因此,再生水应经脱氮除磷处理后再补充景观水体。另外,一些建筑区域特别是高档住宅或别墅小区,由于入住率低或常住人少,再生水系统的水源量难以稳定,且由于人们对再生水水质的主觀排斥等因素,造成再生水作为建筑冲厕用水有一定的阻力。此外,一些再生水处理、利用项目由于设计、管理或思想上的问题造成系统的运行不好甚至成为一种摆设,也值得认真对待。


  5.结语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绿色建筑的水资源,是目前学者以及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希望通过合理投资和资源利用实现绿色水环境的良好生态效益,使水资源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作者:李学伟


  第2篇: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利用探究


  水是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和旅游环境的标志,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当前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于不同城市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差异,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方法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规模的加大,但城市的水资源质量日益恶化,生态系统日渐衰退,人居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给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城市水资源,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涵义


  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利用,需要在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展,并与当前社会的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适应,对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加强对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将水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动态性资源,起到美化城市和净化城市环境作用;第二,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与传统的城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展现出城市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第三,明确城市水资源的目标,应充分利用城市的水资源,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1]。


  2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原则


  2.1可持续利用科学发展观原则


  水资源对促进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城市生态建设,需要了解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便更好地平衡城市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城市内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化水资源的使用功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可将传统的水利工程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2.2开源节流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甘肃省的水资源相对较为欠缺,水资源的总量相对有限,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仅仅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法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要想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加强城市建设,需要将节流作为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将开源和节流相统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2]。


  2.3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原则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提升水资源保护效果、强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做好河道设施的建设和加固工作,优化改造城市内部的给排水管道,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力,完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硬件设施。同时,还需要确保城市用水价格的合理性,强化水市场的理论实践功能,建设节约防污型社会,加强对现代化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城市建设中水资源利用方法


  3.1城市雨水的利用


  城市雨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成本,具有不定期性,应加大对城市雨水的利用,以解决城市的用水紧张问题。需要运用开源的形式利用雨水,在城市内部建立完善的雨水利用设施,有利于確保雨水资源量和用水总量的平衡,防止在雨水利用过程中,出现重现期和设施浪费等现象。首先,要做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防止城市面源水体污染。需要集中统一处理雨水和污水,以便更好地解决雨水量较大问题。其次,还需要做好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将较多雨水从专门的管道汇入到河流中,将较少的雨水分流到雨水处理厂,将经过处理后的雨水输送到河道[3]。


  3.2城市污水的利用


  首先,需要集中和分散处理城市内部的污水。美国对城市污水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运用了大量的资金购买污水处理设备。我国认识到了对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性,也对城市建设中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对于农业灌溉和城市园艺污水,主要采用集中处理形式;第二,对于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水,主要运用分散和集中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第三,对于小区居民或者园区内产生的单一污水,由于用水点较为分散,需要采用分散式或者再生式污水处理方式。其次,低碳式污水处理方式。低碳式污水处理方式充分运用了生物功能,通过对好氧生物处理方式的运用,造成了曝气供氧的大量消耗,会将污水氧化为CO2,造成CO2的大量排放。当前,我国的城市水污染量持续升高,需要运用低碳式污水处理工艺来解决城市污水问题,主要的工艺技术有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两种形式。


  3.3城市优质水源的利用


  甘肃省有很多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名胜区,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较好,水体污染较小,存在多股优质水源。要想加强对优质水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建立优质水源蓄水库,集中处理优质水源,加大优质水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浪费。例如:甘肃的吐鲁沟是国家森林公园,地貌地形奇特,里面有众多的河流,水质较好,没有受到污染。为了充分利用优质水平需要将水源中的水贮存起来作为城市的生活饮用水源,这对提高城市水源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给城市居民用水及时提供水源补充,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4上游河流水资源的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已经掌握了开发河流水的能力,改变天然河流的流向、流量和流速。但该种河流开发需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违背河流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河流上游的水质较好,需要加大对上游水质的开发和利用,调节和应用河流内的水量,设置生态防线,对于超出生态防线的行为,需要做好控制工作。河流上游的水源可以用作人工调动和灌溉,对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会造成下游水量不足。因此,在调用上游水时,需要为下游水提供可以正常生存和繁衍的最低水量和水质,确保河流的流量,实现对水资源的调蓄[4]。


  4结语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建设离不开水资源。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强化水资源的功能,能够实现对城市废弃资源的最大利用;充分利用城市雨水、污水、优质水源和上游河流水资源,符合生态城市建设进而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作者:王鹏

  第3篇:绿色建筑设计中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应用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非常重视资源的节约利用,渐渐加深了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资源的绿色环保理念,从而促使建筑设计达到一个新高度。建筑设计师在注重建筑“颜值”的同时,还应将绿色环保理念相结合,给人们一个舒适、环保、安全的生活空间。所谓的绿色建筑并不是单纯的加大绿化面积,抑或是毫无实际作用的节能设施,更多的是能够以长远的目光去考虑建筑的环保、节能、安全,秉承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给人们营造健康的室内外环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个高能耗时代水资源日渐短缺,提倡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向绿色环保方向看齐,能够节约使用水资源,并且通过节水设施避免水的大量消耗。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倾向自给自足,尽量做到零排放,将天然雨水有效利用,提倡使用中水回用系统,希望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能够将水循环利用,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1.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应用


  1.1充分使用节水设施


  在日常用水中,通过使用节水设备来降低水资源的浪费,这是在节水中最直接的方法。可以对用水设施进行小小的改造,例如将水龙头的口子半径减小,或是使用自动感应的出水技术:大便槽、小便槽均可使用自动感应模式:淋浴的喷嘴采用节水型的喷灌模式,并且将水压适当的減小等。目前,节水设备受到各个领域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酒店、影楼、美食连锁店及公共商业场合都使用了各种节水设施。厕所中的无水小便器可以使用化学方法将尿液进行回用,能有效保证它的清洁度,并且去除异昧。


  根据数据表明,一年中这种无水小便器能节约大量的水:自动水龙头能节约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的水:节水型淋浴喷头能节约百分之五十的水。绿色建筑设计经常伴随着一些建筑绿化,如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在喷洒植物的设备上可以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节约了水资源,能够积极地改善空气质量。除此以外,可以使用节水冷却器减少水分的蒸发所散失的水量,能将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因此,节水器具对水资源的节约有着重要作用,符合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在使用现有节水设施的同时应当研发新的节水技术,从而改善当前水资源匮乏的国情。


  1.2雨水循环利用


  雨水属于天然水源,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针对节约水资源方面应该考虑雨水的回收和利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其主要呈现的方法无外乎是将屋面和地面的雨水进行回收,并且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成为人们除饮用水以外的生活用水,例如将回收的雨水对地面、草地和花园等进行喷洒,或用于洗车、洗衣及人工湖补水等,能够大大降低市政供水的压力。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在保证雨水回用效率的同时,应当借鉴成功的案例进行技术上面的改善。


  就拿上海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准甲办公楼来说,其屋顶能够大量蓄水,屋顶设置工作操作室,能够对雨水进行简单的处理,并且设置储水罐承接雨水,对降水净化后注入到室内用水当中,例如室内水池、浴室和卫生间用水。这种雨水回用措施效果良好,节约了水资源又不需要耗费大量资金。除此以外,还有一种雨水回用措施是将建筑塔楼分为两个层面的回用系统,分别为负责雨水的收集和处理,上部分收集的雨水转到中部的雨水处理间,再转入下层的进行储备,并且将处理后的雨水引入室内,从而有效节约水资源。


  1.3中水回用系统


  中水回用系统是将污水进行处理后用作居民的生活用水,而非饮用水,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对节约水资源也有重要作用。通过使用中水回用系统,将污水回收利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对生活、生产中的废水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使之达到居民生活用水的标准,作为生活杂用水,同时也能作为园林的灌溉、水景的塑造和居住区杂用水等方面用水。我国十四亿人口,每年水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建筑中水循环利用能有效改善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管是办公楼、商业楼还是住宅区,都可以采用建筑中水回用措施,从而节约水资源,实现绿色环保建筑设计的要求。


  2.经济性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节水措施和节水设备的有效利用,能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即使在建筑节水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资金损耗,但经过长远考虑其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初期的成本投入,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从整个寿命周期成本来看,绿色建筑设计中节水和水资源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节约了后期各项费用的经济成本。比如说雨水方面,会产生人工管理费、人工劳动费、维修费、材料费及折旧费等费用,经过雨水的回收利用对后期成本降低均有明显效果;而在中水回用方面也是一样,在实际补水费上节约大量成本。因此,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当注重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不应用短浅的目光局限在短期的利益当中,而忽略后期的寿命周期成本。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绿色建筑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节水技术和节水意识方面有待提高,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应用方面,节水设备、雨水循环利用、中水回用等措施均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使用节水设备和引入先进的节水技术,进行简单易行的节水措施,从而完善建筑的整个节水系统。也可将屋顶和地面的雨水进行回收、处理和利用,作为人们的生活用水。除此以外,建筑中水回用也是一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节水措施,既降低了污水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又节约了水资源。总之,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方面应给与高度重视。


  作者:黄然

  第4篇:论雨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景观设计应用


  1雨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概念


  雨水资源利用是指通过结合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规划和设计,将雨水径流蓄积起来并作为可用水资源的过程,并可将收集的雨水合理利用于城市的生产生活所需的水资源,而且能带来一系列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雨水资源化利用分为自然化和人工化两种利用途径。


  2雨水资源利用的方式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主要有雨水收集、雨水处理及雨水供给三部分组成。目前,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利用屋顶收集雨水


  目前,利用屋顶收集雨水最为常见,收集的雨水经沉淀和过滤等简易处理后,可用于公共场所、企业和家庭的冷却循环水、绿化用水、厕所冲洗水以及人工湖补给等。此外,墙壁由于其面积大的特点,也可作为重要的雨水收集区。


  2.2建造雨水蓄积池


  雨水蓄积池在占地面积较大,大多建设在地下,一般适用于大型公共场所等区域。通过兴建各种蓄洪池,收集大量地面雨水,减少雨水直接排放市政管网。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积蓄的雨水可用于喷洒路面、灌溉绿地、消防、水景景观用水等城市杂用水,尽量实现社区雨水零排放。


  2.3雨水回灌地下


  由于部分城市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城市地面塌陷、沉降等灾害。利用雨水回灌地下,保持地下水资源的总体平衡,可以有效缓解地面塌陷等灾害。此外,还可分流暴雨发生时市政雨水管道的排放压力,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


  2.4雨水渗透


  雨水渗透是一种非常简单,却效果明显的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常用的渗滤设施有多孔路面、渗滤管、渗滤池和渗滤绿地等。


  3雨水资源收集系统的技术应用


  3.1高技术应用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目前,很多城市逐渐加大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仪器收集雨水,比如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升级的城市市政管网系统改造等,这种通过高新技术、高投资、高运营的方式进行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称之为高技术应用。雨水收集的高技术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极度短缺的矛盾,但是投资大,收益低的矛盾也制约了高技术在雨水收集系统的中广泛应用。


  3.2低技术应用


  低影响开发技术是主要形式包括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绿色街道和生态屋顶等。相对高技术而言,低技术应用具有低成本、低能耗、适用性强的特点,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高效的雨洪管理体系,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低技术应用主要通过分散的、小规模源头控制设计理念,运用摹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尽量保持开发区域水循环与自然的一致性,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主要形式包括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绿色街道和生态屋顶等。


  LID技术之一:自然排水系统。传统的排水系统通过市政雨水管网,直接将雨水排入河流或湖泊。自然排水系统则通过种植洼地及绿色植物储存、下渗并净化雨水,以减少地面雨水的浪费,实现雨水收集和景观的统一。


  LID技术之二: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利用花园的形式来吸收一部分由暴雨所带来的降水和过滤掉污染物质,是一种特殊预先通过设计处理过的花园,能接收和过滤来自屋顶、车道和铺装等硬质表面的雨水,是雨水利用技术应用方式之一。从景观角度上来说,雨水花园通过不同花期、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植物的搭配组合,可以创造出极具吸引力的景观效果,美化城市居住区环境,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觉感受,是城市生态景观重要的视觉景观资源之一。


  LID技术之三:绿色街道。绿色街道主要是通过地表径流在街道坡度造成的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进入收集池后流经由水生植物和碎石边界构成的“储水池”,进行过滤和净化作用,多余的雨水再进入下一个“储水池”,最后,超出收集池容量的雨水会被排出,进入市政雨水管道。这样避免了降雨时,各种雨水径流大量、迅速的汇集到街道上,对市政排水管造成很大的压力,以及局部内涝的问题。


  LID技术之四:生态屋顶。生态屋顶是指植被屋面、屋顶绿化、太阳能利用、建筑环境气候和谐配置的总称。与普通屋顶相比,生态屋顶在节能减排、美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生态屋顶使屋顶变得漂亮、美观大方而且实用;降低都市的“热岛效应”;减少CO2、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具有隔热作用能节省电量,可代替空调和暖气;延长屋顶寿命;除去部分雨水中的氮,净化雨水;中和部分酸雨;减少暴雨径流;阻隔噪音、美化环境、为城市增添几分大自然的韵味。


  4总结


  雨水收集应用主要通过简单的措施或者管理方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相对高技术应用来说,低技术应用具有投入成本底,管理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符合低碳、环保的社会发展理念。雖然雨水低技术应用处理效果不及高技术应用明显,但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以及气候变化的空间差异性,低技术雨水收集系统应用在我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对改善雨水资源短缺、促进城市环境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静

  第5篇: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绿色建筑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工程概况


  综合交通枢纽位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内,在T2航站区东侧,总建筑面积约为34万m2(不包含城铁隧道工程面积),停车楼及地面交通枢纽工程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不包括城铁、地铁部分)。其中,包括25万m2的停车楼及地面交通枢纽、6.8万m2城铁线路机场站、2.9万m2轨道10号线机场T3A航站楼站、1万m2轨道交通换乘大厅。其平面布置见图1。


  2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建筑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据世界绿色建筑协会估计,到2020年,中国居住面积将翻一番[2]。但是,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加之我国人口众多,水供需不平衡[3]。当下,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该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在建筑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在建筑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刻不容缓[4]。


  2.1规划设计阶段


  综合交通枢纽节水方案,按照功能优先的原则,重点从节能环保、工程造价、运营效率等方面综合比选,选择综合水平高的方案。在设计阶段,从节水、环保方面对综合交通枢纽绿色水平进行优化提升,做好绿色设计,既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又降低建造和运营成本。现根据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规划设计阶段达标情况进行分析(表1)。


  2.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建设方优先选择具有绿色建筑施工业绩的企业。施工企业按照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的相关要求、环境管理标准GB/T24001和绿色建筑二星评价标准组织施工,贯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创建园林式的施工环境,营造绿色建筑。本工程绿色施工方针见表2。


  2.2.1管理制度


  (1)根据不同分项工程、不同施工段、不同分包生活区等,凡具备条件的分别计量用水量。并在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2)建设工程施工中,实行用水计量管理,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分别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定期检查供水装置,加强现场人员的节水意识,以提高节水效率。


  (3)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定期开展节水环保宣传会,增强大家的节水概念。


  (4)派专人对各个用水源进行检查,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复,每个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对浪费水、长流水等现象进行制止。


  2.2技术措施


  (1)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合理选择管径、管路。


  (2)施工现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并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回收后循环利用。例如,现场设置三级沉淀池等设施,见图2。


  2.3运营阶段


  2.3.1给水系统


  在建设区内西区南供水加压泵站及东区供水管网,为综合交通枢纽供水。综合交通枢纽的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生产、生活用水与消防合用一套管网,管径为DN200,供水压力0.35MPa。由于水压满足使用要求,室内各处用水房间均就近从上述主环网接管,采用下行上给的方式,向室内用水点供水。根据节水规范要求设置减压措施(供水支管水压大于0.3MPa时,按每间卫生间或每处供水点设置支管减压阀),同时配合采用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太高四处溅水,在节水的同时,提高使用舒适性。


  2.3.2中水回用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采用中水作为室外绿化及道路洒水,节约自来水的用量。在污水处理站内建中水处理設备,以污水处理站出水作为中水原水,经中水处理设备深度处理,达到中水用水水质标准之后,通过加压泵将中水送到机场中水管网系统,其中水产水量约为5000m3/d。回用中水主要供给对象为机场绿化、浇洒道路、洗车、景观环境用水,节约市政用水量。


  2.3.3雨水利用


  重庆夏季暴雨强度大,其暴雨强度公式为:


  q=2509(1+0.845lgP)/(t+14.095)0.753(L/S·hm2)


  为了减少暴雨时的径流量,综合交通枢纽采用屋顶绿化、雨水花园、透水地面等方法来消纳地面径流雨水。为保证积水在24h内渗透完全,种植土均采用沙壤土,深度0.6m,渗透系数不小于10-6m/s。同时,为保证屋顶绿化在顶板上不集水,在侧墙挡板上设过水孔,并堆放滤水石(防止大粒物质堵塞管道),将雨水排入屋面天沟,随即通过管道接入地面雨水检查井。其系统剖面见图3。


  2.3.4节水器具及设备


  公共卫生间采用红外感应恒温龙头洗手盆、感应式冲洗阀小便器、大便器等能消除长流水的水嘴及器具。


  (1)大、小便器采用节水型产品,坐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L,小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3L,蹲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8L。坐便器采用隐藏式水箱感应冲洗;小便器采用壁挂式小便器,本体自带水封,配感应冲洗阀;蹲便器采用自带水封蹲式大便器配隐藏式水箱感应冲洗。


  (2)洗手盆采用台下式,配恒温感应水龙头。在提高使用舒适性的同时,还可以尽量保持便器的卫生,做到人走水停,节约用水。感应龙头在不同的供水压力情况下,出水量应稳定,最大出水量应≤4L/min。在水压范围在0.1~0.8MPa内能够正常使用,最大流量不大于0.1L/s,离开使用状态后2s内和非正常供电情况下自动关闭。给水水嘴采用密封性较好的陶瓷阀芯并能限制出流流率的节水水嘴。


  (3)淋浴设备电热淋浴器采用恒温热水器,避免混合龙头调温浪费水和能源。各处分散淋浴器采用市售成品即热式电热淋浴器,每个功率16kW,就地提供热水。对于淋浴器数量较多的集中浴室,设置容积式电热水器提供热水。集中浴室每间设计小时耗热量为220kW,最大小时热水量为3600L/h,采用3个75kW的容积式电热水器提供热水,每个容量为455L,贮热量不低于20min的设计小时耗热量。


  (4)容积式热水器及热水管道均作保温处理,减少散热损失。容积式电热水器采用搪瓷内胆防腐,聚氨酯整体发泡保温。热水系统供回水管道均采用橡塑保温材料进行保温,设于墙体内采用覆塑型薄壁不锈钢给水管,不再另外设保温。


  (5)其余的器具,对于后续进入的管理部门或入住的商铺严格要求其采用节水型电器,如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


  2.3.5其他节水及水资源利用技术


  (1)计量系统。在综合交通枢纽不同区域的每个楼层的水表集中设置在各层水管井内;商业部分每个卫生间生活用水和冲厕用水分别各设1只水表。水表选用高灵敏度计量水表,减少计量误差。


  (2)检查井。对于污水而言,砖砌井易形成泄漏污染地下水资源。夏季暴雨时,雨水会通过砖砌井进入污水管网,造成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增加处理成本。针对绿化区域内的检查井采用一体化塑料检查井,其井体质量轻,与塑料复合给排水管材连接方便可靠且不易渗漏。其井盖为花盆式,即在上方可种植花草,隐藏井盖,使绿化形成一片,美观效果大幅度提高。


  3结论


  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的建设阶段,提前考虑和运用相关绿色理念及绿色技术,并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节水要求施工。针对给排水的不同系统,采用高效的節水管理办法及技术措施,将综合交通枢纽融入可持续发展建筑,打造绿色、环保、节能的典范工程。


  作者:徐洲

  第6篇:水资源利用中的生态问题


  前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水对人们的重要性以及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是随着印染、化工等各种大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源被污染,使得当地的生态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直接被破坏,污染的水被人畜饮用后也会出现中毒现象,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人们想出了各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被利用的现状


  水的存在是生命出现的基础,水就是生命之源。对于整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来说,水资源的分布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的地区水资源却严重缺乏。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方,人们会通过打井等手段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随之出现,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刚开始人们只看到了企业所带来的好处而忽略了它们对水资源的污染,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扩张,水资源污染问题就出现了。一些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直接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料都不经过处理就排了出去,还有更甚者为了逃避人们的视线把废水口直接安置在河道下面,导致了水源被大规模的污染,生态环境也被严重的破坏,在一些缺水的地区人们的饮水已经出现了困难,甚至人们一直在饮用被污染的水。


  二、水资源利用中引发的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生态环境好的地方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对身体健康也是有很大好处。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使得身处当地的人民的健康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现在由使用水资源出现的生态问题一般有:河道断流、植被退化、土地沙化以及盐碱化、水质恶化等。


  1.河道断流。大部分的河流都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灌溉河边的良田,很多地区的土地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灌溉,河流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现在随着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需水量大大增加,而企业为了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一般都会建造在河流、湖泊的周围以便能取到大量免费的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企业开始运转时,河流中大部分的水甚至全部的水都会被拦截以备用于生产,而河流下游的土地却出现了断水,农民没有水源来进行浇灌,导致庄稼被渴死。


  2.植被退化。由于水资源的分配不是很合理,使得上游和下游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分配。上游因为水资源充足,人们过度的消耗,使得大量的水被浪费而造成的结果就是下游缺乏水资源。水资源的来源受阻,为了有足够的水资源,下游的人们开始打井开采地下水来使用,但是因为人们用水量是非常大的,不仅要供应生活用水,还要进行田地浇灌等,这样大量的地下水被开采使用,这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树木因为吸取不到足够水分而大批枯死,同时森林被毁,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将会进一步恶化。


  3.土地沙化以及盐碱化。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地下水位太低,这使得植被们都不能吸取到足够维持生命活动的水分导致枯死,土壤在没有植被的约束后逐渐被风沙带走最后形成沙漠。土地沙漠化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水资源不能合理的分配或者水资源被过度的消耗。到现在为止土地沙漠化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它的发展十分迅速,如果不严加控制影响将遍布整个世界。盐碱地的形成主要在土地或者河道内,水分的蒸发使得水中的一些矿物质被留了下来并覆盖在土地的表面形成盐碱地,而盐碱地是不能再种植使用的,在它周围生态将被严重破坏。


  三、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加大宣传,规范治理。水资源是现在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对它的使用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只有这样水资源才能不会枯竭。为了使人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就需要借助媒体对水资源的重要性进行大肆宣传,使得人人都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在使用水资源时能合理使用。在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时要根据规定进行,违法者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水资源不被破坏和浪费。在使用水资源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水量的制定,要使用最合理的方案来进行施工以此来保证生态不被破坏。


  2.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是现在人们所倡导的一个话题,现在生活中大量的水主要是用于灌溉,所以为了节约水资源必须要从农田灌溉下手。为了防止水资源流失,灌溉用的沟渠做好防渗漏工作,最好用专门的灌溉工具。


  四、总结


  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发展的基础,为了我们能有更好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对水资源做好保护措施。为了我们健康的生活,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希望大家都来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


  作者:徐全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