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投资风险管理应用问题策略研究论文(共6篇)

2023-12-08 0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油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探究


  油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要求有关的人员必须根据相关的规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这也是企业各领导层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对油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一、明确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目标、定位


  油田企业应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具体变化,对自身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的目标作出明确的指示,合理定位自身发展方向。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在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领域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和较高水平的、能够长期稳定发挥保障业务健康运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价值观,提高业务流程运行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的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标杆。所以,油气田企业在实际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基本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对目标建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保障目标建立的可行性,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案。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位。确保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的稳定运行和顺利开展;降低战略规划制定和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机率和潜在损失,提高投资收益;促进风险管理在西南油气田内部全面延伸和深化;提高风险意识,树立风险价值观,促进资源在西南油气田内部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二、创新组织体系,为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一)调整机构设置,完善风险管理职能,搭建风险管理组织框架。油田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系统的调整,将计划财务处分为计划处和财务处两个组成部分,在规划的业务中还要增加战略规划的职能,并在职责的划分和设计上充分的体现出服务于业主、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的特点。除此之外,还要对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的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对有关的风险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确立风险控制的任务,制定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搭建风险管理组织框架。


  (二)划分管理层级,建立权限指引,明晰风险管理边界与控制内容。划分管理层级,准确界定不同层级之间的管理界面。把管理层级划分为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层次。机关层面设立战略规划与投资、预算、内控等专业委员会,实行集体决策;机关层面的规划计划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作为管理层,具体负责指导业务工作的开展;所属各单位作为执行层,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各个层级之间按照项目的性质和涉及金额对项目进行了限上和限下的划分,明确了各自的权限与责任。


  三、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一)全面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围绕风险管理要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平台,在实践中对具体方法进行验证,实现了流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基于COSO框架、以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实现对战略规划与投资管理全部业务流程的有效控制,一是开展流程梳理,运用新的模板、标准、工具等对原有流程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实施岗位风险描述,针对流程节点设定关键控制,编制程序文件和制度索引,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流程架构体系;二是开展流程优化,删除冗余环节,对交叉业务实施整合,極大的提高了流程运行效率和质量。


  (二)实现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化和集成化,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收集和分析战略规划与投资领域风险初始信息做好战略风险初始信息的收集,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等,作为编制战略规划、计划和目标的依据。做好资源风险初始信息的收集,认真分析勘探开发现状和储量情况,判断是否足以支持战略规划和投资计划的实施。做好项目建设进度风险信息的收集,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做好市场风险信息的收集,以调整战略目标、战略规划、销售计划。


  (三)全面探索和实践新的决策机制。油田企业可以推广使用“谋断分离”决策制度。即坚持项目谋划与决策分开的运行机制,严格实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重大项目初步设计由咨询单位、建设单位、评估单位和机关处室提前共同谋划,减少主观因素导致的风险,提高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


  这项制度在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中的直接应用:一是根据对限上限下项目的划分,对属于公司机关总部决策的限上项目论证程序中加入了法律论证的环节;二是在战略规划与投资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中,增加了关于法律关系、后果及潜在风险的分析、评估内容。各项重要战略规划制定和重大投资决策行为,处于严格的合法性审核及合规性审查之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油气田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油气田企业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的基础支撑内容,对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对油气田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慧

  第2篇: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下投资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发展离不开领导层与决策者对市场形势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分析与研究,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也成为更多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指导,只有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所开展的管理、经营及投资活动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收益并避免无谓的风险与经济损失。但是,在投资活动盛行的当下,却少有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真正实现了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因此也难以将投资活动的利益最大化体现出来,甚至给企业经营运作带来许多不利的负面影响。


  一、投资风险类型分析


  积极有效的投资能够为企业获取高额收益、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以及提升企業市场竞争综合实力,但是如果缺乏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以及不能采取有效的风控措施,那么将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综合分析,投资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首先,缺乏可行性研究所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一切商业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为投资者投资主体获取更多商业收益以及社会效益,但如何才能让投资成为一种有利的投资而不仅仅是一种“花钱”的行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成为了关键。然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是简单的“听报告”,而是需要从市场、从企业、从未来发展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分析与评估,这对于一些急性子的企业领导者或者比较自信的管理者来说显得太过“繁琐”,所以许多企业在投资之前并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亦或者只是走走形式和过场,这不仅无法发挥可行性分析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耗费了无谓的人力物力与时间。


  其次,决策风险。所谓决策风险相对于可行性市场分析而言更具基础性与重要性,决策是否得当、是否需要就具体项目开展可行性分析都是决策环节需要考量的关键内容,而一旦无法有效实现,则很容易出现决策风险。造成决策风险从表面上来看是决策者与领导人的管理问题和疏漏,甚至直观反映了决策者的个人能力与业务素质,但深究下去,决策风险的发展与企业在决策制定方面存在的体制问题也息息相关。


  再次,项目投资不仅需要投资过程中的监管和约束,更需要强化整个项目的考核与风控,但就当前许多时候的情况来看,考核、约束、监管,在许多企业的投资活动中所占比重并不突出,甚至只是走走过场应付了事,从而让投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管理与约束,让其更加随意与散漫,不仅无法有效发挥投资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让企业陷入不可测的投资风险与财务危机之中。


  二、企业发展战略与投资风控


  前文我们就当前企业在投资行为上所面临的可能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而这些风险的发展不仅仅是具体工作不到位、管理意识跟不上,更深层次原因则是未能有效贴合企业发展战略来进行部署,失去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指导,投资行为便会容易失去方向性变得盲目与随意。


  企业发展战略不仅需要考虑企业当前时期的发展具体现状,更需要从长远出发进行全面部署与分析研究。在此过程中,投资行为是否能够起到推动企业全面发展的作用就需要看其行为是否体现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精神。而前文我们就当前企业投资行为存在的风险类型分析可知,坚持企业发展战略的积极引导不仅是企业投资行为体现其实际价值的重要前提,更是有效避免投资风险频繁发生的重要关键。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离不开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及未来发展的规划,应立足于现实、避免盲目与冒进,同时对未来发展前景以科学而积极的态度对待,找到自身优势、发挥自身长处,紧跟市场变化发展脚步,确保企业能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三、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下投资风控措施研究


  投资风险管理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头戏,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运作能力及效益获取能力,同时也直接体现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及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而内部管理水平高低在逐渐成为衡量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标准的同时,投资行为的风险管控能力也逐渐置于人们的关注与视野之内。笔者认为,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指导能够切实强化企业投资行为的风险管控能力,具体来说,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研究与推行。


  (一)以发展战略为指导落实项目可行性分析


  之所以许多企业的投资行为容易产生风险,不仅是因为并未有效开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更在于其可行性分析缺乏根本指导和明确方向。许多企业也在开展投资活动之间进行所谓的可行性分析,但一般只局限于项目预期收益及市场预期反映等,而未能从现实也就是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能够获益多少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从而让项目可行性分析显得太“虚”。以发展战略为指导落实可行性分析,第一,要明确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分析投资项目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实际影响及具体作用。第二,要认真分析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承受能力,严肃客观的进行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之间的综合评估,切忌盲目与无视现实。第三,综合考量该投资项目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所占的具体位置,在评估具体项目收益的同时还要进行总体效益评估,这样才能够避免发展的不协调乃至造成阻碍企业均衡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


  (二)加强科学决策机制建设


  投资决策不是领导人的个人行为,它反映出整个企业的发展及需求,而投资决策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决策机制加以论证并推行,不应该是领导人和决策者的“一时冲动”。科学决策机制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层的监督约束,避免一言堂和领导人自身与项目投资之间的私人利益牵扯。其次,要确立企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避免管理者与所有权者的职责混淆,让企业最大限度摆脱“家族式”阴影,实现现代企业的积极转型,这不仅有利于投资行为的更加科学与更契合企业发展战略推进,同时也能够加快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再次,要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以完全公平、公正、客观的视角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与论证。


  (三)加强考核、约束机制建设


  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绩效考核、监督约束等机制,但并不是所有拥有这两项管理工具的企业都能够在投资活动中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想要达到有效风控的目的,必须让绩效考核、监督约束以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为具体指导。具体来说,在绩效考核工作中不仅要重视项目本身的收益、成本,同时也要将是否匹配企业战略发展需求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明确各部门各环节具体责任。在监督约束方面要从权责、奖惩等方面加强,尤其要重视对项目负责人的监管与约束,将项目本身以及战略发展指标落实情况作为考核与评价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确保考核、监管工作始终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具体要求,确保投资及风控始终朝着推动企业发展战略有效落实的方向发展。


  作者:余梅

  第3篇:小微企业投资风险管理问题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根据有关资料,我国目前约有7100万家小微企业,含法人小微企业约1400万家,个体工商户约5600万家。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的27.5%的,贡献30%GDP,占43.2%税收。要使国民经济充满发展活力,繁荣市场,必须进一步放开、搞活和发展小微企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一级。但是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规模、资产、融资、负债能力这几个方面都存在先天的缺陷,使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


  小微企业如何做到投资风险小、收益高、见效快,让投资活动成为企业的利润来源,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小微企业投资内容及主要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充斥着风险,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产生。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核心方面,通过高效率的投资,将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最大化的配置,最大化地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优化组合企业的各项生产要素,增加企业的利润。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有不确定性的特征,投资活动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与消除,只能采取一定的科学决策手段进行合理的规避。妄图消除投资风险注定是极其艰难和无效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风险与收益并存,风险带来费用的增加,损失的产生,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收益。这取决于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一)小微企业投资内容


  小微企业投资既有对内投资,又有对外投资。公司购买设备,构建厂房,将资金投向企业内部,形成各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的投资,都划归为企业的对内投资;通过实物交换、现金、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公司的投资,或者通过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公司的投资,归划为企业的对外投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将越来越频繁,小微企业的对外投资将会显得越发重要。一般而言,对外投资由于涉及的经济因素多,且难以把控,风险较对内投资高。同时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对外投资的收益也较对内投资高,获利也丰厚得多。


  (二)小微企业投资的主要风险


  一是财务管理的风险。小微企业常常出现举债经营,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影响;一旦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二是社会和经济环境风险。比如战争、经济衰退等,造成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小微企业的投资破产;三是自身的经营风险。比如根据市场行情构建厂房或者购买新设备,引起企业的利润变化,一旦经营陷入困境,严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四是金融风险。通货膨胀造成企业投资的购买力变化,从而引起小微企业的投资亏损。小微企业须考虑通货膨胀对购买力、投资的影响。


  以上涉及的几个方面是其主要投资风险。对于市场上众多的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小微企业的对内投资由于自身的财务负担成本重,其风险反而远远大于对外投资的风险。


  二、小微企业投资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风险和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我国的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各种先天不足,造成了组织制度不够完善,产权制度缺位,产权的归属不明晰,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涉及企业战略发展的高级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多以照搬以往经验为主,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日常管理容易忽视对风险的管控。


  (二)风险管理水平落后


  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投资少、活力强,对市场反应灵敏,“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同时环境适应能力强,对资源获取的要求相对较低,对市场反应灵敏,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点。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因此管理方式相对简单易行,容易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对风险的控制和回避容易做到得心应手的把控。但是规模小,组织结构单一有其优点,同时导致机构设置不全面,相应的职能部门缺位,在风险管理的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管理上,容易導致管理半径覆盖的不足。同时在基础的管理手段方面,必要的管理的软件和硬件条件较差,导致整体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要求。


  (三)风险失控导致的后果严重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先天条件薄弱,缺乏必要的政策和外界支持力量,导致面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加之小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千变万化,随时会面临各种突发的危机。这时企业将很容易陷入经营的困境,导致资金链的断裂,引发企业的破产倒闭危机。小微企业在资金的积累、技术的研发、市场的开拓和内部的管理等方面,与大企业的优势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面临的各种复杂内外部环境造成的风险也更多。小微企业具有“小”的优势,也面临风险的集中。


  三、小微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及建议


  当前,市场机制发育还不尽完善,很多小微企业都只是盲目地追求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如何采取有利自身的投资规划,提高投资效益,减少投资损失,使得企业的投资走上一条正规化、标准化、程序化的道路,这是当前和今后小微企业投资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提高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些长期存在的缺陷问题有待妥善解决。当前小微企业面对各种各样的宏观环境变化,这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出更高的要求,风险管理的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深入,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对手的激烈争夺,经营决策稍有不慎,将导致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偏离,甚至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要保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稳定市场份额,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随着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经营项目越多,风险管理越重要。企业对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需要做到精准的把握,对企业所处市场上的各种风吹草动要保持高度的关注,要保持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要营造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企业环境,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要有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的大局意识,共同防范和控制风险。


  (二)建立规范系统的财务决策机制


  为保证企业对外投资的收益率,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加强企业投资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企业应当提高投资活动决策过程的监督和管控,建立规范系统的投资决策机制。一是严格规范项目投资程序,避免舞弊现象,保证投资的科学性。严格按照程序评估企业对外投资效果,进行项目的深度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最优化的投资策略,最高效配置企业各种资源。拟定投资计划以及实施方案的细节,确保投资计划执行到位;二是保证决策质量,权衡原则性与灵活性,执行决策程序不死板。关注当前的市场和企业经营状况,根据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和优化企业的投资方案,使企业的投资活动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坚持以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注意控制好投资规模和发展扩大的节奏。在企业流动资金少时,为防止资金链断裂,要及时选择变现能力强的項目,缩短投资项目的资金回笼时间。以与主业经营有直接相关性的项目为投资方向,资金的投资应该重点投向企业富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合理地搭配好企业现有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三)完善风险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要加强和规范投资活动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控制着企业投资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活动的收益。应当选派能够胜任判断工作、财务分析、具有较高的财会专业知识水平的财务人员负责投资活动的财会工作。保证被投资项目的财务信息充分透明,减小投资风险,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这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所处环境,根据研究制定有效的、系统的、科学的预警机制,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保证企业在面临意外情况时,可以科学地进行决策,拿出最优方案,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稳定企业经营的秩序,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在当前国民经济中,小微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发挥好小微企业的活力,完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总体而言,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应当注重三个核心环节: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做到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强化投资环节的财务管理控制,最大限度实现企业投资收益。小微企业在日后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风险管理的实施,才能使企业发展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张梓婧

  第4篇:我国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处于低水平的阶段,但还在稳步发展,国家对保险投资渠道的开放使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更加多样。但是我国初步开放的资本市场和较为落后的风险管理理论使保险资金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该风险不仅包括日常投资风险,还包括从国际市场传导来的全球金融风险,以及由于保险资金自身负债性所特有的风险。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主要是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负债,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如出现偿付能力危机,将对保险公司甚至整个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综上所述,对我国保险投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目前国际上关于保险资金的管理理论主要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现代组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较早,始于1800年,该理论的主要观点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拥有充足的各类准备金以应对负债,结转盈余保证金,且对利润的来源进行分类、度量和确认。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为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个阶段的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发展相对较晚,由Markowitz(1952)最早提出,该理论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通过均值-方差最优解选择最符合投资者偏好的投资组合,虽然是静态均衡的状态下,但是将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相结合,对如何选择最优资产组合进行了讨论。


  我国学者对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的分析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管理。我国寿险企业发展较早,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随着寿险的发展不断完善。关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运用,王佩(2009)找出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的相关性。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保险资金运用及风险管理理论日趋完善,我国保险监管与时俱进,不断放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细化管理要求。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监管更加系统性、科学性;保险资金投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构;投资收益稳健增长。


  总体而言,目前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理论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对保险资金的运用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接合实际情况,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保险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关于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


  二、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浅析


  从国外保险公司经营状况来看,传统的保险业务不能盈利或者盈利很小,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投资收益。但是,有投资就会有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管理是获取稳定投资收益的重要保障,下文简述保险资金的来源及运用情况。


  (一)我国保险资金来源及特点。保险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负债及其他资金。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注册资本金与资本公积金、总准备金、各类准备金、其他资金。其中,各类准备金(保险公司的负债)是保险资金的重要来源,由于保费的收取和保险金给付的时间间隔,使其可用于投资。


  基于保险资金的来源,其自身有如下特点:(1)具有负债性,由于各项准备金直接来源于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的负债;(2)具有期限性,寿险合同大多是十年以上的长期合同,因此寿险公司的资金比较稳定,但也可能在某一时间段偿还较大数额;而非寿险合同一般都是一年以内的短期合同,对流动性要求较高;(3)追求收益性,因保险资金的负债性,保险投资需要一定的收益才能覆盖资金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保险资金运用主要的投资渠道为银行存款、股票、债权、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不动产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二)保险資金投资风险。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是基本指标也是核心指标。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体现在保险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在现有的正常的保险行业物质技术条件和生产组织方式下,必然存在的客观的偿付能力相关风险。固有风险又分为两种:可量化为最低资本的风险如保险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和难以量化为最低资本的风险如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控制风险主要来自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完善或无效,从而导致固有风险未被及时识别和控制带来的风险。


  三、我国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陈文辉副主席指出,保监会近年来的工作中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持续推进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在放开前端的同时要管住后端。尤其近几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增速迅猛,其在经济社会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基于保险资金的负债性和保险公司对投资收益稳步提升的需求,股权投资、另类投资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增长较快,与传统的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形成了多元化资产配置格局。在快速发展中,也应看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错综复杂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尤其对保险资金的海外投资造成不确定性风险。


  第一,自二零零八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总体保持低速增长。利率下行带来的风险对保险行业带来了现实挑战。我国保险公司面临对保险资金的运用中如何保持资产负债的优化配置的难题,尤其寿险公司资金的长期性使其被动承担高成本负债。


  第二,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新增以及大量资产到期,使得保险资金急需寻求再投资资产。低利率带来的“资产荒”难以满足保险资金的历史高成本,倒逼保险机构提升风险偏好,由投资风险较低的银行存款等转向股权投资、另外投资等高风险资产。


  第三,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我国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中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率不高,尤其是中长期投资中问题明显。部分保险公司没有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寿险资金应配资中长期投资,如期限较长的银行存款、房地产投资、长期国债等,而财产保险资金应适当配资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如同业拆借、股票、短期固定收益类产品等流动性强的品种。近年来,债券打破刚性兑付,违约多发,保险资金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上升,保险资金高比例配资信用类资产,使得投资风险敞口增加。


  第四,保险公司自身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缺乏自律,尽管在监管的指导和压力下,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得到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保险公司在应对监管和市场的变化中,急于求成,激进经营,短债长投。常常由于保险公司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投资多样化需求,因而不能有效把控保险投资风险。


  四、保险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在分析了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状况、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后,本章主要从机构、监管两个角度对我国的保险投资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一)保险行业整体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行业自律。保险公司应健全公司治理和资金运用内部控制,不断改善资产负债匹配情况,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利用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识别、监控与管理。资金运用部门从公司战略的高度整体把控风险,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按照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法规,制定公司内部投资制度、明确投资范围、限制条款等,保持风险及投资收益的动态平衡。投资人员综合考虑资产负债配置结构,根据偿付能力风险的指引,结合投资组合理论,合理配置各项投资,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的优化和收益。


  发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督促作用,提高保险行业自律水平,使保险资金运用服务主业,最大化的维护投保人的权益。首先,保险资金投资以安全为主,投资符合要求的银行存款类产品,适当选择短期理财类业务;其次,保险资金收益以稳定性为主,投资结构简单现金流稳定的固定收益类或类固定收益类产品,适当配置股权、股票、基金等非固定收益产品;最后,保险资金可选择股权投资提高收益,但不应偏离主业,坚持保险姓保的原则。


  (二)加强监管力度和深化市场化改革。随着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开放,我国保险市场风起云涌,成为资本市场的弄潮儿,这对我国的保险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创新为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主要包括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改革、保險资金运用机制改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和行业平台建设等方面。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活跃了保险市场,也难免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金融创新与监管是矛盾的也是相辅相成的。监督保险公司加强学习以“偿二代”为标准的更加科学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提高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分为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监管措施。


  作者:秦汉卿

  第5篇: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工期长,工程量大,并且影响因素比较多,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常由于环境因素、自然灾害以及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工程建设项目造成隐患。这些隐患也很容易给投资方带来经济损失,影响投资效益,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降低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风险,保障投资的收益。


  一、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意义


  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对于保障投资安全,避免造成投资资金的损失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投资风险管理的开展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意义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投资决策的合理化


  投资方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收集项目信息,调查市场环境等,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投资。但是在前期的评估中对于不可控因素的分析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以及质量,从而影响投资人的收益。投资风险管理对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估,为投资人的项目投资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投资人可以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是否投资以及如何进行投资,让投资的决策更加的科学、合理。


  同时风险管理的开展改变了当前的只能以保险方式预防风险的单一格局,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风险的预防,例如可以在签订合同的过程当中,为防止施工单位违约而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履约担保,从而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在出现风险之后也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经笔者分析,目前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投资人的投资进行管理,而是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以往的保险赔付制度,只是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进行保险赔偿,但是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风险的存在都可能会对投资人的投资带来损失。而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是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来达到规避风险,或是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预防项目建设中的风险来降低投资的风险,因此,投资风险的管理也可以加强工程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三)提高投资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进行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时,需要协调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各方面进行良好的配合,以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行。在投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参与项目的各方面共同协作,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消除项目建设中的不利因素,营造一种和谐的项目建设环境,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不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发生风险的概率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风险意识,提升风险管理的水平,以便于将项目建设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传统投资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专业性十分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在投资中获利,其受到政策、经济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风险。以往的风险管理中采用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来规避风险。投资风险评价体系包含了金融风险、自然风险、法律风险等评价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是为了尽可能的让投资人获利,避免项目投资的损失,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真实反应风险状况


  在传统的风险投资分析方法中,一般都会将造成风险的各项因素分割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各项因素可能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以此来预测和评估风险的大小和类型。但是这种方式的判断不具备整体性,在导致风险的各项因素中,许多因素相互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例如财务风险和施工风险有着一定的关联,将其分别进行分析和放在一起分析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不相同的,而这种分析方式忽略了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反映的结果不具备真实性。


  (二)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不全面


  在评价体系中,对风险进行分析只局限在可以量化的因素方面,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影响很大,使得财务指标发生了变化,但是却没有办法用数值来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对这些不可量化的因素缺乏有效的分析,无法确定其会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措施


  在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有效的识别和评估风险,了解风险的性质和大小,明确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和处理,防止风险的发生或是将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一)注重投资风险的识别


  工程建设中的风险识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对风险进行识别时要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尽可能全方面地找出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应该是在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因素。为了有效的识别风险,需要搜集和处理大量的原始数据,为之后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所以风险识别是为以后各步提供信息基础,下一步分析成功与否,依赖于恰当的、有质量的风险识别。


  (二)做好投资风险的分析评估


  要想识别投资风险,单单从表面上是难以察觉的,想要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就需要进行风险的分析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风险识别对各项风险因素的了解,进一步进行分析,将之与建设项目各种情况相结合,参考以往的建设项目,进行数据的对比,来判断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评估影响的大小。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才能方便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或是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减少工程项目投资中可能出现的损失。


  在进行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中,将投资风险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分为系统性指标和非系统性指标,系统指标就包含自然因素、法律因素等外界因素,非系统指标包含管理因素、财务因素、施工因素等,然后再将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拆分,例如金融因素包含了利率风险和金融膨胀风险,对每一项因素进行单独分析和评估之后,再考虑其联系性,例如财务风险造成的资金短缺对施工的影响等。


  (三)研究投资风险应对办法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了解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以及风险的大小,之后根据工程项目的情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分析寻找对应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可以研究之前类似工程中采用的风险规避方法,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风险的防范措施,将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建立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监控机制


  为保证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设立对应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和运营管理机构,设置必要的部门和专业人员,对项目运营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等关键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使各项指标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一旦发生偏离现象,及时预警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营。


  四、结束语


  工程项目的投资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开展项目投资的风险管理,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风险的规避,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投资中的风险,避免资金的损失。


  作者:王钰陇

  第6篇: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对各企业而言,既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因此,企业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对于潜在的风险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管理风险


  第一、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固定成本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导致经营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因经营管理不当;第二、决策风险,是指因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其原因包括:经营管理者的能力较低、信息不对称、经营方针不合理、市场预测不准确等;第三、财务风险,是指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收益,其原因是由于选择融资方式不合理,造成财务结构不当,增加了融资成本。


  (二)政策风险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而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是在转型期间,其法律法规的修订发展比较慢,还不是很完善,因此,这就加大了法律法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管理方式之间出现矛盾的可能性,严重的会影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三)技术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更新速度快、技术创新活跃,要保证这种优势,企业则需不断地更新与升级技术,另外,还需投入大量资金,来不断研究和开发其它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从而提高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两种,一种是市场环境风险,它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所需的原材料、人工等价格,因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供给不稳定,以及生产成本发生浮动;另一种是市场环境风险,它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预测发生错误,导致这一原因的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者素质、市场变化、和技术手段等。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不能到达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产品的技术水平,以及市场接受度等因素造成的。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一)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外部风险管理


  1、为提供一个良好投资环境,需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这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积极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形成一种新型产学研金相互融合运营机制,其主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然后在政府的引导下,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第二、为推进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提出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对于直接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者,在税收方面,要提出一定的优惠条件;第三、为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本运作效率,以及投资管理水平,需建设基金管理制度;第四、建设投资行业公共信息平台,以提供有效信息,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2、加大直接融资在市场中的比例,健全资本市场体系


  由于我国现在的金融资本不是很冲足,为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财务风险降到最小,我国需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从而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融资在在市场中的比例。第一、要想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效益,债务规模需保持合理,并不断优化资本结构;第二、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上市融资的可能性,需健全我国证券市场创业板、主板、以及中小板的功能;第三、为给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股权交易,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需组建场外产权交易市场,以发展产权交易;第四、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第五、为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需引进风险资本,拓宽其初创期融资范围。


  (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内部风险管理


  1、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建设风险预警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风险分析机制,它是指通过正确识别投资项目风险的征兆,对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采取有效地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投资损失;二是,预警组织机制,它是指投资者应建立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并保持长期的、持续的投资风险预警工作,将风险预警功能发挥到最大;三是,风险信息管理机制,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者不仅要为投资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还需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畅、开放,并防治发生重大风险。


  2、加强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者在设计投资方案时,需收集各方面的投资项目信息,并对投资项目中潜在的所有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在遵循风险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合理的、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同时,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者要把握好投资机会,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将投资效益提高到最大。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者应充分发挥投资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中的风险,要正确面对,并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


  3、科学评估投资风险,深入分析投资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者需站着科学的角度,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并深入分析投资风险。第一、制定有效的投资风险预防措施,合理制定投资项目程序;第二、详细调研投资项目,资项目内、外部信息要准确、全面,以便及时发现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第三、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全方位评估已识别的风险,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以规避、处理投资风险;第四、要想有效防止投资风险,除了加强投资项目内、外部管理以外,还需与投资战略目标相结合。


  三、结束语


  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导性产业,除了要有充足的资金,以及雄厚的科技实力做依托外,还需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同时,发展多元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主体,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体系,以促进其持续发展。


  作者:王勇章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