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浅析海盐县武原镇城市防洪现状及防洪建设规划

2015-10-07 10: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大部分城市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导致前期规划不够完善,城市基础性设施抗洪能力薄弱,带来一系列影响城市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问题。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不仅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城市品质的需要。本文对海盐县武原镇城市防洪现状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洪建设规划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防洪 ,防洪工程 , 现状 , 规划
一、引言
  “城市防洪”这一术语在我国最初使用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防洪应视为在我国的自然、社会条件下,现代治水的象征,每到汛期,城市防洪就是一项既严肃又紧迫的头等大事。
二、武原镇城市防洪概况及工程现状
  海盐县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杭嘉湖平原,地处嘉兴市的东部,南临杭州湾。1993~2001年的9年时间中,武原镇有7年遭受涝害,平均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718.9万元。鉴于以上原因和政府大力支持,我县于1999年开始城市防洪工程前期工作,2004年底全面建成海盐县武原镇城市防洪工程。
  工程按防洪标准5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设计。利用南台头排涝工程现有武通北闸等4座节制闸,新建潘家浜、点垢庵、古荡河等8座节制闸;新筑防洪墙3公里,防洪堤5.2公里。修建大曲泵站及4座排涝泵站运行排水。工程完工后,已经历了数次洪涝灾害的考验,充分发挥了防洪排涝作用,效益十分明显。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灾害性天气的频发,导致了现有的城防工程的排涝能力应付不了强降雨天气。比如2010年“春汛”期间,由于降雨量累积达到了174.8毫米,以至于大曲泵站5台水泵全开的情况下,城区内河水位还是未能很快下降,给城区低洼处带来较大影响。
三、县城防工程运行管理情况介绍
  2008年,依照上级水管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县成立县城防工程管理站,对城防工程进行全面规范管理。城防管理站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工程运行维护各项工作,保持了城防各设施的良好运行工况,在历次降雨过程中凸显成效,保护了武原城区防洪安全。2009年至2011年,累计安排值班121余次,大曲泵站单泵累计运行时间达1497小时,排出水量达2680万方,5台水泵总计排出水量达13403万方。在每年汛期结束后,县城防工程管理站就当年运行管理情况对城防年修工程进行方案设计,针对城防工程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养护,每年投入维修养护资金确保了城市防洪工程运行安全。在2010年5月,我县又颁布出台《海盐县武原镇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办法》,使得城防工程的运行管理有了法规的保障。
四、当前城市防洪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防洪工程自身问题
  (1)城防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严重,功能逐步退化。防洪堤采用土堤和混凝土挡墙形式,堤顶道路未硬化,河道、堤岸未衬护,与城市建设很不相称;现有工程经过多年运行,部分工程存在病险、老化和功能退化现象,遇连续降雨时会对城区防洪产生安全隐患。
  (2)城防工程保护范围太小,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已建防洪工程包围圈保护面积13.6k㎡,与新一轮海盐县城总体规划面积34k㎡相比,已不足1/2,尚有大部分新城区防洪排涝得不到保护,防洪能力小,大大限制着城市的发展。
  (3)城防工程功能单一、单调,不能体现城市水利特色。大部分工程仅具有防洪或排涝功能,不成景观,不能与城市设施有机结合,缺乏多样性,生态性,无法体现城市水利特点与风貌。
  (4)城防工程自动化水平低。整个城市防洪工程,除大曲排涝泵站能实现半自动排涝外,其他包围圈内的水闸、水泵均需要工作人员到场现场操作。
(二)现有的防洪体系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海盐县现有的城市防洪体系是1999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在整个海盐的城市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防洪出现一系列新的特点:(1)、城市防洪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扩大;(2)、城市界限逐步消失,城市防洪由局部的保护,逐步扩大到全面的保护,城市发展用地,已经开始突破城市防洪保护区;(3)、城市化水文效应的不断增强,城区内洪涝水的排蓄条件不断恶化,原来可以蓄滞洪水的大片农田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取代,防洪、涝的任务和困难与日俱增;(4)、城市现代化对交通、供水、通讯、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地下交通、商业、仓储、管线网络等工程设施越来越多,保护这些设施免于被水淹没,防止各种网络系统的局部破坏,任务日益艰巨;(5)、河道行洪面临着侵占、淤积以及水质恶化等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难度和压力很大。
  从以上的特点来看,现有的城市防洪体系已经开始制约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防洪体系,规划建设新的城市防洪体系,以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城市防洪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更加突出。虽然每年投入的资金也不少,但因筹资渠道以及建设周期等要素制约,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仍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四)依法防洪意识薄弱,管理措施跟不上
  由于多年来平原地区大汛期间不见汛,人们思想上存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加上多年来多部门监管的管理体制,城市防洪更是“诸侯分治”,直接影响着我县城市防洪工作开展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城防工程建设规划思路
  武原街道作为海盐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只有以“两个转变”为指导思想,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去规划、设计城市的防洪对策,做到城市防洪与城市协调发展,也就是在城市防洪建设上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发展上也要考虑城市防洪保障能力。鉴于2011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为了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我县城市防洪减灾能力,促进城市开发建设,现对海盐城市防洪工程提出如下规划设想: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防洪工程建设的紧迫感。
  一是认识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性。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又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它的盛衰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二是认识城市防洪工程的社会公益性。防洪工程是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的价值创造体现在发挥防洪保安作用,以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财产免遭洪水损失而产生的巨大社会效果。它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其突出的表现是“安民兴邦”。三是认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紧迫性、艰巨性。紧迫性在于,防洪工程又不同于其他重点建设工程,它受洪水季节性和天气气候影响极大,对工期的要求十分严格。艰巨性在于,在城市进行破土建设,涉及城市诸多的一系列复杂、繁琐的批准手续,协调工作十分艰巨,一项不具备,工程建设就会受阻。
  (2)、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分期实施提升工程。
  按照县城新规划的城市功能分区情况,重新对防洪工程进行规划,具体如下:一是根据城市建设及防洪状况,急需开展老包围圈盐平塘防洪堤改造工程,兴建团结港排涝站及大曲翻水站工程,进一步提升老区防洪排涝能力,增加老城区水环境治理能力;二是根据武原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尽快实施海盐县西片、东片城防大包围建设,新建盐平塘闸站枢纽,加大包围圈面积及排涝能力,提升土地价值,适应城市建设需要。三是根据核电城的规划建设,逐步开展南片城区防洪圈的规划建设。
  (3)、充分考虑城市水利特点,提升工程规划与城市建设相协调。
  城市防洪工程布置要与城市景观、休闲、水环境等各方面有机结合,协调统一,要对城市河道、水域进行重新规划布署,增强城市水面调蓄洪水能力和改善城市水体调节功能,加大老城区及北片西片大包围水环境调节能力,充分兼顾城市功能与防洪功能,使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4)、贯彻人水和谐理念,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绿色生态城防”。
  要开发建设城市水域和水岸,体现“绿脉引导,生态水岸”特征,贯彻生态和环保理念,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还清水于民。要加大生态防洪堤的改造与建设,极大地改善县城的总体环境和提升县城的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新建包围圈防洪堤宽度及结构既要满足城市发展和城市防洪的要求,又要满足生态要求,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城防”。
  (5)、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健全城防管理体系。
  城市防洪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各部门关系,搞好防洪保障。要建立健全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城防运行管理中心,建立防汛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构建现代化防汛管理体系。健全防洪工程管理措施和制度,加大城市防洪工程水行政执法力度,确保防洪工程的正常运行。
  (6)、强化管理,加大宣传,确保协调发展。
  要加强《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水患意识,提高全社会“保护河道、关注水环境”的意识,营造“保护母亲河”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做好城市防洪工程的管理工作,加大河道“三清”和整治力度,坚决制止违章占河行为。在建立城防工程日常管理机构的同时,搞好城市防洪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组织协调汛期抗洪抢险工作,并要赋予城市防洪管理机构的水政执法权力,加强对乱倒垃圾、违法设障等破坏城市防洪工程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各单位在处理防洪工程建设时,要从大局出发,共同制止违章和损害防洪安全的行为,制定涉及城市防洪安全的市政建设审查制度。
六、结语
  城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防洪的发展。随着海盐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速,县城发展对城市防洪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城市防洪紧跟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合理的改造、扩大以及提升。今后,海盐县城市防洪工程将肩负起发展重任,长远打算、合理规划、整体布局、分期实施,争取又好又快的发展好我县的城市防洪,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百姓的安居乐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