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审计信息化教学现状
计算机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处理实际问题技能[1]。在审计实务过程中,需要多种综合技能对被审信息进行专业判断,其分析途径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此外,随着审计范畴的不断外延,审计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理论课程中所讲授的基础知识是分散和广泛的,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审计知识感到零散难学。而实践课部分由于缺乏高仿真的审计环境,部分高校的实践课程甚至沦为了某种审计软件的培训,过于注重单一软件使用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课程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培养。审计实务教学还面临着实习的业务范围较狭窄,不能纵观全局。此外,跨学科发展力度也显不足,财经类审计专业的学生仅停留在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的水平,对软件设计和信息安全等较专业的知识点了解甚少。
为此,该文提出在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强化体验式实践,结合支架教学理论来构建基于审计实务仿真的学习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的体验式学习。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构建高度仿真的审计环境,并在系统中引入对抗竞争,利用多种激励手段来强化学生的体验感,激发自主学习意愿[2]。学生在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中通过个人阐述、团队点评等多种方式来相互促进对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构造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
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的设计包括模拟审计实务环境的模拟和自主学习平台两部分内容,两者的结构关系如图1。学习平台的构造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建审计仿真情景,提供以目标任务为驱动的学习环境
学习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课程内容融入审计实务的仿真环境,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任务目标和审计背景,以目标任务为驱动、以审计背景为基础来激发学生按需的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对完成审计任务所需的学习内容的支撑上,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与课下的相关学习资源按照目标任务需求来设计,强化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并按审计主体设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种类型的审计实务场景,来适应不同教学对象的使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实时智能交互,环境系统根据学生的状态来动态调整阶段目标,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式学习。在学习资源的支撑上,通过按场景和阶段提供相关内容外,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模仿座谈会和相关人员询问时的场景来间接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自主学习与协同分工策略相结合
强化学生的自主按需学习,使学生通过完成审计目标任务的过程来掌握相关知识点。此外,学习平台中同时强调团队协助,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协作任务,通过目标任务来组建审计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按审计任务分工。通过分工合作和互相讨论,强化学生个体在团队中的认同感;同时通过共享团队的思维成果,取长补短,能够获得对知识更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2.3 建立团队任务
团队任务的设计从简单的脑力激荡到复杂的策略问题都有涉及。结合审计特点,该文沿袭McGrath与Hollingshead(1994)的研究方法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群组项目,这个项目发展的过程被分为四项活动:1)审计方案的初步构想;2)选择适当的完成方法;3)讨论协商方案的进行;4)执行方案。在第一个活动中的成员必须以脑力激荡的方式找出审计项目的方向,并且设定团队的目标。第二个活动是团队在期中提出完整的审计方案计划书,内容包含审计项目的进行方式、组员的工作分派与协调,以及项目自我检查的时程设定。第三个任务是收集审计项目所需的资料以及与其他成员互动讨论,或是监督项目进行的工作等。最后是在期末完成审计项目执行、撰写报告,以及上台解说报告。这种在成员之间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团队,具有弥补个体独立学习的社会感不足的功能;建立目标任务共同体有利于使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后而建立自尊和归属感,以及人际间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强化[3-4]。
2.4 发挥教师的调节与主导作用
教师的调节与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习平台的实施效果,它是“支架”能否充分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教师通过支持、引导、监控、调节和评价等手段,依据学生的个人任务和群组任务的完成进度情况来调节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互和进度报告来分析各个团队的不足,并间接帮助学生进行目标任务的合理分解与最优重组,鼓励学生团队间的协作,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所在并应用所学知识来自主解决。通过智能算法对团队完成的阶段任务进行实时评估,并以公告、奖励等方式来强化不同团队间的竞争意识。团队成员们能够在相同的价值观与规范中,提升团队合作的效率。利用合理有效的目标评价方法,使评价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起到外部激励作用。这种作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能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尤其是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学生能产生持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平台的核心是要通过教师、团队及任务反馈来支持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学习,并诱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并随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最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审计项目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对实际审计方法的训练和审计判别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分析能力、综合及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通过这种仿真审计项目的方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对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提升理论的良性循环。信息化教学平台以“支架”理论为基础,以审计项目为导向[5],以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进行建构设计,其建构方法如图2 所示。
3 教学实施
3.1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结合学校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整体目标,《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目标要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国内高校对《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应用型、实施性、开发型。通过审计实践中发现,由于目前审计软件多是工具式的软件,当审计软件没有提供某种功能时,往往需要审计人员自行设计一些小程序来提高审计效率。因此,我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审计方向)指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高级的应用型审计人才为
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目标:高级应用型计算机审计人才,即具有熟练实施和一定开发能力的计算机审计人才。
3.2 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审计实务的需求,依据教学进程把学科知识点按逻辑关系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并以此来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比如将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与仓储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这五大循环作为财务报表审计分析的主线进行知识点设置。在系统安全审计分析中涉及到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环境安全等审计点的关键技术设置。
3.2.1 根据知识点设计实践中的审计点
根据《计算机审计》课程知识点分布,可以发现审计实践过程中前后具有较强的逻辑连贯性。所以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点来设置学习平台中的审计问题点。审计问题点设置注意三点原则:①必然性,学生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验证所发现的审计问题;②可逆性,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推导出问题最初所在的根源;③逻辑连贯性,将多个问题小的审计发现关联起来后,将导致更大的审计发现。例如职责分离不明确、网络安全缺少行为监控、补偿性控制失效,这些问题的累加将可能导致银行欺诈案的发生。
3.2.2 根据知识点分类设置主题讨论
围绕某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主题讨论。讨论主题设计原则:一则根据审计实务操作的进程和涉及知识点类型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入型主题;二则主题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三则主题要贴合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布;并体现审计实务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讨论主题在系统资料中并没有直接答案,正确结论的是要通过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而后所领悟得出的。根据审计实务各阶段的知识类型来设计讨论主题。比如被审计系统的收费算法的合理性检查方案上可以引入讨论主题:用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受控处理法,还是别的什么方法?通过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平行模拟法中程序如何编写,受控处理法中控制条件如何设计,如何利用立体科目以及如何利用钩稽关系进行辅助核算等。
优秀的讨论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3.3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中,按照审计实务的过程进行仿真。首先,教师进行审计项目的基本背景介绍,然后通过学习和收集信息来形成审计实施规划并公开“海选”竞争审计组长;并由教师最终确定每组的组长,然后由组长挑选组员按每组4人的配置成立审计组。小组分好后,利用学习平台开展小组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学习动力,发展学习兴趣。审计实践中通过学习平台来跟踪完整的审计日记、审计发现、审计底稿、审计取证单等规范文档,并通过BBS子版块的形式开展每组的内部交流,每次集中讨论都可邀请教师参加进行旁听或者进行适当的引导。审计过程中的检查节点如:实施方案、审计发现问题、审计问题落实、审计报告形成、审计成果汇报等环节都将进行多组间的综合评价。评价将围绕着团队奖励、个人责任和平等的成功机会这三个方面进行开展。
4 学习评价子系统的设置
学习评价作为学习平台的反馈调节机制,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评价系统提供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审计任务的阶段成果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反馈;通过评价系统可以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和价值判断。此外,自主评价模块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阶段学习和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不断调整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优秀的评价系统是保证学习平台中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学习平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学习平台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需求并进行综合评估,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遵循如下几个方面:
1)将学习评价系统作为一种监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习任务
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困难,例如孤独、焦虑、迷茫等等。此外,自主学习环境相对自由松散,对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没有一定的外部控制条件下,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会造成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学习平台利用情绪识别模块并结合在线任务的激励和团队间的认同感来进行学习的综合评价,将评价作为学习平台监控的一种外部手段,让学生感受通过到学习平台获得的成就感,并乐于接受引导和帮助。同时,评价系统按阶段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信心,使学习的兴趣能长期保持。
2)实施综合评价,对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判断
评价标准多角度:实施多角度评价标准,综合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评价角度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协作精神等方面,从更深程度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评价构成多元化:评价内容中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扩展了自我评价、同组同学评价、和异组同学评价综合构成。这种多元化摒弃了以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的情况,从主观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自我评价、团队互评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给学生做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信息利用的多角度:评价信息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定性分析更适宜面向过程,帮助被评价者改进不足;定量分析适宜总结结果,得出比较。因此评价信息也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其评价特性,反馈到学习平台的各个调节阶段。
评价方法多元化:学习评价是一种面向结果又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评判,但更应注重衡量与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得到较准确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综合评定。
3) 注重形成性评价
①互信息为基础进行准确评价
利用系统交互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同步和异步方式与教师或团队间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最近的审计线索等内容的交流。而学习平台则通过收集用户的交互信息,了解个体学生状态和团队进展程度,综合分析后形成准确度较高的指导性评价意见。学生
通过评价意见,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团队的整体情况。此外,将评价功能与系统交互功能融合,使评价成为交流平台的一部分,是评级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②用趋势分析的评价功能
趋势分析是一种目前使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其合理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它是一种充分利用了信息化的优势,面向学习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手段。趋势分析通过图形化的结点记录的学生学习过程,是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学习变化的集合体,它可以直观展现学生的学习经历、探索过程、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方面。学习平台的趋势分析模块运用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等方法来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可能的发展结果给出评价。
4)教学方案设计
合理的教学方案是学习平台的成功关键,教学方案的设计主要考虑教学内容、审计任务仿真情景、激励和对抗的评分点等。
①仿真情景设置
环境的仿真度对于学生的实践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 需要创造一个让学生充分参与的环境。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就是通过图片、语言、空间的布局来塑造一个真实审计任务的工作氛围;软环境是一种很难看到,但可以感知的环境,比如团队氛围、精神等。
在能力培养环节中,需要创造一个真实、信任、合作、竞争的环境。环境的构建要有利于进行完成目标任务所需的团队协助。其次,同时利用学习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对团队的名次和任务完成进度进行实时展现,并产生阶段性简报,让学生增加对团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最后,在目标任务的安排上,除了考虑个人任务外,还要安排团队任务。团队任务既可以整合多方面知识以解决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
②组间对抗的引入
对抗是一种竞争,通过竞争可以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来提高学习效率。在目标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刻意营造一种对抗的机制,通过适度的竞争压力让学生自发产生竞争意识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③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是诱发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学生完成审计目标任务的过程中,结合目标任务的特点,并按相关知识点多寡与难度设定相应的积分或成绩奖励,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使之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奖励的设计覆盖面要广,如最快进步、最佳团队、最佳分享、最有价值等;还可以将激励范围从课堂延伸至全校乃至全国,如针对审计方法开设校级、国家级专业专项竞赛。
5 结束语
为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在深入研究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融入审计信息化学习平台的构造中。以审计任务仿真为基础,以准确、多元的评价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工具的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团队间的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校的计算机审计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在更大的领域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伟.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100-103.
.电化教育研究,2011(9):68-74.
[3] 高洁.个体高效率网络学习的支持服务策略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149-151.
[4] 李运福,傅钢善.网络学习中反思性学习及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2):99-102.
[5] 崔应留,陈耿.项目导向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7):81-84.
[6] 李星,杨瑾,肖梦雄,等.基于网络学习行为的个性化评价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7) :1704-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