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

2015-08-10 09: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用人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培养目标宽泛、课程设置滞后、\"双师结构\"教师缺乏、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具体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培养方式、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行了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用人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培养目标宽泛、课程设置滞后、"双师结构"教师缺乏、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为此计算机系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具体如下:
1.调整专业设置,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优化课程体系,明确核心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在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特点和企业的要求,设计课程模块。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明确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把强化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建立健全了实践训练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完善实践训练教学计划,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加强对实践训练教学的检查和落实,保证实验实训学时数达到总学时的40%以上,开出率达到100%。
2.加强实训教学,调整课时分配比例。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实验(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际操作与仿真相结合,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实训教学。使计算机系各专业实践课教学时占50%以上。
3.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有力促进专业建设。
  在注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 条件提升执教能力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学团队整体素质。通过与企业项目研发,提升团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中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壮大“双师型”教师团队。
4.推进教材建设。
  重视教材建设,成立由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教学计划、编制教材,每学期都要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本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需要进行一次教材检讨,及时更新教材。为了更好更快地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纳入教学内容,学院提出了特色教学、特色专业、特色教材的专业改革指引,明确了以编写校本教材为主的特色教材建设要求,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校本教材的发展,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材建设体系,确保了专业特色建设。
5.建立灵活的考核模式
  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方法。首先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实践和作品考核)、D(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
6.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开展与软件企业合作及联合办学,聘请公司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指导。将其实训课程体系嵌入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课程中,从而弥补了原有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同时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直接嵌入到实际项目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合作企业为依托,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内所学到的知识,与IT产业发展同步,使学生毕业后能用较短的时间胜任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使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逐步建立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和技术训练环节。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基本建设和其他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将“嵌入式实训体系”模式应用到教学中,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质量,符合高职教育对IT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专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构建“嵌入式”课程体系模式。把企业行业的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并提供真实的企业案例辅助教学。
7.做好顶岗实习,提高就业能力。
  学院与实习单位签定顶岗实习协议,组织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并选派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共同指导实习工作。让工学结合的模式落到实处,真正使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中,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专业实操课比例、增加授课方式灵活性、把课堂搬进车间、实训室和企业生产第一线),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结合企业的生产情况,教给学生实用的专业技能,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认真执行教育部提出的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办学模式(第1-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顶岗实习),还积极组织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参加专业实习。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提前接触到工作岗位,不仅促进了自身职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又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推行工学交替。做到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综合的实践实训,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将学习和职业岗位提前结合在一起。
8.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订单式”培养。
  实训基地的运行可根据不同的实训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式。在运行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科学管理,优化基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基地优质资源为企业解决生产、研发中的实际问题,开发新项目,带动学院科研发展;依托校外实训基地,按照教学计划,定时将学生送到校外的企业中进行学习,在感染企 业文化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生产实际中,学会将理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并解决实际问题。此项工作必须在校外的IT企业中来完成。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IT从业能力,为学生顺利地进入社会提供技术上的保证。同时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计算机专业建设和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生产实际,从根本上解决了“对口”就业难的问题。真正实现培养人才的社会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能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以及应对就业挑战的能力,更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扩大高职院校在经济建设中的影响与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刘英魁.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3)
[3] 张梅.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504-505.
[4] 何同林 陈光海 冯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J].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32-3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