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分级教学;模块化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内容模块化,倡导开发新教材厦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和鉴借作用。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由于高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做出调整。其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而高校由于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此外,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局限于word、excel和windows,根本达不到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还有,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学以致用。类似问题在内地高校更为突出。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试行分级教学方案
从2005学年度上学期开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方式如下。wWw.133229.cOM
1、实行分级教学
所谓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或水平而采取的分模块、分快慢等级的教学方式。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自愿申请办理免修免考或免修不免考手续,再对其他同学进行分级教学。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安排2006级经济管理系、艺术系和酒店管理系的23个行政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根据学生水平拆分成二个模块22个教学班,其中第一模块为经管酒店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第二个模块为经管艺术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同一模块安排相同时间上课(不同模块上课时间可根据学校的机房情况错开安排),不同教学班上课地点、任课教师不同,不同等级教学内容不同。
经过分级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快班学生水平较高,一般基础已经过关则以加强、提高为主,目前我们采用机房上课形式,可采用每周以大班讲座一次,集中二次上机练习;中班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慢班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并且补加上机课时。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分级教学,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扩充,基础差的学生因加强了基础的操作,操作熟练了,学习的自信也增强了。分级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模块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使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乃至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连贯,使学生全面撑握知识的运用。采用模块化教学,即教师要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包括几个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然后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教学,安排作业,教授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