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

2015-08-17 11: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顺应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不仅要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指导性地位,还要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绿色建筑的深刻内涵,致力于创造真正舒适、 健康的理想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探讨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对策建议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 以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 结合考虑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历史文化、 生活方式、 建筑法则和适宜的技术等多种因素。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 舒适、 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 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 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减少污染。绿色建筑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 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绿色建筑不仅与减少能源消耗有关,同时还涉及减少淡水消耗、 降低材料及资源使用、 减少废物、 提高空气及灯光质素、 处理及保留雨水用以补充地下水、 恢复自然环境、 减少依赖汽车等等的同类问题。所谓的绿色建筑是不仅要提供舒适而安全的室内环境,同时应具有与自然和谐的建筑外表环境。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 即发展绿色建筑, 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优势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多,地理气候特征多样化,加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建筑文化,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
  1.建筑节能潜力巨大。我国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至2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2.发展绿色建筑比较效益高。据测算,达到同样的节能效率,建筑比工业投入少。此外,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要低得多,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
  3.绿色建筑技术相对成熟。欧盟学者针对80项减少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就投入和节能效益而言,高能效照明技术是几乎所有国家建筑物温室气体减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节能量而言,改进寒冷气候区的隔热和分区供暖系统,实行分户供热计量,在温暖气候区提高制冷和通风能效,注重遮阳、自然通风、隔热措施,以及改进发展中国家炊事炉灶等,均是有效的节能措施;高能效比的设备、太阳能热水装置、节能型家用电器和能源管理体系等,均是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从“十五”开始,我国就组织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建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推广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利于推行绿色建筑。我国从南到北,有一大批与地域气候相适应的建筑,如安徽的民居、陕西的窑洞,都具有巧妙利用通风、浅层地热能实现冬暖夏凉的特征。南方的一些园林建筑,更是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中国园林在形态上是自然的缩影、建筑物的延伸,园林在建筑中,建筑在园林中,是共生的:西面的墙上爬满了藤蔓,遮挡了烈日;正厅外开辟了花园、草坪,南侧种了落叶型的树木,冬天落叶后阳光可照射进来,夏天树叶长出来又能遮阳。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既赏心悦目,又调节气候。所以,我国的建筑文化传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
  1.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积极开展绿色设计
  建筑企业随着企业的使命向绿色建筑转变, 其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也同样发生了变化。 此时, 新的理念和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价值观决定建筑企业对自身和社会、自然的评价标准。开放并富有进取心的企业文化, 会激励企业和员工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学习和创新使企业拥有越来越多新的技术, 同时也使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案例在企业内部被消化和吸收。而绿色设计是绿色建筑的源头, 源头绿色才能保证水流的绿色。 根据我国的国情, 绿色设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节约能源尽量从总体上减少能量的使用, 并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可持续能源; 二是尽量利用可循环的材料和能源,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三是从用户或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 体现“ 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 使建筑空间尽可能健康舒适; 四是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物耗和能耗, 使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2.积极推广绿色施工, 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督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实物的阶段, 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阶段。 绿色施工和绿色设计一样, 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包括减少物质化生产、可循环再生资源利用、 能源消耗最小化、 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因此,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 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一是建筑场地应减少施工场地的占地面积, 减少施工对场地的扰动和破坏; 二是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 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 以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三是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 尽量考虑水的循环使用,加强节水管理, 施工用水进行定额计量; 四是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对绿色建材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方法来选择建筑材料, 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 力求建筑施工尽量少消耗自然资源, 以免破坏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和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3.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虽然我国的建筑业总体上科技含量不高、 信息化水平低, 施工企业大都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 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管理水平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 我国建筑企业要在未来的国内外绿色建筑市场上有一 定的竞争优势, 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为此, 建筑企业要注重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 适时更新陈旧设备, 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开展建筑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 针对未来建筑的特点, 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 研究开发新机具、 新工艺、 新材料。 注意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 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力争在太阳能、 电能、 太阳光照以及高层住宅和建筑的发电系统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掌握和使用好再生原材料施工工艺的部件技术, 尽快地实现传统的工艺向快餐施工工艺、 清洁施工工艺、 超大型装备工艺过渡。加大对各单项技术进行整合和集成的力度, 在绿色建筑智能气侯调节与再生能源利用的改善技术、资源回收技术等单向生态技术的成果基础上, 形成地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沼气以及风能建筑一体化, 使建筑区域内的绿色能源得到综合使用。
  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必然 。积极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应对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必然要求 。克服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诸多障碍,顺应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不仅要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指导性地位,还要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绿色建筑的深刻内涵,致力于创造真正舒适、 健康的理想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更需要推动立法和政策的变革,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体系,建立绿色建筑开发与推的有效激励措施,将经济和技术上的优惠措施或经济扶持落实到位,调动投资者 、开发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从而较大地拓展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临风. 科技增色绿色建筑[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7).
[2] 发展绿色建筑 推动建筑节能[J]. 建设科技, 2011,(06).
[3] 仇保兴.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J]. 建设科技, 2011,(06).
[4] 吕锐锋. 发展绿色建筑是深圳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J]. 住宅产业, 2008,(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