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统计学论文

大数据时代中西部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考

2016-12-06 10: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将面临大数据的信息与识别、大数据的数据产生方式与抽样方法、大数据的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挑战。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在院校构成与专业方向、学历教育层次、学生培养规模、学科建设、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征和不足,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应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普及大数据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和熟悉大数据;认清教育教学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正确定位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改革和创新现有课程设置,丰富和完善计算机与统计软件类课程;提升统计学专业授课教师的职称与学历,革新知识容量和结构;加强统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组织支持和制度保障。

 

  一、前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成为变革组织、变革经济和变革价值的力量。鉴于大数据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影响愈加深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和统计学专业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大量的思考,并形成一些思想和成果。但是,有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研究主题和关注领域来看,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差异较为明显,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教育教学应该如何改革和创新;三是高职院校统计学教育教学领域中某一问题;四是其他一些具体或个别问题。从研究结论来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学研究方法、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方式与内容、教师知识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等,均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会带来变革与创新的机遇。

 

  与多数著名财经类高校和一本高校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少二三本高校在师资力量、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所以,作为与大数据研究技术和方法紧密的统计学专业,二三本高校更应该对其进行认真思考和科学定位与设计,从而避免在未来更加落后和遭到淘汰。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和现实需要,对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进行认真思考和更进一步的探讨。

 

  二、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院校构成与专业方向

 

  目前,开设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中西部二本高校主要以地方财经类院校、师范院校和部分理工类院校为主。从专业方向来看,地方财经类院校主要以社会经济统计、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为统计学专业的方向;师范类院校则主要依托数学系,一般是从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衍生而来,通常以数理统计为专业方向;而理工类院校则以数理统计或者应用统计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兼顾本院校的专业构成和传统研究领域,如生物卫生统计等。多数三本院校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考虑到招生的便利性和就业前景,开设统计学专业的三本院校通常以社会经济统计、金融统计为专业方向。

 

  ()学历教育层次

 

  从学历教育层次来看,多数地方财经类院校统计学专业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为主,个别传统悠久、实力较为雄厚的财经类院校上升到博士研究生的层次;师范类院校和部分理工类院校则以本专科层次为主,少部分院校则开展了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或者与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开展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开设统计学专业的三本院校一般会开展本科学历层次的教育,毕业后通常授予经济学学位。除了上述几类开展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二三本高校外,还有个别省市的统计学院(学校)。但是该类院校一般隶属于省统计局,通常以国民经济统计和核算为专业方向,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开展中专层次的教育,近十年来多数学校则实现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转变,只有少部分学校上升至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

 

  ()学生培养规模

 

  从学生培养规模来看,就本科学历层次而言,地方财经类高校统计学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一般为100人左右,师范类院校一般为150人左右,部分理工类院校招生规模和三本院校一般为50人左右,与一本高校相比,招生规模偏小。统计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包括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两大类,多数地方财经类院校开展统计学专业普通研究生的教育。目前,全国共计80余所高校开展应用统计硕士教育,中西部地区高校有31所,其中二本高校12(包括8所财经类院校、4所师范大学),近年来应用统计硕士招生规模和学术型研究生基本持平。8所财经类院校中,西安财经大学招生规模最大,应用统计硕士招生规模和学术型研究生分别达到25人和30人,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三所院校两类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0人左右,而兰州商学院、贵州财经学院、新疆财经学院招生人数为10人左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招生人数则不足5人。4所师范类院校中,河南师范大学两类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0人左右,安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招生人数为5人,广西师范大学应用硕士招生则高于学术型研究生,两者之和为20人左右。其余的财经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存在与上述学校类似的特点。

 

  ()学科建设

 

  统计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效果,可以通过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学科排名和近年来中国大学统计学专业排名进行评判。2012年教育部开展第四轮学科评估,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一级学科最终排名结果。在该次统计学科评估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56所高校中有46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评估,参评高校共计87所。所以,最终的统计学学科排名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有12所一本高校、23所二本高校参加该次评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在74分以下,排在第22名之后。其中,西南大学得分为72分,居于中西部二本高校之首,山西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学院得分为70分,其余二本高校得分为69分、68分、66分、65分和64分的分别有44391所高校。三本高校因为不具备统计学学科硕士授予权,所以没有参加该次学科评估排名。

 

  此外,在20145月,中国校友会网公布2014中国大学统计学专业排名。该专业排名将学科专业分为4个星级(最高为6星级,最低为3星级),学科专业层次分为顶尖学科专业、一流学科专业、高水平学科专业、知名学科专业四类,办学类型分为研究型、行业特色研究型、区域研究型、区域特色研究型、专业型和应用型六类。在该统计学专业排名中,参评高校有87所。其中,中西部地区有17家二本高校参评,学科专业星级均为3星级,学科专业层次为中国知名学科专业;办学类型方面,只有太原理工大学为区域研究型,其余16家院校均为专业型;办学层次方面,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被评为中国知名大学,其余13家院校没有相应归属。除了上述排名外,中国金苹果科教评教网,也公布2012-2013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统计学类专业排行榜,有94所高校参评。但是,只能查询到该排行榜前20名的高校,所以本文没有采用该结果对中西部地区开设统计学专业的二三本高校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判。

 

  ()师资力量

 

  从师资力量来看,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仍然相对薄弱,特别是三本高校师资力量配置尤为薄弱。就中西部地方财经类院校、师范院校和部分理工类院校而言,与同领域一本高校相比,其师资力量配置比较完备,院系设置和师资规模、结构类似,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科研实力方面。其中,这些差异一方面在于国家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于学校所能提供的薪酬待遇和教学科研平台相对有限,不能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而三本高校则与同领域二本高校相比,其师资力量配置不健全,师资规模、结构仍有较为明显的缺陷与不足,与同领域一本高校相比差距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还与三本高校对教育教学的短视和其天生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目前,每个省都制定了本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将教育事业单位中的高等院校分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与教育部共建院校、设有博士点和其他省部共建院校、设有硕士点院校、其他本科院校、省管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高专院校、成人专科学校和技师学院等若干类。对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最高比例要求依次逐步降低,“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正高级、副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15%30%左右,分别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成人专科学校和技师学院1015个百分点;对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最高比例依次逐渐上升但差异较小,“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为45%左右,低于高职高专院校、成人专科学校和技师学院5个百分点左右;对初级职称人员所占最高比例则依次逐步提高,“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一般不超过10%,低于高职高专院校、成人专科学校和技师学院仅20个百分点。国家人事制度和管理政策中关于不同院校职称结构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二三本高校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晋升成为一种障碍,限制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提升。

 

  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院校所提供的教学科研平台受到局限,一方面与学校当前自身实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育行业所存在的歧视和潜规则有关。广大一本高校由于自身具备较强的实力,在学术论文发表、纵向科研项目申报、横向课题申请、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在职称、学历和相应材料质量接近或相同的情况,相应的杂志社优先发表著名高校和一本高校教师的学术论文,尤其是一些排名榜首的期刊几乎不发表第一作者单位为二三本高校的教师的学术论文,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也优先审批这些高校的项目,从而形成明显的虹吸效应和马太效应,对广大二三本高校造成严重的歧视和不公。不少青年教师在二三本高校工作若干年之后,如果职称和学历得到足够提升之后,比如获取博士学位、博士后顺利出站和评完高级职称后,多数选择一本高校或本领域内著名高校作为新的就业岗位,从而规避和去除教学科研平台带来的限制。

 

  高校院校所提供的薪酬待遇,一方面与学校自身所获取的教育经费、学校所处的阶段及其发展目标和方向有关,另一方面与学校所拥有的产业和创收项目有很大关系。中西部地区广大二本高校所获取的教育经费主要以学生缴纳的学费、所在省市行政主管部门划拨的财政事业经费为主,两者占教育经费总额的80%左右,甚至更高。中西部地区多数省市经济社会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财政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并且增速相对缓慢,而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稳定,所以中西部地区广大二本高校所能获得财政拨款增长较为缓慢,从而影响到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速度和进度。而广大三本高校的教育经费几乎全部来源于学生缴纳的学费,当前公立高校每个学生财政型教育经费提高到12000元左右,三本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与公立高校相比处于劣势。随着近年来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和人力资源成本的逐渐提高,三本高校出于生存的需要,近年来对招聘教师的职称、学历和薪酬待遇没有进行明显提升。因此,毕业于全国“985”高校、成绩相对优异的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虑薪酬待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就业时首选一本高校,其次是二本高校,不愿意或者不乐意到三本高校来就业,从而造成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师资规模、职称与学历结构很难得到提升与改善。

 

  ()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手段

 

  从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手段来看,与广大一本高校和著名财经类高校相比,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基本类似和比较接近,但是三本高校的差距依然较大。就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而言,由于师资力量和学生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在统计学专业不少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知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讲解方面,与广大一本高校和著名财经类高校仍然有明显差距,从而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仍显得较为薄弱。就中西部地区三本高校而言,除存在上述类似问题之外,还存在因人设课、因事设课、变相压缩学时等现象,统计软件类课程的种类和学时量与一二本高校相比差距明显,课程设置仍然需要健全和完善。比如,本科生通常课程教学每个学时为50分钟,每学期正常上课教学时间为18周,加上两周的考试时间,一般每学期教育教学期限为20周。但是有不少三本高校在统计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每学时减少为45分钟,每学期正常上课教学时间和考试时间合计仅为18周。此外,对于一些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不少一本高校与二本高校通常进行每周4学时的授课,选修课程的设置也突出统计学专业的特色和需要。但是,有不少三本高校则进行每周3学时的授课,因人设课现象较为严重,要么短期聘用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授课,而选修课程的设置也脱离统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效果较差。

 

  三、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定位和出路

 

  ()普及大数据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和熟悉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个新生事物,全球80%左右的大数据产生于近四年。大数据正在处于推广和发展阶段,其未来的影响也会更加深远和广泛。大数据在给统计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统计学家、统计学专业的授课教师,必须在传统统计数据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大数据这个新生事物,学会适应新的大数据环境,从而拓展统计学的新应用领域,创造和发现适应大数据的新统计方法。就目前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实际来看,不少教师听说过大数据的提法,但对大数据的概念、特征、意义、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处理大数据和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方向,认识不是很清晰和深刻。所以,对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的广大教师而言,不但要积极学习和熟悉大数据,更重要的是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统计学专业的学生积极宣传和介绍大数据的有关概念、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大数据有一个清晰、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观念,早日将其引导到大数据的发展之路上来。

 

  ()认清教育教学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正确定位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主要以本科层次为主,一些实力较强的二本高校开展了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个别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强调扎实地学好基础课程,为以后工作或者研究打好基础,而研究生教育则强调提高独立研究、独立创新的能力。从知识结构和层次来看,统计学专业本科生所学知识和课程的涉及范围较宽,但深度不够,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与大数据的距离更为接近,更能满足大数据分析对于统计方法和技术的要求。

 

  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即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需要将统计学、计算机、数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进行融合。因此,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转向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使得传统的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面临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注重统计学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融合,二是如何实现由应用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

 

  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由于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设置、教育投入规模等方面的不足与局限,在较短的一段时期内实现上述两个方面的转变有较大困难。根据不同学历层次教育与大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自身高校的实际,当前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应以原先的培养目标为主,在现有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方面率先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不断夯实和提升自身实力的基础实现这两个转变。

 

  ()改革和创新现有课程设置,丰富和完善计算机与统计软件类课程

 

  在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大数据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提升现有课程或开设新的课程。根据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实际,改革和创新现有课程设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加强对数据收集部分内容的讲解与训练。就统计数据的收集而言,一般在统计学课程中的统计调查抽样与抽样分别部分进行讲解和说明,为此,不少学校开设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或者抽样技术的课程。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产生方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数据的抽样方法也发生很大变化。在当前大数据抽样技术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应继续加强对传统抽样方法与技术的讲解深度和训练力度,同时注重补充有关GDP核算、普查和CPIPMI等重要指标数据抽样技术的有关知识和实践操作规程。

 

  二是有针对性地增加计算机类相关课程。目前,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主要以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高级语言和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主,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大数据对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为此,需要在课程设置中增加Office办公软件、专业数据语言等课程,使统计学专业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技能。

 

  三是健全和完善统计软件类课程。目前,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主要为R语言、SPSS或者SASE-views,一般来讲,以其中两个软件的教学为主。但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软件课程授课教师相对较少,学生对软件的学习和操作训练不够系统和完备,不少学校统计软件课程只是针对基础统计学、计算经济学基础、多元统计的部分内容来进行。所以,健全和完善统计软件类课程首先体现在加强对现有统计软件所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训练方面,其次应增设3门以上的软件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学习,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提升统计学专业授课教师的职称与学历,革新知识容量和结构

 

  无论是形成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和普及大数据知识,还是改革和创新现有的课程设置,最终主要靠统计学专业授课教师来开展和执行。所以,提升统计学专业授课教师的素质是关键。职称反映着高校教师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领域的积累与付出,学历则代表着教师在专业领域和科研能力方面的突破与提升。所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实现上述途径的方式,一方面,中西部二三本高校需要提升现有统计学专业授课教师的职称与学历,改造和提升现有教师的规模及其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扩大计算机和数据库类课程教师、统计软件类课程教师的力量。另一方面,现有的教师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要积极学习大数据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处理和解决大数据有关问题的能力。

 

  ()加强统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组织支持和制度保障

 

  改革和创新现有的课程设置,丰富和完善计算机与统计软件类课程,需要增加这些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并且聘用更多资历更高的教师。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在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软硬件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与物力,而这与学校对统计学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建设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为此,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在未来仍然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同时辅之以积极和良好的人事政策支持与后勤保障。所以,大数据时代中西部地区二三本高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革新和突破,离不开所在院校的组织支持和制度保障。

 

  作者:王彦彭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4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