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

2015-12-14 11: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从法建设、执法力度、人员素质、监督职能等方面应对的措施,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客观、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其经济活动的情况,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会计信息 信息失真 应对措施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会计工作之本。近年来,随着不断揭诸于世的会计舞弊案件的出现,使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等产生了质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以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健康发展。加强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度和认识方面的原因。基于对利益的驱动,企业还存在着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特别是公司的决策管理者,完全成了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和“上帝”。并且会计、审计制度存在漏洞,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产权制度不规范,会计诚信已不具备抗御各种干扰的能力。产权制度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根源。致使会计资料不实,成本费用作假,资产计价失真,经营成果虚构。预算制定、项目立项、执行随意性很大,缺乏监督、分析和考核等措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缺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会计制度等的重要性,存在很多误解,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现有的相关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第二,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掌握各项会计法规、政策能力有限,实际工作中因各种原因存在随意性。会计人员的责任心、知识结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还较低,这也是造成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会计监督的执行缺乏力度.[1] 政府监督。因人力不足等原因,审计人员,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机关只能有针对性的选择进行审计,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出政府的监督作用。而财政、审计、税务、银行、工商等各职能部门之间又缺少沟通,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管不够。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和依法办事,结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2] 社会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对会计活动的监督,因我国的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难免对查处的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3] 内部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起着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作用,但因种种原因,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从而人为地削弱了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第一,以科学性的发展观为先导,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特别是对授意、指使、强令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应依法严肃处理,并追究责。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发挥会计人员的法律监督与会计监督职能,从而客观公正地记录和报送各种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有了制度保证;有利于内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在遵循会计准则,保证各项会计技术准确、规范地贯彻执行的同时,要强化会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细化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抓住控制的重大环节、关键点,建立和健全会计稽核制度。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转变观念,提高人员素质[4]。首先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引导企业领导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讲求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以人为本,合理有效的配制人力资源,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坚持持证上岗,完善、加强专业资格考评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第三,强化会计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机制。首先要发挥政府监督在会计监督体系中的主要作用。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各自的监督职能。其次,强化社会监督在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中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再次是加大内部审计力度,督促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做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无缝连接,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及管理的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考核,明确和提高稽核结果以及相应的奖惩落实的透明度。做到优奖劣罚,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军芳。会计失信的成因与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J].太原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5):96 - 97.
    [2]康松张晓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5):68 - 7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