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建立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

2015-08-04 0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近年来,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我国志愿事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比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不同,提出必须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志愿者激励机制、志愿者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校 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高校志愿服务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性社会服务,开展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有利于树立奉献、团结、友爱、互助的时代新风,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序、良性、长效的开展,尚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如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式问题等。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意义
  我国志愿者活动源于20世纪60年代所倡导的学雷锋活动,1963年2月,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通过学习雷锋,发扬雷锋同志不怕苦、不怕累的钉子精神,从而更加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从2002年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以来,截至2008年底已有2946万名志愿者注册,其中包括1910个高校志愿者协会,在数量上高校志愿者已经是我国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思政教育载体,成为广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重大赛会、扶困助弱、西部计划、社会公益活动,其中社会公益活动又包括了:三下乡、社区服务、帮教农民工子女、环境保护、应急志愿服务、海外志愿服务这六种。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中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成长成才的功能、服务社会的功能、德育创新的功能,这些可以帮助高校探索更多的实践领域,弥补理论的不足,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对于我国高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在服务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受到人们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从宏观来说,是影响发展的环境问题。包括大学生志愿服务观念的误区和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缺位。
  其次,从中观讲,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问题。包括:大学生志愿者资源的缺乏;大学生志愿服务对象的局限;高校团组织和大学生志愿组织对志愿服务研究缺乏。
  再次,从微观讲,是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问题。包含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依赖性强、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  
三、中美志愿服务的对比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志愿服务率最高的国家,全民参与率为50%,所以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比较。
  1、价值观
  两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观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为了增加个人生活体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所受的传统文化影响不同。二是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价值取向不同。
     2、组织形式
  我国主要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划分为三类:一是由政府部门发起并推广的;二是由准政府部门发起并推广的;第三类是则从民间自发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我国志愿者组织形式的现状概括为“政府为主、民间为辅、多元共存”。
  美国主要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和项目有以下几种:“和平队”、“美国志愿服务队”、“全国青年服务首创”、“城市志愿队”和“环保队”。美国志愿服务虽然有政府推动,但主要都是由社会组织的,社会性质和民间性质的志愿服务组织比较多。
  3、评估机制
  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评估依据不同。从条文角度观察,国内以不同的队伍规章作为约束,或者没有约束。
  二是评估的主体不同。我国现行的对志愿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的管理办法,长于严格登记审核,却疏于事后监督。
  4、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资金缺口相对较大。在美国,政府会从财税政策上给予志愿者组织极大的支持。
  我国志愿者的活动大多是无偿的。与之相对的是,美国等西方对于志愿者的福利保障则做得比较成熟。
 四、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促进高校志愿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即建立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合理体制的建立,充分发挥高校在志愿活动中的优势,、使得志愿者服务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实施。
  首先,完善志愿者组织管理机制
  我国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逐层领导。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上缺少详细的规范和理论的指导,因此完善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机制是必要的。我们认为,志愿者组织管理流程应为: 招募—培训—评估—反馈,这并不是一次性管理,而是长期循环的过程管理。志愿者组织管理机制包括招募、培训、评估、反馈在内的多个制度,各项工作相互渗透,组成有机整体。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组织管理,促进志愿服务的运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其次,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保证注册志愿者制度长期化的前提。尽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并不以求得某种回报为目的,但作为对志愿服务行为的一种褒扬,激励措施的规范、完善,可以体现出社会对志愿服务行为的重视和倡导、支持与肯定。(1)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2)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
  最后,完善志愿者保障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需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推进,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1)强化国家政策支持。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很难走出一条新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强化政府对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政策方面的支持。(2)加快志愿服务立法。立足我国实际,加快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志愿者专项法规,该法规应明确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性质、行动原则、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政府的具体责任;有关激励政策等。 (3)多方筹措活动资金。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虽然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渠道单一、资金短缺,我们应该拓宽渠道筹措活动资金。
 
  参考文献:
  [1]吴鼎. 高校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滕晓黎.从美国服务学习看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J].赤峰学院学报,2011(6).
      [3] 李维意,郭广伟.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