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人》2015年年度书单

2016-05-18 15: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25日,《经济学人》推出“2015年年度书单,涵盖政治与时事、历史、传记与回忆录、经济与商业、文化与社会、科技以及虚构类别,46本新书跃然上单。现撷选政治与时事类、经济与商业类、科技类推荐书目,以飨读者。

 

政治与时事类

 

TOP1

 

远近邻居:苏联情报的新历史

 

作 者:乔纳森·哈斯拉姆(Jonathan Haslam)

 

出 版 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9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冷战结束,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兼剑桥圣体学院历史学研究员乔纳森·哈斯拉姆详细评价了这期间前苏联情报机构如何实施错综复杂的卧底行动,最扣人心弦的莫过斯大林发动的那场政治大清洗。

 

历史研究家往往对克格勃笔酣墨饱,纵使军事情报和特殊服务——专职于代码和密码——在暗处隐藏锋芒。哈斯拉姆披露,恰恰这两点对前苏联的国家存亡至关重要。尤其1953年斯大林死后,当时冷战正酣,一批身负众望的共产党特工——克劳斯·福斯克、罗森堡夫妇、唐纳德·麦克莱恩——被出卖。屡遭挫败后,前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及继任者密招特工时不再唯政治理想是从,而选择更富成效的勒索与贿赂。战术转向大获成功,结论是:西方赢取的最终胜利,无关间谍战。

 

TOP2

 

我们的孩子:危机中的美国梦

 

作 者: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

 

出 版 社: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3

 

对今天的美国而言,日趋扩大的不平等差异已然成为一大开创性考验。畅销书《独自玩保龄球》(Bowling Alone)作者罗伯特·普特南如是笃定:这正是为什么如今美国人鲜有机会在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上出人头地的根本症结所在。

 

这是典型的美国梦——接受良好的教育,努力工作,买房,致富,成功。美国人始终相信,这是一个靠能力和努力就有机会告捷的国度。遗憾的是,过去25年间,令人不安的机会差距出现了。机会平等,这曾经美国梦的灵魂已经不再,抑或至少面目全非。孩子无疑是个人与社会衔接的特殊纽带,通过分享来自城市、农村的富孩子和穷孩子的凄美励志故事,普特南警醒道,一场已被惊扰的美国梦值得人们深入审视美国的未来发展。

 

TOP3

 

朝鲜机密

 

作 者:丹尼尔·图德(Daniel Tudor)詹姆斯·皮尔森(James Pearson)

 

出 版 社:塔托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4

 

朝鲜,地球上最麻烦的国家之一。2400万人口被来自一个家族的暴力独裁深深笼罩住,坚持不懈地执着于发展核武器,定期煽动直指民主化韩国的危险军事冲突,迫使每个人在非现实状态中演绎角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套早已落伍过时的国家制度终于告破,由此引发的一场饥荒殃及大部分农村,成千上万条生命因此陨落。但同时,它也永远地改变了幸存者的命运。

 

非法制形式的市场化取代了国有企业的铁饭碗,坚守奥威尔信念的朝鲜工人党多多少少受到贸易和利润梦想的左右。或者可以说,朝鲜新社会是从时代的恐怖中诞生而出的:随着韩流以及USB接口视频的到来,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对创新与幽默的嫌恶,在这个迷人的国家比比皆是。

 

TOP4

 

贫民窟:杀人传染病调查

 

作 者:吉尔·里奥维(Jill Leovy)

 

出 版 社:年代图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3

 

你为什么要谋杀你的邻居?

 

本书取材自美国洛杉矶警察局凶杀案小组近十年来的最佳侦破案例,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报告把读者带回到街道现场、居家住所里以及融入社区生活中,那一个个被杀人疫情肆虐的案发地点。

 

通过一起与众不同的、引人入胜的谋杀案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年仅18岁的男孩,布莱恩·坦尼尔,他在一个春天的夜晚被无情枪杀,却未能寻找到任何明确的杀人动机;一位才华横溢但又残忍野蛮的侦探约翰·斯卡格斯接手了这宗离奇案件的调查任务,他金发碧眼,以前曾是冲浪选手,吉尔·里奥维抽丝剥茧地揭露出此类暴力事件的真实动因,驳倒了萦绕于警务界的神话,力证扭转暴力循环的唯一出路是法律制裁的不争事实。

 

TOP5

 

曾在一个伟大的城市:底特律的故事

 

作 者:大卫·玛兰妮斯(David Maraniss)

 

出 版 社: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9

 

当传记作家大卫·玛兰妮斯关注到它的力量和影响时,底特律被冠以美国音乐与繁荣之路的辉煌业已成为历史。1963年,底特律已经站在世界之巅。因为这座城市的领军者极富远见,其伟绩被认为比肩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后裔亨利·福特二世、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领袖沃尔特·鲁瑟等智者。那无疑是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黄金时代,音乐和政治变革也正如火如荼。

 

全美汽车业销售业绩空前猛涨,发明创新层出不穷。汽车之都还以令世人震惊的艺术家吸睛世界。饱含进步主义的劳工运动扎根于底特律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马丁·路德·金恰是在华盛顿游行前两个月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巅峰却令底特律固步自封,终遭新世界洗牌。

 

底特律兴衰史带给美国的震撼不胜枚举。

 

经济与商业类

 

TOP1

 

国家的公共财富:管理公共资产如何进行或阻碍经济增长

 

作 者:戴格·德特(Dag Detter)斯提芬·福斯特(Stefan F lster)

 

出 版 社: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6

 

政府坐拥数以万亿计美元的巨额资产,从商业公司到林业,却常常被诟病管理不善。两位投资专家阐释了如何通过把国有资产放入独立的控股公司进而防止政治干涉,如何利用栅栏原则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职业经理人则能以处理私有财产的有效手段,从国有资产中充分获取收益。

 

再为到底是私有化还是国有化争得面红耳赤,已毫无意义。基于经济学研究与众多国家的实践真知,两人一致建议,国有商业资产必须摆脱直接或扭曲的政治家钳制,转而迎合国家财富基金统筹下的专业管理。如此举动必将引燃国家经济领域迫切需要的结构改革的导火索,复苏政府财政紧缩、助推经济长势、完善民主机构建设便顺势可成。

 

TOP2

 

别人的钱:金融的本质

 

作 者:约翰·凯依(John Kay)

 

出 版 社:公共事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9

 

如若不愿看到银行崩盘,或者至少弱化其可能引发的经济影响,人们需要理性思考金融部门的本质与职能?约翰·凯依不仅洞悉究竟,还颇有见地阐述了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凭借在金融世界摸爬滚打的实践感悟与学术钻研,凯伊悟出一个道理——金融部门的运行作为远胜过其他领域。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失控升级为一场席卷地球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对各界批驳与指责,他立场坚定:人们真正依靠的是花旗集团、高盛集团的那些应对道法,而并非凡事都有赖其代劳。同理,金融部门必须秉承初衷,做好企业和家庭的资产管理者。让最出色的数学和科学智者重置运算法则,以利用证券化交易其他算法的弱点作为唯一目的,这注定是在自毁前程。

 

TOP3

 

不平等:我们能做什么?

 

作 者:安东尼·阿特金森(Anthony Atkinson)

 

出 版 社:哈佛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5

 

不平等,是当前世界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之一。二战后数十年遭抑,近年却似复仇者回归。著名经济学家安东尼·阿特金森始终坚信:人们能够做的远远超出了质疑者所能想象的空间。

 

长年聚焦不平等的一线研究,使他对各型各色相关问题无不可以给出理论以及实践解答。一套周全各方的政策,必将在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领域擎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变革。问题并非简单的是富人越变越富,重点还在于解救贫困,因为经济飞速发展已令大多数人望尘莫及。消除不平等,的确可以通过向富庶征收新税补给资金缺口,但更需新理念。阿特金森毫无保留地支持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尤其力荐从科技、就业、社会安全、资本共享和税收领域破冰。

 

TOP4

 

非理性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

 

作 者: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

 

出 版 社:诺顿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5

 

为何人类行为与经济模型预测大相径庭?

 

理性人是很多宏观经济学模型的前提假设。人们认为,即使现实中的普通人不总是逻辑清晰,但做出重大决策的专业人士必会自始至终保守理性。经济学家泰勒的研究佐证,专业人士也难免重蹈同样的失误。为了更充分地解释个体和群体在日常经济中的行为特征,行为经济学更着眼于人类行为的不理性成分。

 

在公司和个人行为等微观层面,它已站稳脚跟。虽然政治家越来越看重行为经济学,但客观地讲,它对整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左右仍任重道远。一个颇为理性的判断是,既然大多数经济学家未能预测到金融危机,他们至少应该尝试将行为主义观点上升至宏观高度。

 

TOP5

 

经济学规则:一门沉闷科学中的真理和谬误

 

作 者:丹尼·洛德里克(Dani Rodrik)

 

出 版 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是时候从内而外地反思经济学了。

 

金融危机与大萧条落幕后,经济学似乎无法再以一门科学存于世间。对于这一尖锐的论调,身为领先批评家的丹尼·洛德里克详尽探究出经济学的短板以及运作规律,在书中巧妙地向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证实了经济学家的用处,也客观地梳理出惊奇且乐观的学科发展脉络。

 

洛德里克提出,经济学堪称一个改良世界的强效工具,但它不适用于当经济学家摒弃普遍理论而选择追逐权利之时。经济学规主张,备受世人嘲弄的数学模型才是真正价值所在。也恰恰是诸多的数学模型,证明了经济学这一工具的科学属性。如若能顾全批判与保护,经济学规则必能放低姿态,成就更卓效的科学门类。

 

TOP6

 

大竞技场:举办奥运会和世界杯背后的经济赌博

 

作 者:安德鲁·津巴利斯特(Andrew Zimbalist)

 

出 版 社: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

 

任何考虑申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国家理应先读读此书,对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到底将强加给他们一笔何种华而不实的买卖有所醒悟。20151130日,德国汉堡经公投否决了申办202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决议。这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中国耗资400亿美元;2014年索契冬奥会,俄罗斯斥资500亿美元;2015年世界杯,巴西支出约200亿美元;2022年世界杯,卡塔尔将出血2000亿美元。一浪高过一浪的投入,值还是不值?两大国际赛事被奉为重大国家经济利益,引各国对主办权趋之若鹜。尤其发展中国家,断不敢错失在全球舞台展示国力的难得良机。

 

科技类

 

TOP1

 

超级预测:预言的艺术和科学

 

作 者:菲利普·泰特洛克(Philip Tetlock)·加德纳(Dan Gardner)

 

出 版 社:兰登书屋

 

出版时间:20159

 

如果我们能够提升预测未来的能力?

 

人们所做的一切无不萦绕于预测未来将如何发展。是购置一套新房还是该换份工作,是设计开发新产品抑或干脆结婚,每项决定似乎都在冥冥预示了可能后果。问题是,我们并不擅长于此。在一项标志性的20年研究中,菲利普·泰特洛克得出结论,普通专家的预测能力相比外行的随机猜测并无凸显优势。他的最新项目——一项政府投资预测比赛,百万人参与其中——表明,有些人确实远见卓识。诚然,也有具备非凡预测能力的普通人,准确度高达60%超级预言家的名号实至名归。

 

两位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展示给人们,该向这一精英人群学些什么:如何做到超越自己,并战胜专业情报分析员。

 142715burjukyda1suauq3.jpg.thumb.jpg

TOP2

 

神经部落:自闭症的遗产和神经多元化的未来

 

作 者:史蒂夫·西尔贝曼(Steve Silberman)

 

出 版 社:艾伦-昂温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8

 

何为自闭症?终身残疾,或是一种类似于某种类型天才的认知差异的自然存在形式?事实上,它是一个集合体,未来何去何从完全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广度与深度。史蒂夫·西尔贝曼不懈挖掘自闭症的神秘历史,虽然备受来自医学界自闭症发现者群体的长期压制,但他渐渐用令世人惊诧的回答解释清众多关键问题,诸如近年自闭症诊断病例数飙升的真实缘由——并不代表这是流行病而是疾病定义修订所为。

 

这段历史贯穿那些受自闭症影响的人的生活,也激起了很多正常人之外的人的共鸣。他还收集了大量极具说服力的自闭症患者实例以及研究者陈述,借此提出一个大胆的论点:自闭症一直都在人们中间,只是被特征性定义为人类无数潜能中的一种。

 

TOP3

 

重要问题:生活何以如是?

 

作 者:尼克·莱恩(Nick Lane)

 

出 版 社:诺顿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4

 

生活何以如是?此质询求得的不只是一个静态的答案,而是一系列观点犀利的解释释义——适用于持续生命生活链条中不停变化的多元性解决方案,总体而言,涵盖过程概括直至其他实例。如今人们可以大胆断言生命是否进化或者已经进化,不止一次,人们可能将其他星球描绘的与地球并无二般。

 

尼克·莱恩彻底重构了进化史,为困扰科学家数十载的人类谜题提供了一个切实的解决方案。他认定,这一切关乎能量: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如何能在一道道闪电所释放的电压威胁中安然长存。拨开科学迷雾,让生活中的巧合于情于理,莱恩回答了生命的最重要命题:为什么我们如此这般,为什么我们都在这里?

 

TOP4

 

人工无需适用: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富与工作指南

 

作 者:杰瑞·卡普兰(Jerry Kaplan)

 

出 版 社:耶鲁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8

 

掏尽数十亿美元外加半个世纪的卓绝辛劳,科研人员终于破解人工智能代码。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杰瑞·卡普兰悉数例举了最前沿的进展,从机器人、机器学习,到堪比竞争对手甚至已然超越人类能力极限的感知系统。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助手、智能代理……激发出人们对于一个既富裕又闲暇的新时代的拥抱热情与莫大期冀。

 

卡普兰却击出迎头一棒,这一转变或将是一个漫长而且残酷的进程,除非人们能够解决掉现代发达世界的两头洪水猛兽——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收入不平等。他提议,秉承创新性与自由化的市场将能优化经济制度、社会政策,避免社会动荡阵痛的无奈延滞。

 

TOP5

 

身处四维空间中应该干什么

 

作 者:迈特·帕克(Matt Parker)

 

出 版 社:Particular图书公司

 

出版时间:201412

 

从数字、几何、代数等在校数学基础课讲起,到自恋数、侧年算法、拓扑结构、思维形状、至少两种无限,满是引人入胜的游戏、智力测试、实践动手活动……这无疑是一场再次化无趣为神奇的数学尊享之旅。

 

数学本身是枯燥无聊的,既是数学家又身为喜剧演员的迈特·帕克也不得不坦承这个事实。一定程度上可能需要归咎于受教育方式,或多或少地,人们发现它的确难懂难学难用,更何况有的时候它听起来确实有悖常理。但是,所谓反直觉并非是决定性要素:数学的真正不凡之处在于,它促使人们借助逻辑与思维真正超越了人类大脑的本能限度——逻辑工具帮助人们跨过先天能力束缚,洞悉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

 

TOP6

 

七节物理学简课

 

作 者:卡洛·罗维利(Carlo Rovelli)

 

出 版 社:艾伦-昂温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9

 

在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与了解超常发展,而且定义出宇宙法则。如今,每个人都有必要通晓现代物理学的大事小情,这七节启发性物理学简课囊括了从浩瀚的宇宙到人们脚下的地球。

 

从被赞誉为最美理论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宇宙的复杂构造、量子力学、黑洞学说、基本粒子、万有引力、心灵本质,到现代物理学范畴最令人困惑的量子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维利向读者倾吐了物理学领域的史诗性发现与里程碑式进步,直至今日,仍然能够时时震撼着我们——正是它们一步步重塑出现行的世界观,也正是得益于它们,人们才得以正视人类在宇宙大舞台上的真实定位。

 

TOP7

 

新的荒野:为什么生物入侵是自然的救赎

 

作 者:佛瑞德·皮尔斯(Fred Peare)

 

出 版 社:灯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4

 

环境保护者正在演变成为自然的敌人。环境记者佛瑞德·皮尔斯列举出英国和全球偏远岛屿的实例,对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理论——消灭外来物种、将生态系统恢复至史前状态是保护自然的唯一法门——发起挑战。因为这种只保护濒临物种的做法必然会妨碍自然进化、阻碍适应性发展,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叫停,而是应该彻底厘清情感需求与环境需求。

 

如何修复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既有破坏?学者们已然关注到工业区域成为生物多样性热区的内在潜力,似乎相较农业区反而更有利于保护稀有的野生物种。皮尔斯还坚信,自然界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它完全可以在人们认为极其不可能的、危险的乃至非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荣。

 

TOP8

 

人类的冒险

 

作 者:加文·弗朗西斯(Gavin Francis)

 

出 版 社:基础读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人们习惯性认为对身体的了解已然足够,事实却是,未知似乎永远相伴而至,骨骼和肌肉仍是个谜,神经元和突触也似是而非,人们对癫痫病发作之于大脑的影响洞悉几成,心脏与个人的幸福感受到底有何关联,为什么双脚对人类至关重要……

 

外科医生、急诊科专家、家庭医生,丰富的专业履历令加文·弗朗西斯所讲述的故事里不乏鲜活的临床案例场景,同时混合着医学史、哲学思想、文学文献,而且从躯体的疾病与健康状态直至生命的初啼与陨落。面对脸部瘫痪的年轻女孩,他仿佛化身为老艺术家,耐心地捕捉住她那很难被察觉的细微表情变化。被沾满泥土的玫瑰花刺刺伤手指的花匠,细菌性败血症很可能唤起他对睡美人童话的儿时记忆。

 

TOP9

 

时间中的螺旋:打开贝壳的秘密

 

作 者:海伦·司盖尔(Helen Scales)

 

出 版 社: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5

 

贝壳常常被雕刻家称为一个不寻常的动物族群:软体动物。它们中不乏最古老和最完美的物种。但千万小心,如果你靠得太近,有些软体动物可能成为噬杀人类的元凶。数千年来,这并没有阻碍人们以各种方式利用贝壳,人类的第一件珠宝、最古老的货币,乃至代表性、死亡、声望、战争的权威信物。人们似乎淡忘了,它们其实还是营养丰富且鲜嫩美味的食物原材。

 

在贝壳的王国里,海伦·司盖尔探寻着每件有趣的事情,那些扬起微弱翅膀在水下飞翔的蜗牛,被控诉偷窃贝壳的章鱼,长着据传进化自杰森金毛羊的金色胡须的巨蚌……最为重要的是,贝壳还是人类净化海洋环境、合理物种构成比的无名功臣。

 

TOP10

 

如何看待电子游戏

 

作 者:尹恩·博格斯特(Ian Bogost)

 

出 版 社:密尼苏达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

 

电子游戏!二十一世纪的最伟大媒体运动?新的电影形式?艺术与娱乐的典范,瓦格纳艺术作品的实现?一场与消极被动抗争的最终完胜?不,或许不是。它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件电器、一些画面,甚至一部烤面包机。这终究是一道悖论命题。

 

尹恩·博格斯特提出,相比艺术和媒体标签,电器似乎更符合它的品性。人们从不会像对待电影、小说、绘画那般观看或阅读游戏,也不用如同舞蹈、 足球、飞盘那样需要表演,他们所做的事情只关乎游戏。游戏评论既被有些人视为严肃的文化传播,也被部分人唏嘘为自我嘲弄。

 

各方批驳一度令游戏演变为荒谬的代名词,博格斯特认为,游戏批判家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拯救者,避免上演与僵尸啃食人类相仿的时代悲剧。

 

作者:王欣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2016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