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5-12-16 16: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带动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在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中,国民经济也在高速增长,中国从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门类齐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文参阅以往的研究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工具对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判断。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实证检验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制度因素和技术进步等外生变量的作用下,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会发生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就是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重新配置,劳动力在各个产业重新分工的一个过程。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生产要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现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包括物质资本的投入量和人力资本的投入量。不同的要素生产率和要素积累决定着不同部门产出增长率的差异。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要素投入偏好于要素生产率更高的部门。从短期来看,假设经济增长系统中的要素投入不变和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要素总投入不变。如图4.1所示:在经济增长系统中,假设存在两种不同生产函数的部门,其中在要素投入相同的情况下,部门Ⅰ的边际生产率大于部门Ⅱ的要素边际生产率。在要素总投入不变的情况,增加部门Ⅰ的劳均要素投入,则增加的劳均产出为;而减少部门Ⅱ的要素投入,则减少的劳均产出为,最终获得的劳均产出为,大于初始的劳均产出,即: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产业投入生产率高的部门,增加了劳均产出。从长期来看,不断增加的劳均产出可以积累更多的生产要素,从而增加总的生产要素投入。而新增加的生产要素更倾向于投入生产率高的部门,促进生产率高的产业的要素投入和生产率低的产业的要素投入比不断扩大。因为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存在递减的规律,随着生产要素不断投入生产率高的部门,这个部门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会持续降低,最终两个部门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会相等,生产要素对两个产业的投入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制度因素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产业都对经济增长产生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生产率高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系统,生产要素投入偏好于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更高的部门,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出。产业结构调整属于一种内生变量,通过资源的不断优化和劳动的合理分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为了准确测量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章节将采用198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测量估计。

  本章节主要使用的是中国1985-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1985-2010年GDP构成指数以及1985 -2010年非农业就业劳动力比重。各产业GDP构成指数=各产业生产总值/GDP;非农就业比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劳动力人数/劳动力总人数。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各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和劳动力就业人数数据均来自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因为采用的数据是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所以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ADF检验,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是EVIEWS6.0,得到的结果如表5-1所示:

  

表5-1:时间序列的ADF检验

变量

ADF统计量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检验结果

Y

2.429668

-4.4679

-3.64496

-3.261452

不平稳

X1

-2.623607

-4.39431

-3.6122

-3.243079

不平稳

X2

-2.90798

-4.41635

-3.62203

-3.248592

不平稳

X3

-3.401889

-4.44074

-3.6329

-3.254671

不平稳

X4

0.962924

-3.7696

-3.00486

-2.642242

不平稳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是中国经济高速过程中的一个标志。中国从一个农业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很大的传统农业国家逐渐发展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门类齐全、服务业多样化发展的现代经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显著,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检验结果,现在对如何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如何继续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应该推进产业发展向科技含量足、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转变。目前,中国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很高,但是中国的工业类型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业类型呈现科技含量低、投资回报率不高的特点。中国存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使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本比较优势,促进国际贸易的增加,中国经济获得很大的收益。这种廉价劳动力的成本比较优势对经济增长存在一种惰性,阻碍经济发展对技术进步的推广。因为推进技术进步需要在短期内进行大量投资,而维持现在的发展状态则会持续获得廉价劳动力带来益处,使企业更愿意用廉价劳动力而阻碍对新技术的推广。这就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向高精尖发展的过程中,会在短期造成劳动力失业问题。这需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精尖化,避免短期出现大量的失业问题,造成劳动力收入下降,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威廉·配第. 政治算术[M]. 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76-102

[2] 科林·克拉克. 经济进步的条件[M]. 东洋经济新报社,1987:45

[3] 库茨涅茨.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