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借鉴外国经验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2015-12-16 15: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国外理财产品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并重点说明了外国银行经验对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理财产品 国外经验 发展启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财富和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理财意识日趋增加,这就为个人的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此新形式下,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目前发展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根源,与外国先进的银行理财业务相比较,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健康发展。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品存在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个人理财产品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目前存在严重的同质性。经常是一家银行推出了一种产品之后,其他家银行跟着“复制”,导致产品大同小异,对客户的吸引力低,各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大打价格战。同时其他银行的效仿,也抑制了一些银行的创新的积极性,造成不良的市场循环。像在2009年至今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中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当资本市场形势大好时,各商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就纷纷推出申购新股的理财产品,比重占到了人民币股票产品的近一半。在2007年牛市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底至6月初,有近十家银行推出了新股申购理财产品,其中既有系列产品,如招商银行的新股申购第八期、深发展第二期“聚财宝”新股等,也有全新面世的品种,如民生银行“全球新股投资计划”,还有与其他投资品种联合推出的,如北京银行推出优先型申购新股理财产品。但对于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每家银行的设计结构大致相同。基本上是银行设计出理财产品,交给券商或信托公司运用募集来的资金进行新股申购;当资本市场振荡走低时,理财产品又纷纷转向债券票据产品,若长期限无人问津了,就“蜂拥”改成短期的。可见,产品细分的过程中, 商业银行对期限的划分欠科学, 期限结构的集聚效应明显, 不能满足投资者对长期产品的需求。

(二)个人理财产品缺少市场细分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确,没有做好客户细分工作,只为客户提供预先设计好的大众化的理财产品,缺少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分析,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针对客户的个性化设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很少有提供高端私人银行的理财服务,在中资银行中,大部分为贷款类、债券与货币市场类期限短、稳健性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适合普通大众,而对于具有风险偏高、期限长的高端客户,国内商业银行很少有提供给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并且,目前国内的个人理财业务的方向和重心还是处在简单的储蓄投资产品和消费贷款上,或者银行只是提供简单的咨询服务,没有将客户的生活理财作为其理财的首选目标。我国当前的理财产品主要属于投资类产品,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外汇、黄金。而非金融类理财产品,如教育基金规划、住房规划、养老规划、医疗保险规划以及税务筹划、遗产规划很少提供给客户。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只是为客户提供一些预先设计好的理财产品,不能为不同客户群量身定制差别化的理财规划。

二、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分析其对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启示

(一)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步伐

  外国的银行处于混业经营的模式,而我国银行采用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银行业与保险,证券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尝试与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运用“分业管理,混业合作”的思路,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推出设计优秀的理财产品。比如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银保”理财产品等,向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以在加大对人民币理财产品和理财产品流动方面的创新。将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本币或本币与外币连接的理财产品作为未来国内银行业理财产品创新的重心。如民生银行推出的与欧元兑美元汇率挂钩的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3.6%,与高盛生物能源商品指数挂钩的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预期的最高收益率高达6%,创下人民币理则产品的收益新高。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注意提高产品的流动性来吸引客户。如招商银行推出的一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它在客户支付违约金的前提下可以提前终止该产品,为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开辟新道路。

(二)做好市场细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在我国,高端客户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涉及较少,而根据“二八法则”:20%的高端客户给银行创造了8O% 的利润,这些客户理财需求旺盛,是银行中间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绝大多数定位于大众化的理财服务,高端私人银行理财服务并未大规模涉足。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注重对富裕阶层的理财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选择有条件的分行推出针对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服务,吸引富裕人群。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设计出适合富裕个人客户的理财产品,在提供传统银行产品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偏好,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或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主动开发或按照客户需求设计产品或产品组合,向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理财产品。

(三)调整理财产品设计方向,保持低风险原则

    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理财产品自行开发能力。国内商业需要不断提高理财人员素质,培养高素质理财人员和理财产品开发人才。提高设计产品的科学性,全面分析市场的风险并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同时提高自身产品的研发设计水平,提高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不断推出个性化的理财产品,避免产品的同质化;设计出符合我国市场的理财产品,进而降低风险系数。并提高对货币利率、汇率风险的预测能力,向西方商业银行借鉴先进经验,分类别的对不同种类的风险采用具体不同的控制管理工具和技术,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重点是从宏观上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进行把握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吕仲、李峥,“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3期。

2. 何田婧,“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山西科技报》,2011 年2 月22 日第015 版。

3. 赵宇,“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22期。

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