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借鉴别国经验的过程应该是去伪取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之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管理之路。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大胆吸收和借鉴其政府有效干预经济的积极成果,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国际发达国家为例,分析其宏观经济管理,通过这方面的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机制;宏观调控
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模式,还是中国的宏观调控模式,都不能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寻求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服务。因而,借鉴别国经验的过程应该是去伪取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之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管理之路。
1.美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现代市场调节体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的干预为辅。
宏观调节经济的方式被严格地限制在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间接手段的范围内,没有任何机构起草、制定全国性的指导性计划和产业政策,绝大多数关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1) 财政干预
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政府一方面通过财政收人政
策(税收政策)调节有效需求,利用增税或减税的方式紧缩经济活动或刺激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即通过预算的增减或财政赤字的增减,扩大或抑制社会总需求。
(2) 货币调节
政府通过联邦储备银行,一是“抽紧银根”,即提高银行利率,减缩货币
供应量,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二是“放松银根”,即降低银行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两种方式交替使用,在经济萧条时期,放松银根,刺激总需求;在通货膨胀时期,抽紧银根,抑制总需求。美国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稳定物价、稳定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的目的,但这两种政策需和谐统一,才可对经济有效地进行宏观调节,所以美国政府在不同发展时期,两种方式的具体运用形式是灵活机动的。
(3)经济立法
美国政府不直接干涉私人企业的经济活动,它是通过制定有关经济法规,对某些部门和某些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消除由垄断产生的封锁市场、排斥竞争、垄断价格、环境污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英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
(1)反通货膨胀作为主要调控目标
80年代以来,始终把反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60年代至8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受两大问题困扰: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失业。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在处理这两大问题时,始终将反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使在对付经济萧条、促进经济复苏时也不再采用通货膨胀政策去刺激经济增长。
(2)中央银行作为主要调控载体
中央银行不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但在实施货币政策中起着重要作用,贴现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发挥特殊的中介功能。
英国的银行体系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不同的银行机构。如英国除有一般商业银行外,还有专门的清算银行和贴现银行,目前英国有8家贴现银行,主要业务是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英格兰银行不直接对一般商业银行发生借贷关系,而把贴现银行作为联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间的中介,这是英国银行体系的一大特色。
英国中央银行虽然在货币政策、利率调整上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但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货币市场,英格兰银行主要通过贴现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其次,在利率货币工具的运作上,英格兰银行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基础利率的调整权在财政大臣,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则由市场货币量供求决定。英格兰银行作为整个银行体系“最后贷款者”的角色来控制货币市场利率。
法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为法国经济的良性运转提供了保证。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计划作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3.日本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
与美国相比,政府更强调其宏观指导经济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方向保障。
(1) 经济计划化。
日本政府有专门性机构负责制定中长期经济计划。它的计划有以下特点:
①指导性与权威性相结合。经济计划不具备法律效应和行政约束力,仅指明经济发展的走向,而不对企业进行直接干预。但是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政府实行按企业服从计划的程度给予奖惩等制度,使得计划一出笼,各企业就纷纷据此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和经营方针。
②民主性与合理性相一致。日本政府通过自下而上的“享议制度”和“官民合一,的审议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
③连续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政府已制定出13个经济计划。每一个计划的问世都以前一个计划的实施情况为基础,并且随着市场机制的成熟程度和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计划的侧重点。
④预测性。日本政府有庞大的遍布各地的机关,收集信息,预测国内、国际的行情,作为制定和调整计划的依据。
日本的通产省根据政府经济计划设定的总目标,适时地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可以说,产业政策在日本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日本政府正是通过科学地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保证各产业的协调、优化发展,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2)大企业管理。
日本的大企业不仅在市场上占支配地位,而且还以企业集团和企业承包的方式直接控制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因为这样,政府采取与企业巨头紧密协作的方式,推行计划,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可以说,日本企业的集团化和系列化,已经成为推行国家计划干预的一支强大力量。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这是日本政府间接管理经济的手段,其具体举措和所要实现的目标,与美国类似。需要指出的是,财政和货币政策还肩负着保障计划顺利实施的重任。
(4)立法手段。
日本是一个强调“法治”的国家,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具体干预一般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的。这些法规作为日本宏观经济管理的法律依据,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宏观经济管理国际比较的启示
纵观西方发
达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西方各国的市场经济,无论其管理模式有多少类型,做法有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把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促进生产和需求和及时协调。
(2)在强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神奇作用的同时,也要强调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并不是说国家干预就可以不要了。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市场经济比较充分发展的国家,也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现代经济生活呈现出的高度社会化、整体化的趋势,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承担起对国民经济的领导,客观上需要政府对宏观经济予以调控和管理。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完全排斥经济计划的作用。
经济要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客观要求经济系统内在的市场性与计划性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动力,以计划显示经济运行的趋势与方向。总之,“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计划了,而是要放弃那种无所不包束缚企业手脚的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更有利于促进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计划,以对国民经指导和协调。
(4)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将其纳入法制轨道。
经济立法在美日两国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保障、服务和导向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关于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也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吸收和借鉴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从国情出发,建立起既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又具有本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应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一种经济政策型和经济计划型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模式,取其所长,补我所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鲜经验。
参考文献:
[1]贺军,胡知生美日两国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比较与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2]宋群英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经济改革与发展》1996年第7期
[3]杨树信,借鉴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几点启示《社科纵横》1996年第2期
[4]孔凡静,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中国学术期刊》199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