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高校实行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015-10-07 10: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我国高校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资金动作方式受到一定限制、岗位设置不够科学等等。解决办法是应尽快制定新的高校会计制度,调整、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操作流程。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问题 解决办法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其中进行管理,支出直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收入也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的一种国库管理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推行不仅加强了财政对各单位预算支出活动的实时控制,而且使资金的操作变得透明和快捷,更有利于规范资金使用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从源头上堵塞支出漏洞和治理腐败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所有高校都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样有利于规范高校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工作信息化进程。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一项创新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更好的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对这些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希望能以此解决高校在这项改革措施当中遇到的问题。
  一、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时存在的问题
  1、资金运作方式受到限制
  国库集中支付是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部门根据已批复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直接向指定给高校的零余额账户下达用款额度。实际上,财政部门拨给高校的只是一个用款额度,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中。因此,高校只有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额度的使用权,而没有资金的调度权。如某项支出的经费未纳入预算,或虽有预算但未编用款计划,则该项支出将无法得到经费保障,特别是科目与科目之间需要一一对应,如目前财政统发工资这块就已由学校自己操作,学校需上传工资计划,再上传工资数据,如果科目不匹配,或者当初造年初预算时这笔科目下的计划金额不够,就不能够正常发放工资。
  2、两套系统软件科目代码设置不统一
  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代码设置主要是为了简化日常会计核算中大量凭证的录入工作、方便单位财务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系统中的科目编码不一致。由于两套操作系统数据处理口径不一致,大量的支付数据在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已经手工录入一次,到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系统中又要按另一套编码重新分类、计算。这样不但不利于预算控制,而且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3、岗位设置不科学
  由于岗位设置的原因,预算编制人员与国库支付人员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很多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岗位没有参加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不了解预算编制的过程与具体内容,凭空使用各项预算指标,容易造成预算和支出不一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预算的执行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来体现。如果对指标的应用没有按照预算进行,就失去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和目的。
  4、网络有效操作时间短、速度慢
  高校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是在单位的财政内网上进行操作。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启用时间以财政部门的时间为准,还受银行当天票据交付时间的影响,因此高校真正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网络操作的时间非常短,有时想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加班,但财政局未启用财政内网的服务器,那各学校就不能进行网上操作。再加上网络拥堵(如上班期间通过网络发布公告通知、传输数据等),导致网络操作速度太慢,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5、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处理每一笔支出均需要由预算单位主动发起,所以对于诸如银行代扣代缴业务(税款、电话费、水电费、物业费)的扣缴等被动扣款业务还难以运用目前的业务模式进行处理,否则委托代收的“零余额”账户就会出现“负余额”,滞纳金的问题随机产生,致使需要保留一些预算单位的基本账户。并且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下一年的经费的拨付指标参照本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容易导致预算单位年终大量支取零余额账户资金,把不该财政用款的支出也用财政经费支出或者采用提取现金方式、转储大额定期存单以及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的方式使年终零余额账户不会出现结余,以避免财政会因本年度的资金未用完而减少单位下一年度的经费。
   二、如何解决高校在实行集中支付制度上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多年来大家都在共同探讨的问题,针对上面的几点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形成统一的科目代码,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在严格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会计科目及代码的设置应尽量同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系统相匹配,会计核算指标按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进行控制。这样,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会计科目代码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科目代码达到一致,财务预算指标也能一一对应,最终使这两套系统统一,既可以减少重复工作量,又能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另外,高校应加强与财政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定期汇总科目编码操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国库编码能更科学、更合理地适应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2、加强会计人员轮岗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各高校财务部门应不定期实行会计人员轮岗培训和业务交流,总结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并达成共识,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改变“一人负责一摊事务”,“自扫门前雪”的工作观念,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应主动了解国库集中支付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国库集中支付人员也要参与到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之中。
  3、加强网络建设,提高支付效率
  网络建设是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技术支撑,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与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日常支付信息系统兼容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提出支付申请,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并能在系统中自动反馈支付中心是否收到信息以及审核意见,缩短网络重复传输信息的时间,提高国库网络支付效率。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和银行清算系 统。此外,要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管理,配备专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操作的宽带网络和电脑,保证网络畅通。
  4、加强校银合作,试行银行垫付资金制度
  为解决教职员工报销提取现金不方便这一问题,高校应加强与银行的联系。高校先从有贷款的商业银行基本账户中垫付资金给教职员工,在每日业务结束后,高校凭财政直接(授权)支付凭证由国库代理银行同商业银行结算,将资金划转至商业银行。这样可以保证财政结算账户的零余额和商业银行基本账户资金的正常运转,为教职员工开展日常经济业务提供方便,增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现实操作中的可行性。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制度,要有个适应过程。各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和积累经验,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保证它在高校顺利进行。
 [1] 财政部: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Z]。财政部文告,2007(8)。
 [2] 周爱君: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管理效率[J]。经济师,2007(7)。
  [3] 孙元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师,2009 (1):115.
 [4] 曹明阁.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8 (3):8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