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浅谈电力营销中的负荷控制

2015-08-31 11: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电力负荷控制对于电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集现代化管理、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信息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实现电力营销监控、电力营销管理、营业抄收、数据采集和网络连接等多种功能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电力负荷控制在电力营销中的作用谈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电力;负荷控制;营销管理

1 负荷控制对电力营销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电力管理控制水平,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提高电力企业的投资效益的目的。电力负荷控制分间接、直接、分散和集中各种控制方法,所谓间接控制方法是按客户用电最大需量,或峰谷段的用电量,以不同电价收费,借此来刺激客户削峰填谷,事实上,这是一种经济手段。而接控制方法是在高峰用电时,切除一部分可间断供电的负荷,事实上,这是一种技术手段。所谓分散控制方法是对各客户的负荷,按改善负荷曲线的要求,由分散装设在各客户处的定时开关、定量器等装置进行控制。而集中控制方法是由负荷控制主控站按改善负荷曲线的需要,通过与客户联系的控制信道和装设在客户处的终端装置,对客户的可间断负荷进行集中控制。
2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2.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
    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普通居民关注的焦点,更是我国其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电力电网的发展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发展本身的自动化技术一直是其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一个集现代化管理、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信息等多学科技术的综合系统,那么,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如下的功能:
   2.1.1 多功能的用电监控。参数设置、参数和数据的查询;远方遥控客户端开关的分、合闸;地区及客户的功率、电量的监控;对有关的电力参数的采集和计算;有关图、表、曲线及系统接线图、地理信息图的绘制和打印;为领导决策、配电调度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客户端的遥测、遥信、遥控;生成各类数据库;编制执行削峰填谷的方案;建立客户的档案。
    2.1.2 实现远方抄表、预售电、防窃电与用电分析预测、用电监测。对于具备条件的客户,可实现远方抄表,其数据准确,且节省人力、物力;对于安装了负控装置的客户,可以实行预售电;利用负控装置可以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利用负荷控制良好的数据采集效果及网络特性,可进行本地区的用电分析、预测及管理功能。
     2.1.3 良好的外延联网功能。除具有局域网的一般功能外,还能与系统内的上下级用电管理子系统进行远程通信,实现资源共享。
    2.1.4 灵活可靠的通信手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都具有灵活可靠的通信手段。
    2.1.5 设备的升级换代简单易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简单易行。
2.2 建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意义
    负荷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是电力企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当前电力企业的生产经
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1 对电力经营的意义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电力客户可进行实时监控,如监视客户用电的变化,对欠费客户报警及进行有效的停、限电控制,对客户的各时段用电情况进行计量等。同时也可自动监测和记录客户窃电情况,实现预售电的运营方式,可从根本上解决收费难和欠费问题,实现远方抄表,进行用电预测分析。系统可为电力营销环节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2.2 对电力生产的意义
    可从电力需求侧管理(DMS)的角度进行削峰填谷,限电不拉闸,减少基建投资,减少机组启停调峰造成的损失。可进行配电线路负荷率调整,可对地方电厂和上网的企业自备电厂发电进行必要的监控。
     2.2.3 对供用电秩序的意义
    利用电力负荷集中控制的手段,配合法律和经济的措施,把用电管理深入到户,建立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3 负荷控制策略
    所谓控制策略,按照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可分为:a.削峰;b.填谷;c.移荷;d.政策性节电降载;e.政策性增载;f.灵活改变负荷曲线;g.按需量控制;h.按计划用电指标控制。下面将对其分别进行叙述。
3.1 削峰
    制定年度削峰计划时,应按年度负荷延续曲线,确定削峰目标。在峰荷期间削减负荷,可用:减荷,即由客户主动在峰荷期间停用可间断负荷避峰;直接控制负荷,即用集中或分散型控制装置在峰荷时直接控制负荷;用分时电价刺激客户在峰荷时降荷,其关键是要制定一个合理的高峰电价,在峰荷期间,客户每增加1kW负荷,由发电到输、配电各环节的设备容量均需相应增加。因此,高峰负荷期间,客户除应支付电能电费外,还需要支付发、输、配电设备每千瓦摊销的投资。为了鼓励客户均衡用电,低谷期间的电能电价应给予优惠,而高峰期间的电能电价则应予以提高。这样,客户在高峰期间的用电就要交纳比低谷期间高得多的电费;实行可间断供电电价,即对客户可间断供电负荷进行控制,则电力公司将对该客户的电价给予不同的电价优惠。提前通知的时间分为1d、4h和 1h
三种。规定控制时间应不少于每天 6h 和每年100h。
3.2 填谷
    所谓填谷,就是鼓励客户在电网低谷时用电,提高低谷负荷,碾平负荷曲线。可供使用方法有:(1)低谷时贮热,贮热负荷要有较大的热容量,以使在夜间低谷 6~8h 内,用电加热后,能供应一天中其余 16~18h 的用热需要。(2)用季节性电价鼓励客户填充年度低谷。(3)实行非峰用电电价以填充低谷。(4)实行分时电价鼓励客户填谷。
3.3 移荷
    所谓移荷,是将客户在高峰时的用电移到峰前和峰后使用。其方法有:贮热。此种电气加热器贮热容量不够大,只能供应2~4h 的应用;用分时电价鼓励客户移荷;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如可以控制电弧炉、加热炉之类的电气设备,使其由峰荷移出。
3.4 政策性节电降载其方法有
    通过对用电设备逐个进行审查,并提出节电措施降载方案;采用双燃料采暖系统;电力网高峰时将电采暖切换为煤气或燃油采暖,在电力网低谷时可将其切换为电采暖;用太阳能替代电能降载;电能的高效利用降载;热电联产降低公用电网负载,即对使用蒸汽的客户推广热电联产,协助降峰。
3.5 政策性增载
    3.5.1 采用热泵。热泵可将较低温度载热体中的热能抽出加热另一种传热介质,使其温度较高,用于采暖或供应热水,亦可将热介质中的热能抽出,使其降温用于制冷。其 输入与输出之比小于1,有较高效益,是蓄能负荷,可供调峰。
    3.5.2 改双燃料取暖。对采用煤气采暖的客户,增设电气采暖设施。此种双燃料取暖系统在用电低谷时切换为电气采暖,以碾子负荷曲线。
    3.5.3 采用促用电价。即用电量越多电价越低,以提高电网发电量、负荷率,降低发电成本。
3.6 灵活的改变负荷曲线
    所谓灵活的改变负荷曲线,即灵活的改变负荷曲线的形状,以适应随时变化的发电能力,其方法有两种:需量预定。所谓需量预定是指可由供电部门根据电源状况和改变电网负荷曲线的要求,对客户的用电需量作出规定;改变供电可靠性。所谓改变供电可靠性是指降低连续供电的要求,这样当供电部门有紧急需要时,可以切断客户的一部分用电。
3.7 按需量控制
    所谓按需量控制是指供电部门对客户实行需量电费,电能电费两部制电价;客户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控制需量。
3.8 按计划用电指标控制
    所谓按计划用电指标控制,是我国实行计划用电政策所采用的主要控制负荷策略。其基础是工厂企业的生产任务按照国民经济计划确定。随着市场调节作用的增强,制定计划用电指标的将有一定的难度。计划用电指标分为电能量指标和最大需量两部分。谁超限谁,不超不限。
4.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电力供需严峻的形势下要继续推进负荷控制系统的使用,不断研究、改进、完善系统功能,让其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电力营销管理以及电力事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钦,王锡凡,别朝红,王建学. 电力市场下直接负荷控制决策模型[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9)
[2]穆君,石海霞.负荷控制对电力营销管理的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15.
[3]符晶秋.YX2000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负荷控制系统接口实现 [M].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01-30.
[4]陈海峰,竺军,李伟华.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成效 [J]. 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01-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