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当前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国

2015-08-17 11: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融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外主要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支持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 文化产业 金融支持

  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中介和文化企业都是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金融(主要指商业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实质是投资者和筹资者二者之间运用金融工具直接或间接交易的过程,交易的达成是双方在相互博弈中使彼此各自不同的目标趋于一致的过程,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匹配情况。当前,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文化产业链前端的内容原创环节多是分散化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产业链后端的制作和传播环节则由大型传媒机构垄断。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有效担保抵押不足,且产品的市场销售易受大众审美观、价值观、政策等复杂因素影响,需求弹性大,预期收入很不稳定,一旦创意不符合市场需求,价值毁损严重,金融机构介入其中难以图利。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也表明,随着企业成过程中信息、企业规模、抗风险能力等约束条件的变化,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的企业需要不同的金融中介。
  二、文化企业核心资产和主要产品估值难,影响资金投入。文化产业主要依靠知识和技术投入,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普遍缺少土地、厂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动资产,文化产品往往具有独一性,确定标的物的真伪和价值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而目前知识产权抵质押制度不完备,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优质的中介机构和评估人才对文化产品价值进行准确评估和后续监测、管理,缺乏专业性的文化保险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使银行能够将质押的版权变现,造成文化产品价值和风险很难确定。
  三、金融机构创新产品较少,无法适应文化产业融资需要。
  在风险控制约束下,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步伐较慢,传统抵押担保形式的贷款仍占绝对主导地位,特别是次贷危机以来,金融机构经营更趋谨慎,使得金融服务水平无法适应文化产业的融资需要。同时,金融机构考核体制及责任追究机制有待完善。
  二、国外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真正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财政支持和市场融资发展均很充分。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也提供资助。国家艺术人文基金会每年将持有基金总额的35%以上用于资助和奖励。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提供三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英国对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实行“政府陪同资助”,即当企业第一次投资时,政府“陪同”企业资助,其比例是1∶1;对于第二次资助,政府对企业多出上次资助的部分实行1∶2的比例投入。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成功运用了产官学模式,由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学术和研究机构负责提供市场预测、发展前景等信息支持,企业通过与政府和研究机构合作谋求文化产业发展。日本知识产权的融资担保业务,由承担政府政策性任务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承办。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准,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对于增添研究设备、引进新技术等给予长期低息贷款。
  三、相关启示
  (一)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我国文化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需政府对文化产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持续支持。积极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租赁以及文化产业项目未来收益证券化等工具融资。引导有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国外资本积极参与投资文化产业,改善文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有效地提升文化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利用集团优势拓展文化企业资金来源渠道,通过集团担保提高文化企业信用等级,从而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推进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二)财政金融等部门既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文化产业涉及门类众多,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组织协调工作非常重要,各相关部门既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银行应坚持以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重大文化项目为切入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可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引导资金,采取资本金投入、无偿资助、贷款担保、税收优惠、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
  (三)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业改革。整合文化资源,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速文化产业集聚,规划和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有特色的产业基地和园区,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以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推动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大批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四、加快发展完善文化市场制度。建立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介机构和抵(质)押登记、交易平台,积极培育流转市场,加快文化版权交易和流通;抓紧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的管理办法。加快建立文化产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我市文化产业的贷款担保工作机制,多渠道探索解决文化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鼓励支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开展文化产业项目业务,提供融资增信、信用增级服务,缓解文化企业可抵押的担保物少、无形资产评估难等矛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