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克拉玛依 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与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前瞻性、发展性战略构想,使得中国西部各地区蕴含无数机遇,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西大门,“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沿阵地,自应首当其冲,走在前列。
克拉玛依地处新疆北疆地区中心地带,是“天山北坡经济带”轴心地区之一,作为新疆仅有的两个无需内地对口援疆地区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背景下,将自身发展与难得的机遇相结合,是克拉玛依未来将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克拉玛依经济发展概述
克拉玛依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油气沉积面积广、厚度大且储藏丰富,自1958年建市以来,各方面取得极大发展,经济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克拉玛依全市GDP达到853.11亿元,在全疆居于第四位。2013年克拉玛依总人口37.92万人,为全疆人口最少地区,根据经济总量与人口总数的对应关系,克拉玛依人均经济状况在全疆已位居前列,经济水平好于全疆大多数地区(见表1)。[1]全市2013年生产总值较2012年增长5.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0.59∶86.44∶12.77。
受气候与地理环境影响,第一产业总量较小,并不占主要地位,非主要经济增长点。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优势,以工业为例: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为705.0亿元,较上年增长5.1%。工业集中于石油化工产业,中央企业为主要增长点,但增速较为缓慢,地方企业份额虽小,但增速较快,具有快速发展的趋势。第三产业作为克拉玛依新兴产业,所占比例不高但增长迅速,以旅游业和金融业为例:2013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3.4亿元,较上年增长25.1%,入境旅游人数4452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51.8万美元。2013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08.4亿元,较年初增加171.7亿元,增长18.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3.8亿元,较年初增加181.4亿元,增长127.4%。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增大,将成为第二大经济增长点。[2]
2003—2013年10年间,克拉玛依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特别是2011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013年全年城市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空气质量I、II级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比重达到90.4%,空气质量在全疆位居前列。在城市居住环境方面,克拉玛依已达到宜居城市水平。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克拉玛依的发展方向
(一)强化能源产业优势和对外合作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中,能源领域建设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上存在三条路线,即:以欧亚大陆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和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克拉玛依“因油而生,因油而兴”,能源产业是克拉玛依的优势产业,而石油石化产业长期以来更是克拉玛依的支柱产业。2002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2008年在准噶尔盆地全面完成“数字化油田”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数字化油田;2013年原油产量1160万吨,天然气30.3亿立方米。[3]作为新疆发展最久的油田,在产量和技术上克拉玛依都具有极大优势。
从北疆地区能源布局来看,克拉玛依是中线上的重要一点,因而可依托自身技术、经济上的优势,向建成北疆地区能源中心的方向发展。目前,克拉玛依作为能源基地的亮点体现在合作中的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大型能源合作项目,随着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相继投产,克拉玛依作为新疆油田的中心,恰好处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北部能源空间节点处,因而可借助这一地理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各方资源,保持自身的稳定增长,建设成为新丝路上的能源储备基地和枢纽城市。2013年8月25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竣工,联合西气东输二线,克拉玛依正逐渐成为中亚油气东送内地的中转地区。因此,克拉玛依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国家间能源方面的合作交流,争取建设为北疆地区能源对外合作的“桥头堡”。
(二)扩大物流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是克拉玛依摆脱产业单一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物流业潜力巨大,急需挖掘。未来物流业应集中于三大发展方向:
一是能源物资方向。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下能源建设大方向,首先是能源物资的运输分配。2012年由新疆油田公司斥资3.4亿元,开工建设“克拉玛依石化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区”(以下简称“仓储区”),工程共分两期,第一期工程目标即为满足油田用物资的存储、转运和配送等需要;[4]2013年一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物资铁路专用线竣工,标志着物流业正式应用于能源产业发展,随着能源产业规模扩大,相关的物流交通建设将持续增加。因此,如何将物流业应用于能源产业发展,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需思考的重要议题。
二是民用物流方向。相较于以往邮政公司在物流业一家独大,随着申通、中通、顺丰等快递公司相继落户克拉玛依,物流业在民用方向上开始飞速发展,得益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民营经济扩大,需求增长使物流业在这一方向极具潜力。上述“仓储区”的二期工程,目的即在于建设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区和以克拉玛依、中亚地区为主要对象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此外,克拉玛依还要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改进经济发展模式,民营经济是经济多元化的主要方向,物流业与之配合,反向促进其发展壮大。
三是对外贸易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规划的方向之一即是加大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国现已成为中亚国家最主要贸易伙伴及投资来源国,扩大与中亚国家
间对外贸易是全疆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个体,克拉玛依开展与中亚国家能源外的合作与贸易离不开一个完备的物流体系,而上文也提到,“仓储区” 二期建设也包括与中亚国家间的贸易中心,因此这一方向应是另一个开拓点。
(三)推进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业是克拉玛依第三产业最主要发展方向,早在先前“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中,金融业就被明确定位于其中的“三大产业”之一。目前,克拉玛依主要依托昆仑银行在石油石化行业的金融业务,配合国有四大银行业务整体拉动金融产业发展,伴随“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内贸和外贸机遇,人民币与外币结算业务将有所增长,同时民营经济参与外贸活动也会增加资金需求,从而提高小额贷款等业务的数量。所以,一方面继续加强昆仑银行能源金融方面的业务能力,促进证券公司等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小微金融业务机构的发展。克拉玛依民营企业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存在一定的资金需求,例如:金龙国民村镇银行2013年开业,截至年底累计发放1.44亿元贷款,主要流向为个体工商户贷款(49户,9602万元)、三农贷款(22户,3575万元)和薪资保证贷款(59户,1278.5亿元)。[5]因此,面对机遇上述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解决中小企业所需,同时促进本地金融业多元发展。
(四)提升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也是克拉玛依第三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由于地理和历史因素,克拉玛依的风景区主要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对较少。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克拉玛依旅游业收入增长幅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借助大背景的宣传,带动境内游客的增加,通过扩大与中亚国家间贸易、文化交流,来带动入境游客的增加。但旅游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交通和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因而旅游业发展趋势还将取决于交通和物流业的建设状况。未来首先应加大对自然景观的宣传力度,借助各方面支持打造品牌景区、提高知名度,同时加强景区配套服务措施建设;其次可以通过举办“亚欧博览会”、“新疆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重大节庆展会,提高软实力,以此吸引更多境内外游客;最后放眼整体,整合多方旅游资源,以旅游线路推广和“自驾游联盟”等活动形式,形成区域间旅游串联,从整体上带动旅游业的大发展。
由于旅游业和部分行业属于相互促进关系,一旦旅游业取得较大发展,相应的住宿、餐饮、商品零售等行业也可以获得带动,利用旅游业的“联动效应”活跃经济整体,将是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克拉玛依将面临的问题
(一)引进困难回归薄弱造成人才流失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人才则是城市创新深化的动力,城市经济体系若想获得创新化发展,人才储备是否强大是关键。人才流失是当前新疆各地区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造成新疆与内地发展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近20多年来,新疆人才流失达20多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和中青年技术专业人才达10余万人,新疆每年考入内地学校的大学生有4万多人,大约只有27%的人在毕业后选择回新疆就业。[6]同整个新疆地区一样,克拉玛依长期以来也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内地人才引进存在困难。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偏西北方向,地理上距离东部地区偏远且交通不便,使得东部地区人才因为地理位置偏远而缺乏被引进意愿,抑或是即便达成意愿,引进时也常需要提高待遇,考虑本人及家属安置问题,这会变相增加人才引进成本,使引进人才数量受限,造成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是本地人才回归意愿薄弱。一方面父母一辈大多数流出意向较强,普遍希望子女们能走出克拉玛依扎根内地;另一方面内地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在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和环境发展上具有更大优势和更强吸引力,使本地高级人才一旦在外获得稳定发展,往往放弃回归。
此外,引进的人才主要集中于石油石化行业及相关产业,而第三产业相对较少。今后一段时间里,在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机遇的同时,减少人才流失将刻不容缓。
(二)破坏势力危及安定造成负面影响
自2009年“7·5”事件发生后,极端宗教和恐怖主义等破坏势力开始骤增,并长期威胁新疆地区安全和稳定,而且暴力恐怖事件正呈现出小规模、频数增加、地区分散等特征,让维稳工作难度加大,维稳成本上升。
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新疆与内地间产生误解,阻碍新疆与内地间的交流,同时三股势力境内外的渗透也威胁着新疆与中亚国家间往来。尽管克拉玛依现在尚无此类事件发生,但作为一个个体,难免受到周围这些已经存在的负面影响干扰,应当注意的是,在上述提到的人才引进方面,这一系列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增加引进成本和难度。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克拉玛依应采取的措施设想
(一)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品牌
克拉玛依先前已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宏伟战略,近些年又构想建设“新疆大庆”,皆在提高克拉玛依知名度,虽然宣传方面投入不菲,但克拉玛依在全国的知名度仍然十分有限,而当前存在的负面影响整体上也削弱了其知名度。要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带来的机遇,扩大地域间往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是必然之势。
第一,打造文化品牌效应。克拉玛依拥有以魔鬼城领衔的一大批旅游资源,在传统旅游的发展基础上,可以与自驾游等休闲旅游结合发展,形成一个整体系列再配合宣传、推广,力争建设为本地的“第二名片”。同时,克拉玛依正在打造以“奇石”为主题的文化品牌,包括建设奇石馆、奇石交易会及奇石文化节等,在对这些文化点宣传的同时着力发掘潜在创新点,努力形成具有油城特色的克拉玛依“文化符号”。
第二,发挥媒体宣传优势。目前全国不少地方省市都在中央电视台或地方电视台展映本地区宣传片、形象片,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克拉玛依本身经济状况在全疆地区较好,
可以参考已投放的城市运作,把握该渠道,以一、两个特色点为突破,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利用新闻媒体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扩大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创新政策机制,培养高效人才
人才决定未来发展的创新性和持续性,人才工作中需要加大投入,力争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开发人才。设想有三:
一是改变人才流动思维模式。以现有人才为着眼点,创新创效用人机制,制定灵活的用人政策,让每个人才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真才实学。同时克拉玛依现有人才实际收入水平较内地油田偏低,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增加其工资收入和绩效奖励,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才晋升机制,提高人才满意度水平,规避人才缺失、减少人才流失。
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机制。以现有的人才引进机制为基础,根据实际需要拟定新型人才引进政策,适当提高对于人才的优惠津贴,对特殊人才、急需人才要不惜一切加大引进。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消除体制性障碍,多方位引进人才,例如短期、定向或不定期引进人才,及时缓解急缺岗位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引进长远规划,使人才引进可持续发展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是拓宽人才市场培养渠道。首先应摸清本地人才市场现状,针对岗位人才紧缺与部分人才闲置的“人才错位”,加以调整补充,提高人才流动性;其次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加强技术型人才和通用型人才的发掘、培养和培训,支持本地企业引进培育高级人才,也可以进行区域间人才联合培养,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需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力度。
(三)整合优势资源,提高教育水平
教育是培养人才、扩充人才储备的关键因素,也是减少不稳定因素所致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投入与资源的充沛常常与经济实力挂钩,克拉玛依的教育资源在全疆处于前列,但教育水平却在全疆居于中等,因而必须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增加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以保证在后续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方面可持续发展。
克拉玛依现有大中专院校2所,普通小学30所,幼儿园30所,私立中小学5所,特殊聋哑学校1所[7],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相比山东、江苏、浙江等教育大省,克拉玛依在师资力量、学生竞争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学生竞争力方面,差距常常在大学阶段才会凸显。因此需先集中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努力对接全国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对于校外教育,目前克拉玛依的校外教育市场虽然比较活跃,但教育资源分散,具有规模的教育机构较少,更多是个体散点的教育形式。为使校外教育资源能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需规范本地教育市场秩序,提高从业者规范性审核,减少因过于分散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建立完善、规范的校外教育体系,打造出独有教学特色、独具亮点品牌且知名度高、叫得响的校外教育机构。
(四)增强区域合作,促进联动发展
克拉玛依人口及城市规模有限,只有增强与疆内、疆外其他城市间的区域合作才能充分调动资源,促进协调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目标中,推进区域间物流、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是一个重要方向,这使得在海关、出入境检验、金融、信息等方面的合作至关重要,若要将个体经济与整体经济完满衔接,增强区域间合作必不可少。克拉玛依应重点依托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上的优势,以正在进行的教育方面合作为辅助,拓展形式多样化的境内外区域交流与合作。
在与国内城市间,克拉玛依虽然没有对口援疆支持,但可以尝试通过与内地城市“结对子”等形式,在医疗、教学、文化、体育等诸多方面采取定点、定位、定人,定项目、定目标、定成果的专项帮扶督导,在合作城市展开相关人员的考察访问、交流取经,形成点对点、一对一互助,再以点带面,构成发展的大格局、大网络,目的在于:学习借鉴内地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本地各方水平,进而取得双方联动发展。由此可见:增强区域间合作十分有利,借助地区间的比较优势盘活经济、发展经济,将成为迎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必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的新疆经济发展戮力同行、助力鼓劲。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克拉玛依市统计局.克拉玛依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tjj.klmy.gov. cn/tjgb/Pages/,2014—3—24
[3]宋雪云,周建玲.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连续12年原油稳产千万吨[N/OL]. 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
4/01—03/5696749.shtml,2014—1—3
[4]刘亚峰,唐春兰. 物资铁路专用线修好了[N]. 克拉玛依日报,
2013—12—13
[5]马世军,张文君. 金龙国民村镇银行开业[N].克拉玛依日报,2013—12—9
[6]白极星. 新疆人才集聚区域差异分析及模式选择[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3:22—23
[7]张锋. 如何推进克拉玛依的校外教育[N]. 克拉玛依日报,2014—9—23
(焦音学,1991年生,新疆克拉玛依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