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目的、规划、规模、产生动因、在本国战略体系中的位置、对外开放度及对于俄罗斯和蒙古的态度等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和相似之处,揭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共同发展、多予少取、共同担当为义利观,与霸权国家力推的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服务于地缘政治为深层目的的“新丝绸之路”有着本质的不同。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计划;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7)02-0063-05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SilkRoadEconomicBelt)在国内外引起较多关注。“丝绸之路”本身是个古老的话题,冷战后围绕它所提出的其他国际合作计划为数不少,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NewSilkRoadInitiative)(简称“新丝路”)。鉴于中美目前在中亚等地区的重要影响力,将两个倡议进行比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提出
21世纪初,中国和平崛起的速度很快,每年保持相当高的经济增长速度,GDP已然成为全球第二。美国实行“重返亚太”政策,先后提出TPP计划(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和新丝绸之路计划,激活美日等同盟体系,形成了对中国的C型包围,中国“四海”(东海、南海、台海、黄海)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中美关系一波三折,双方矛盾激增,贸易摩擦不断。2012年,普京在竞选俄罗斯总统期间提出了欧亚经济联盟的设想,要在原来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在独联体范围内结成更紧密的一体化组织。中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上升使周边国家――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很愿意发展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并且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展,原来业已存在的小型贸易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中国也需要中亚、俄罗斯的资源、能源和市场,一部分优质产能需要转移出去,而与发达国家在产能方面的合作已经接近饱和,对西方出口大为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他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
美国在20世纪初期遭到国际恐怖主义袭击,随即发动了十多年的全球反恐战争,包括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2008年又作为始作俑者陷入金融危机。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奥巴马-希拉里政府调整对外战略,欲把美国的军事力量从中亚、中东撤出,“重返亚太”,并推动TPP,对中国形成牵制和围堵之势。同时为推动与欧洲盟国建立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TradeandInvestmentPartnership)进行谈判,又从西边挤压欧亚大陆。“新丝绸之路计划”最先源于霍普金斯大学斯弗雷德里克・斯塔尔(FrederickStarr)教授,他原本提出的是一项旨在联系印度和欧洲、穿越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希望能形成一条历史上联系中国与欧洲的丝绸之路那样的新丝绸之路。后来被美国政府借用,并改变了性质,使其具有地缘经济政治色彩,并且具有排他性。美国在阿富汗久战不胜,得不偿失,一方面想从阿富汗撤军,甩掉这个包袱,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阿富汗周边国家如印度等“集资”;另一方面希望保持美国在“大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排斥中俄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利用阿富汗优越的地理位置,将阿打造为地区的交通贸易枢纽,通过推动南亚、中亚的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贸易,联通和发展“大中亚”,实现阿富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发展观察李兴:“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计划”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差异
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根植于中国与欧亚地带历史、文化、宗教的传统联系。而美国与“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地理上毫无关系,其提出的“新丝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去甚远。
1.两者的目的和规划、规模差异明显
“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目的在于拉动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减少对海上贸易通道的依赖,构筑稳定的西部战略空间。据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沟通中西交通贸易的陆上大通道,东西而走,从中国经中亚、西亚直至欧洲。
“新丝路”则是美国为解决阿富汗困局所提出的。美国希望利用阿富汗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其打造成地区交通贸易枢纽,推动南亚、中亚的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贸易,以此来稳定阿富汗的内外局势,解决美国撤军后阿富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当然,增强中亚对美国的依赖而疏远俄罗斯与中国也是该计划想达到的重要目的。因此,“新丝路”总体为南北走向,由中亚国家经阿富汗通向巴基斯坦、印度,将中俄排斥在外。
由于地理、交通的原因,考虑到成本和其他因素,美国的“新丝路”不包括青藏高原,而是沿着青藏高原南下。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包括周边六大经济走廊,即中俄蒙经济走廊、中国―中亚经济走廊、中国―中亚―波斯湾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南亚经济走廊,青藏高原也被纳入,不使其处于国家发展大战略之外,尽管其具体政策还有些模糊。
两者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显然在布局上更加宏大,覆盖范围更宽广,内容更丰富、更具�w,国家投入更大,是作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与中国国内的发展是联通的。其目的是贯通欧亚、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也更加符合“丝绸之路”的本意,并且有“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之相呼应,相互配合,以经济、贸易为主,兼及文化、安全、政治。“新丝路”则以安全为主,兼及经济、民生,是美国的地区与国别治理策略,其目的是解决地区反恐和安全问题,是美国外交和安全部门推动的,与美国的国内发展几无关系,并非美国的国家大战略。2.两者产生的动因和在本国战略体系中的位置不同
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源于自身内部的需要,这种需要体现在经济、安全等层面。在经济层面,中国需要解决内部“东富西贫”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如果将中国的西部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地区连接起来,则西部地区将处于欧亚路上贸易交通的中心地带,势必极大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有利于平衡东西部发展。在安全层面,中国需要在西部构建一个繁荣稳定的外部战略空间以保卫自身的安全。尤其是,新疆地区一直面临“三股势力”的威胁,而“三股势力”与中亚等境外地区的极端势力有着密切的来往。只有实现周边地区共同稳定发展才有可能彻底祛除极端主义赖以滋生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新疆面临的安全威胁。
美国的“新丝路”主要出于外部需要,是为解决阿富汗问题而来,属于霸权争夺中的一种战略行动,具有一定的投机性。美国急于摆脱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但是又不愿放弃在阿富汗以及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因此试图通过“新丝路”计划来实现这两个颇为矛盾的目标。而无论“新丝路”是否成功,美国都将按既定计划撤出阿富汗,这表明该计划只不过是美国力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尝试,并不具有真正的战略重要性,投机色彩浓厚。由此来看,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具有“外生性”,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内生性”。[3]
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路”在中美两国战略体系中的位置不同,前者处于中国国家大战略的核心部分,与中国国内的发展相联通;后者则处于美国战略体系的边缘区域,与美国国内的发展并不对接。由此,中国较之美国在推动“丝绸之路”计划时必然更为积极主动,更为持久连续,愿意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
3.两者对外开放度不同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开放的、非排他性的经济合作计划,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参加的成员是开放的。中国欢迎愿意参与合作的沿线各国积极加入其中,共同创造一个繁荣的经济带。其次,倡导多国共同协作,互利共赢。中国并不认为自身必须领导这一经济带,而是欢迎各国共同发挥作用。
“新丝路”相对封闭、排他。“新丝路”由美国一手主导,完全依据自身需求选择参与方。明确地将成员限定在中亚五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坚决将中俄等重要大国排斥在外。虽然美方一些官员曾表示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4]
中国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亲诚惠容,以共同发展、多予少取、共同担当为义利观,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对接的,相向而行,比如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这与霸权国家力推的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服务于地缘政治为深层目的的“新丝绸之路”有着本质的不同。[5]
4.两者对于俄罗斯和蒙古的态度不同,与欧亚联盟的关系不同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路”计划都着眼于欧亚中心地带,而俄罗斯是欧亚中心地带的前宗主国,现又是欧亚一体化的主导国,应是必须考量的因素。但目前看来,两者对俄的态度截然不同。
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索契冬奥会时对普京总统所说,“中俄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6]。中国充分认识到俄罗斯与中亚的历史联系和现实利益关切,尊重和承认俄在中亚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欢迎俄罗斯加入其中,共同建设一条稳定的、繁荣的横跨�W亚大陆的经济带,这不仅可以带给两国可观的经济收益,更可以为两国共同营造一个稳定可靠的周边战略依托带,对中俄都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坦率地说,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一开始就给俄罗斯留出了充足的空间。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达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而美国的“新丝路”最主要防范和排斥的对象就是俄罗斯。通过阿富汗将中亚的油气资源输向印度,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给中亚的能源出口打开一条不经过俄的新通道,降低中亚国家对俄的运输依赖。美国力图将中亚国家拉离俄罗斯,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仍然没有脱离冷战时期对苏联防范遏制的范式。
显然,“新丝路”还不包括蒙古,它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没有对接合作的官方共识和安排。而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与欧亚联盟对接,而且涵盖蒙古范围。中俄蒙三国山水相连,周边自然环境相似,地理、历史、经济、文化联系密切,蒙古是三个国家中的跨界民族。“一带一盟”加上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形成中俄蒙经济走廊。包括两条通道:第一条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为节点,经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草原之路”,抵乌兰巴托,经蒙古国边境城市苏赫巴托尔进入俄罗斯,在乌兰乌德与西伯利亚大铁路交汇,直达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第二条经过我国东北通道,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经俄罗斯的赤塔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7]经济外交、设施联通、地方合作、能源外交、人文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与草原丝绸之路相对接,共建“中俄蒙走廊”,蒙古可以藉此获得出海口,避免内陆的劣势。中俄同为蒙古最大邻国,天时不如地利,远亲不如近邻,亲诚惠容。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相似之处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路”的差异是显著而明晰的,但也存在某些交汇点,都以“丝绸之路”命名,此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有重合,即中亚。虽然两个计划一个东西走向,一个南北走向,但都将中亚作为计划内极为重要的组成区域,其核心范围都在欧亚的中心地带,其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显要。比如,中国提出了中国-中亚-西亚发展走廊,以及中巴经济走廊、中孟印缅经济走廊,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有许多具体的项目和实际动作。对比美国“新丝路”来看,具体而务实得多。
其次,两者的战略目标都是通过经济和贸易发展来推动地区安全形势的改善。中国希望通过中亚等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为中国新疆地区和西部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战略依托带,美国则希望通过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来为阿富汗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创造良好的地区条件。在这一点上两者的着眼点有着共通性。第三,在具体的合作内容上,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合作。中国和美国显然都意识到中亚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对于合作推进的制约,也都意识到中亚等地区所蕴藏的巨大能源储备的重要价值。因此,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丝路”计划都强调要大力加强包括铁路、公路和航空在内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调中亚等地区油气资源对外输出的重要性。
第四,都有大国力量的推动,都需要付出甚至牺牲。“新丝路”计划是美国独家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共商、共建、共享,是中俄合力推动,并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印度在两者的考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重要功能。[8]
最后,两者发展都不易,掣肘因素多,都存有不确定性。如美国原计划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但后来由于形势的发展却宣布延缓撤军。而乌克兰危机、中东局势的变化也对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
结语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尽管名称相似,并且大致可以归属于外交范畴,在中亚交叉,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目标,因而存在包容与合作的空间,但两者在历史背景、包涵区域、具体内容及其重点、特点、性质、地位、前景方面都很不相同。对于中国来说,着眼在亚欧,重点在中亚,不仅内外联通,源于内部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家大战略,强调合作、共赢;对于美国来说,重心在阿富汗,排斥中俄,不包括蒙古,不存在内外联通,只是一个联接中亚和南亚的区域外交策略,是源于其中亚地缘战略的需要,是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当的排他性、封闭性。“丝绸之路经济带”虽也有相对的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项目,但空间范围和包容性也都大于“新丝绸之路”,包括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因此更为容易得到本国和周边国家的支持。2017年1月,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就任美国新总统,相对于希拉里的“国际主义”,特朗普更多一些“美国主义”,重心转向美国国内,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则主要由中国政府推动,风生水起,但能否最终在亚欧地区落地生根,使其具有可持续性,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本文来自《丝绸之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