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赣州市城市化建设历史与现状分析

2015-12-16 16: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作为江西南部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市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准确了解赣州市城市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对深入分析赣州市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认识赣州市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并进行准确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赣州市;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城镇体系
  1、市制沿革

  1949年7月,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同年8月改赣州镇为赣州市(县级)。1994年5月和1995年,国务院批准撤消瑞金县和南康县,分别设立瑞金市和南康市。1999年2月,将瑞金市设为省辖市,并由赣州市代管。1999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消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原赣州市(县级)改为章贡区。目前,赣州市市制为:地级市1个,县级市2个。

  2、城市化进程历史分析

  对于城市化水平的计算,一般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度量。但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城镇人口资料,便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考量赣州市城市化进程。由于只考虑城市中的户籍人口,因此,计算出来的城市化率会偏低。

  表1    赣州市城市化进程表(1949-2009)







  资料来源:《2010年赣州市统计年鉴》









  图1    赣州市城市化进程图(1949-2009)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

  (1)城市化水平偏低

  至2009年,赣州市城市化水平只有20.90%,以此看出赣州市的城市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

  (2)城市化进程在1977年以前波动比较大,1978年以后发展平稳。

  (3)从数据上看,若以非农业人口来考量的话,1978年以前符合实际,1978年以后则与实际不符。

  1978年以前,由于户籍、就业等制度的严格限制,国内没有人口的自由流动,完全在政策的严控之下。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人口的流动不再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大量农村乘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从而导致在城市中的人口并非全是城市户籍人口,如2003年,章贡区便有暂住人口1.3万人。2009年,赣州市人中变动抽样调查中数据显示,2009年赣州市总人口为842.88万人,城镇人口为322.23万人,以此算出赣州市2009年的城市化率为38.23%。这也许是比较现实的赣州市城市化水平。

  3、城镇体系结构现状

  城镇体系结构指不同等级规模的城镇数目和结构关系。赣州市城镇体系情况详见表2。

  表2    赣州市城镇体系情况表(2009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

(1)赣州市城镇体系不平衡,地级市:县级市:建制镇的比例为1:2:138,突出表现在县级市大少。

(2)赣州市的城市首位度为1.4,首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1%,表现其中心城市太小。

(3)小城镇规模小,平均城镇人口只有1.71万。

  4、城镇布局

  赣州市的城镇布局详见表3。在空间分布中,以沿高等级公路为主。

  表3    赣州市城镇分布(2009)







  5、存在的问题及得出的结论

  5.1对实施城市化过程中一些战略问题

  赣州市城市化推进缺乏战略布局、战略体系、战略步骤等发展战略的规划指导,对城市发展的重点认识不足,新农村建设、小城镇战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等难于协调发展。

  5.2城镇体系呈现出“小、低、散、弱”的特点

  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县级城市缺乏、小城镇质量较差。2009年,赣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只占全市总人口的3.8%,经济总量只占全市的12.9%;18个县市区中只有2个县级市,占11.1%;全市乡镇数283个,其中进入江西省百强的有20个,占乡镇总数的7%,小城镇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

  5.3城市化管理体制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

  多头管理,导致职能分散。城市各种管理职能分别从属于不同的部门,从政策制度上看,由于管理部门分散,针对城市化的相关制度不统一,政策缺乏对接。制度差异大、政策不衔接,没有一个很好的协调机制。

  5.4各城镇缺乏特色,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差

  由于各城镇之间没有形成合理分工,导致产业雷同、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要素的聚集。城镇间缺乏有规模效益的分工体系和相互协调机制,各城镇的发展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城市之间互动性差,缺乏城市之间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的沟通,没有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

  5.5城市化相关政策不配套

  (1)户籍制度改革尚没有取得突破。

  (2)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滞后。

  房地产价格总是居高不下,制约了农村人口和农村产业向城市的迁移,影响了城市经济的产业聚集。目前国家政策是农村土地承包制30年不变,这种基本制度缺乏增强土地合理流转的相关配套政策,规模经济发展缓慢,制约着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同时,在耕地占用过程中,政府和用地企业分享了土地用途转换的绝大部分收益,而对农民的补偿十分有限,无法实现国家赋予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影响了农民进城的物质保障。

  (3)就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解决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加快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重要手段。目前,尚未形成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就业体系不完善,城市中仍然存在着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进入城市的农民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

  5.6产业基础薄弱,城市化动力不足

  从赣州市现状看,工业化对城市化拉动不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滞后,对城市化的推动不足。2009年,赣州市三次产业比重为20.8:42.3:36.9,从产业构成可看出,农业比重偏大,工业经济不强;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重占66.21%,轻工业比重占33.79%,表示轻重工业的比重有些失衡;在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占41.89%,第二产业占30.00%,第三产业占28.11%。由此可看出城市化的动力不足。

  6、结语

  探讨赣州市城市化建设问题,只有准确的了解赣州市城市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才能充分认识赣州市城市化的发展规律,正确的分析赣州市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准确的战略选择,使得赣州市城市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华主编.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彭震伟主编.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王金.赣州市城市化发展研究.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1月.

[4]赣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赣州调查队编.赣州市统计年鉴20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