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必要性

2015-11-18 09: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十二五”期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将是我国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为市民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本题拟对其融入城镇的必要性进行简论,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转移 新生代 融入 必要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指农村中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逐步加快,出现“民工潮”现象,“民工潮”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主要形式和一种常态现象。但“民工潮”始终在农村和城镇双向流动,农民工,尤其是第一代农民工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回到农村继续务农,第一代农民工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却不能融入到城镇之中,延续着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表明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即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实现职业转变的同时,永久性转移却没有同步实现,进而形成暂住性质的打工阶层。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将构成农民工的主体,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1980年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这部分农民工有近一亿人,约占农民工总数60%。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有强烈的融入城镇愿望,能不能协调好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能不能引导他们发挥出城市建设的巨大潜能,将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一、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是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应该放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城市
化与工业化密不可分,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工业化滞后,城市化发展动力就会减弱。我国已经形成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局面,城市化的规模没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同步增大,造成工业化相关配套产业,尤其是服务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主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劳动力输出角色,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原城镇居民逐步脱离产业工人行列,这种趋势愈来愈明显。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实质性的融入城镇,也不利于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新生代农民工候鸟式的迁移,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不断增进经验和技术的产业工人队伍,企业员工流动性增强,造成人力和技术的巨大浪费,如此循环,致使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进程,有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成功转型,进而推动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粗放管理向集约经营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层次。
  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乡一体化指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关系密切,城市化将为农民的非农转移创造就业机会,进而提升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规模化水平,有助于城镇和乡村的相互促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区域社会经济水平,推动城市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涉及“城乡发展”,把城市作为与农村发展、互动、融合的主体之一,强调了城市反哺乡村,城乡结合的指导思想,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文件中首次提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表明中央已经十分重视这个群体,并认可农民工问题就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实质性的融入城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节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得到有效转移,农业生产效率和规模才能有所提高,农民收入才能有大幅度的增加,城乡差距才能逐步缩小。
  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融入城镇意愿强烈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有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的特点,他们价值取向多元化,不像第一代农民工出来打工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不满足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而是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希望有个持续成长的环境,不再像候鸟那样进行季节性迁徙。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系统的务农经历,常年上学、进城务工,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对农村生活已经非常不适应。他们更倾向于在城市生活,融入城镇意愿非常强烈。当前国家政策也鼓励并积极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质性的融入城镇,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条件。例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就建议鼓励各地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结合“十二五”规划,力争全国每年至少解决400万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现实中,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一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农民工,已经在城镇购房、结婚,彻底融入到城市中,成为城市建设、生活的一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意愿必须加以引导、满足,使其向着利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方向发展,以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与对策思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4月。
  2.李根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年第2期。
  3.朱秋莲、刘艳文:《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困境及对策》,《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刘传江、徐建玲:《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