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浅谈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2015-07-09 10: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苏北农村
论文摘要:淮安市作为苏北的欠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然而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探讨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将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的如火如荼,江苏作为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高的省份,已更加具备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条件。而苏北作为江苏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远低于苏南地区,严重影响江苏城镇化进程。本文苏北的淮安市为例,就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作一点探究。
  一、城镇化过程中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淮安市作为江苏省劳务输出大市,面积10072平方公里,下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地跨淮河两岸。据淮安市2009年统计年鉴,淮安市总人口554万人,农村339.12万人,劳动力总量192.02万人,转移155.54万人,劳务输出104.82万人,转移比重81%,输出比重54.59%,其中新增转移5.1万人,新增输出3.83万人,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已实现就地转移或异地输出,近五分之四劳动力脱离了传统农业生产,正有序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这符合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要求。wWW.133229.Com然而在转移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外部和自身的一些原因,还是出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尚未转移的劳动力除农业生产的需要外,大部分属于老弱病残,这部分很难通过正常途径转移就业。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思想观念落后,对技能培训必要性认识不足
  苏北农村本来经济就比较落后,农民又由于长期居住在农村,信息接受不畅通,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他们对于教育和再教育等技能培训重视不够。又不愿意参加政府统一组织的培训学习,而急于出去找工作,但是又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这部分农民大多无序流动,盲目乱跑,在城市中从事一些辛苦且又赚不到钱的体力活。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对务工农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域越来越窄,外出务工的难度相对加大。
  2.素质普遍低下,农村大龄劳动力转移难度大是转移就业难点
  淮安市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8年(其中男性10.5年、女性7.1年)。大专及以上的占9.4%;中专及高中的14.32%,初中及以下76.28%,从09年的统计情况看,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比重有所减少,初中及以上的比重在增加,说明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就目前而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提升障碍仍然在于大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难题。一是由于大龄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接受能力差,组织培训难,就业能力弱;二是企业用工大都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大龄劳动力的就业去向十分狭窄;三是受家庭原因影响,大龄农村劳动力往往承担着照顾家庭老小的重担,转移难度大。
  3.乡镇企业发展势弱,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独特形式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进入发展的超高速期,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和自身机制优势的逐渐丧失以及国家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难。而且随着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空间越来越小,妨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迅速转移。②淮安市的乡镇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发展本来就受经济发展落后的限制,进展缓慢,如今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更是无力面对这一挑战,很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家附近就地转移,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二、以城镇化促进苏北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1.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淮安市劳动力多,其文化程度低,正好可以利用长、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机遇,接受产业转移,吸纳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
  2.科学谋划、合理引导,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转移就业政策体系
  结合苏北农村的地方特色,科学谋划,合理引导,依据新一轮政策要求,切实做好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政策,确保各项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能够不折不扣的及时落实,充分发挥积极的就业政策对苏北地区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实施包括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内的人才开发培养战略,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人才数量、结构等人才培养战略目标。
  3.统筹城乡统一的劳动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劳务输出和转移
  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取消招工中对农村劳动力种种歧视性政策,实行劳动者凭学历、技能等自主择业,自由竞争,使农村劳动力获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加快省、市、县、乡四级劳动力市场信息计算机联网步伐,尽快建立统一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市场需求信息库,及时准确地为用工单位和农村劳动力提供劳务供求信息。加强劳务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
  4.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资本,鼓励农民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培训政策。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有效培训,引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二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优化配置培训资源,结合经济发展特点,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工种,满足市场用工需求。三是积极实施“订单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想方设法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四是优化创业服务。建立各级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以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为基础,免费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创业。五是开辟创业场所。按照“县有工业园、镇有集中区、村有创业点”的模式,统筹安排适合农民创业特点的生产经营场所,推进村级创业点建设吸纳就业。六是减免相关税费。对农民在本县创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从事合法个体经营的,在规定限额内一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等。
  三、结语
  苏北是江苏的经济洼地,与苏南差距是历史形成的,决非短期内就可以解决,不可急于求成,但也决不是无所作为,听天由命。苏北的市、县、乡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抓住党中央重视“三农”的重大政策机遇,用足政策,千方百计,花大力气提高劳动力素质,化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在城镇化这篇大文章中做出特色,做出精彩。◆
  
  注释:
  ①辜胜阻、刘传江,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第1页
  ②曹宗平,中国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m】,人民出版社,2009,第177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