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与科研队伍的构成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院科研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明确了科研工作在我院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我院科研队伍的培养和科研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1.课题研究背景建院25年来,我院的科研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各项科研指标均位于同类院校的前列,显示了我院的整体师资力量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回顾25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总结近10年的工作,我们认为,在经历了科研的初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后,我院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具有什么特点?科研骨干的基本状况如何?优势学科有哪些?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的“瓶颈”问题是什么?我们在科研管理和服务上还应做一些什么工作?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并研究的课题,只有认真研究并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实现与时俱进,使我院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2.课题研究方法本着“结论产生于调查之后”的原理,本课题的前期工作重点放在实际调查上。自2oo2年秋起,我们先后实地走访了7所各类高校的科研部门,查询了10余家各类高校的科研网站,了解了他们的科研工作情况和科研管理办法,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形成了本课题的第一份阶段性成果,现在我院实行的“院级科研课题评审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学术论坛制度”均是向其他单位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的结果。WWw.133229.coM本课题研究的第二个步骤是详细回顾、整理、分析我院建院以来的科研资料,从中发现规律,寻找问题,明确思路。在这一阶段我们回顾了建院以来的主要阶段性工作,绘制了历年科研成果数量统计表,科研成果分类结构表、专职教师历年科研参与率表,科研经费投入表,科研队伍职称、学历、专业情况结构表,教师课时工作量分析表,历年科研成果院外主要获奖情况表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研工作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找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潜在的科研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形成了第二个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是对现有科研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为了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我们制定了《关于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市级以上(含市级)科研课题的规定》(待批);为了使我院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经费使用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2003年我们进一步修改了《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待批);今年,为了活跃学院学术气氛,激励教职工深人探讨本学科前沿问题,促进学术交流和沟通,我们又拟订了《关于建立教职工学术论坛的规定》。结合课题研究修改完善规章制度,旨在增加课题研究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更好地为学院建设服务。最终,课题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全盘考虑,形成总课题报告,力所能及地为未来我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描绘出一条较为明确的思路。
二、我院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一)近年来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1.科研投人不断增加近年来学院领导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在全院的科研会议上反复强调搞好科研对于高校发展的积极意义,鼓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人,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1994年,每年专项科研经费2万元;自1999年开始,每年专项科研经费增至5万元;2002年,专项科研经费增至10万元;2003年,专项科研经费增至15万元;科研经费的增加,使学院不仅可以对教职工每年申报的科研课题给以较大的支持力度,而且提高了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水平,在申报科研课题、组织科研活动上也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从而调动了教职工从事科研的积极性。2004年的院级课题申报达到33项,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家的科研热情。诚然,我院今后的科研方向应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但“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是高等院校的基础性建设之一。质量是以数量为基础的,没有数量难以出质量,就如同乒乓球的世界冠军产生于乒乓大国一样,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广泛的科研热情,是产生精品科研成果的基础。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2.科研成果数量增长趋于平稳,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建院25年来,我院的科研工作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1985年前是学院的初创阶段,科研管理没有排上议事日程。1985年至1991年是科研管理的萌芽阶段。1985年学院成立了研究室,兼有科研管理和科学研究两种职能,安排了5名专职研究人员。这一时期,学院对其他教师的科学研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就整个学院来讲,科研意识并不强,参与科研的人不普遍,每年的科研成果少则20—30项,多则40—50项。1992年至1999年是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二个:一是引进了一批人才。学院从普通高校引进了一批高职称的骨干教师,如韩庆祥、夏伯忠、赵率真、刘杰、颜华诚、李启明、荆学民、韩玉珍等,同时还引进一批高学历的博士生,如李凯林、张晓峰、马宗奎、章凯、王建民等。这些人已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质与研究能力,他们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体会较深,不仅自己勤于耕耘,学术上硕果累累,而且培养、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二是加强了科研的组织与管理。1993年学院正式成立了科研处,原研究室的研究人员调整到系部,科研处强化了管理职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1994年出台了教师科研津贴制度,规定作为一项考核标准,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两项科研成果并与工资挂钩,从而从制度上敦促教师必须关注科研活动,参与科研活动;同时,完善了优秀科研成果评审制度,建立了学院
科研课题立项、审批以及经费管理制度以及科研激励制度等,运用管理手段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科研潜力。在这两方面因素的促进下,这一阶段科研成果数量快速增长,从1992年的115项到1999年的210项,平均每年达到141项,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的势头。但如果进行分类分析,则会发现,这一阶段的科研成果中质量参差不齐,其中科研含量不太高的工具书、读物、内部使用的教材等占相当比例。200o年至2003年是科研工作平稳发展,科研质量不断提升的阶段。这一阶段,在院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学院科研工作重点实行了战略转移,从强调搞好科研的意义到强调争取市以上的科研课题;从强调全员参与到强调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从单兵个练到团队合作;从小论文、工具书到大课题、精品教材;科研工作逐步走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新阶段。虽然这一阶
段陆续流动走了一些科研骨干,但由于领导思路明确,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学院科研氛围越来越浓厚,科研成果的质量有了突破j生进展,4年共完成了市级、国家级科研课题21项;公开出版专著21部;教材80部(其中培训系列教材25部;市教委、国家教委统编教材16部,精品教材4部),在省(市)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31篇,完成企业咨询报告、调查报告44篇。这些成果坚持了为教学、教改服务,为企业、社会服务的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3.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科研水平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行的,但只依靠引进人才也是万万不够的,任何有效的管理都需要一个好的内在运行机制,科研管理也不例外。近年来,为了提高我院的科研管理水平,我们从1994年开始,陆续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院级科研课题申报、立项、评审制度”、“科研课题管理及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教师科研津贴发放办法”等;1998年对原有制度作了统一修订、调整,形成了《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工作试行办法》以及《科研处内部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包括:“科研处各岗位职责及任用资格”、“内部工作制度”、“科研管理工作内容”、“科研管理工作流程”、“科研工作管理机制”等;2ooo年以后,我们在科研管理制度上又相继作出了一些补充规定:如《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意见》、《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细则》、《关于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补充规定》、《关于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市级以上(含市级)科研课题的规定》(待批)、《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待批),以及今年拟订的《关于建立教职工学术论坛的规定》。正是这些规章制度形成了我院科研管理的基本框架,使之有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近年来科研管理的另一特点是,力求跟上时代发展,努力寻求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1999年我们与信息系合作开发研制了“计算机科研信息管理软件”,运用该软件可以实现科研档案的计算机管理,科研数据的计算机统计、汇总、调用,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20g3年,我们又与信息系合作,利用校园网开发研制了“科研信息网上管理系统”,该软件实现了科研处与全院教职工的网上互动,不仅为每个职工建立了个人网上信息,使他们可以通过上网查到自己的科研档案资料,可以通过上网了解学院的科研规章制度、科研信息,通过上网申报科研课题、申报科研成果;而且科研处还可以利用该系统迅速调用各种科研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沟通了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使科研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大大迈进了一步
。(二)科研队伍的构成及其特点1.科研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我院科研队伍以教师为主,行管人员为辅,现有专职教师10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的占55%,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在职称上,副教授以上占60%,其中正教授10名。近10年来,共完成科研成果1499项,在科研质量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完成了国家和市以上重大课题41项,在北大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等一类出版社共出版工商管理系列培训教材、高等院校精品教材100本,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42篇。可以说,这样一支科研队伍与同类院校相比,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比较强的,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实力。2.科研骨干队伍的特点近10年来,我院的科研骨干队伍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重组,5年前的部分科研骨干,如章凯、薛军福、成基华、马宗奎、张晓峰、田明等已流动出了学校,新的科研骨干补充了进来,目前,许多人既是科研骨干,又是教学骨干,同时又是系里的各级领导,他们重视科研,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相互促进,学术上有建树,教学上有特色,但毕竟同时担负着领导工作,用于科研的时间、精力确实有限。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提示着他们研究深度上尚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3.科研队伍的结构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每年科研成果150多项,教师科研参与率达到75%以上,但教职工中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并不平衡。教师因为考核中有科研任务和教学水平的要求,普遍对科研比较重视,主要科研骨干(约占教师总数的30%)每年都能独立或主持完成2项以上的科研成果,这部分人一般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年龄在40岁左右,既是科研骨干,又是教学骨干,年富力强,正是出成果的时候,是科研领域里的宝贵财富;还有一部分中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50%),不一定每年都有独立的成果,但能经常参与一些科研活动,或积极参与一些合作课题的研究工作,这部分人在科研骨干的帮助下,会很快地成长起来,迅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大约15%的新进教师,到我院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科研情况不熟悉,科研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有大约5%的教师不太重视科研活动,或者有一种畏难的思想,视科研为充满荆棘的高山,满足于现有的教学工作,走一步,看一步。持这种态度在高校教学,时间长了难免落伍,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在行管人员中,科研活动也不太平衡,一部分人注意学习,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还有一部分行管人员只在评职称前写一些文章,搞点研究;另有一些人只埋头日常工作,很少搞研究。这种状态与建设学习型高校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称。
三、我院科研工作发展趋势研究(一)关于科研对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作用科研对于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1.科研是搞好教学的基础首先,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主要传授的不是基础知识,而是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的专业知识。在当今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教师不学习、不研究新问题,何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呢?其次,通过进行调查、研究等科研活动,能促使教师对本专业的前沿问题给予关注,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教育是土壤,那么,科研就是肥料,只有“土肥水美”才会“花果壮”。因此,科研对学院发展后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2.科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办好学校的关键是要有一只素质优良,过得硬的教职工队伍。教师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外在的进修、培训学习,另一方面要靠自身的钻研,科研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术上的总结和反思,是对本专业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再认识,再发展,再提高。此外,好的教职工队伍光靠引进也是不够的,这就如同从花市上买来盆花,如果不继续培育,只能开一季,只有不断地追肥、松土、灌溉,才能繁华似锦,科研正是教师学术之树的生命源泉,只有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勤奋耕耘,刻苦钻研,不断充实自己,学院发展才会拥有一支得力的中坚力量。3.科研水平是学院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评价一所高校的素质如何,除了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开设专业、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外。科研水平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指标。学院要发展,要打品牌,要升级,不能不重视科研的发展,要以科研发展带动师资队伍的成长,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学院整体素质的提升。(二)关于科研队伍的培养培养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是搞好科研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科研骨干的培养必须考虑到学院未来学科发展的需要这首先要分析一下学院的现有学科科研骨干情况,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培养计划,还要考虑学院发展,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哪些新专业、新学科,开发哪些新的培训项目,有的放矢地培养科研带头人,这样才能未雨绸缪,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好基础。2.科研骨干的培养应形成梯队从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科研骨干的形成不能满足于顺其自然,要鼓励各级管理部门努力培养新人,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重大的课题研究要注意吸收青年教师参加,甚至还要在激励政策上作出一些倾斜。3.科研骨干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个单位里,骨干队伍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可能一成不变,科研骨干也具有这样一个特点。能不能成为一个科研骨干,与教职工本人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勤奋程度、价值观念、开拓创新意识有很大关系。老骨干任何一方面的放松,都会使自己逐渐落伍,而青年教师随着教学、科研、实践经验的积累,会逐
渐成熟起来。我们要看到这一动态的过程,积极发现新人,鼓励新人,培养新人,使我院的科研骨干队伍不断壮大。(三)关于科研质量的进一步提高1.努力争取市以上科研课题争取高层次的、市以上科研课题有两个意义,一是体现学院的学术水平、人才优势;二是给教师提供培养和锻炼的机会。承担高层次科研课题,由于要求高,组织严密、规范,研究规模、涉及范围都比较大,对教职工是一个极大的锻炼,一个人参与过2—3个重大课题的研究后,摸到了门路,学会了方法,学术水平、研究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要鼓励教职工努力争取这类课题。2.妨碍科研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问题初步分析,妨碍科研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师教学课时普遍偏高,用于搞科研的时间、精力有限。据统计,2002学年度人均课时:信息系522课时,经贸系535课时,工商系448课时,财会系433课时,外语系456课时,很多教师还有一些外边的课,能够用于科研的时间实在有限。二是有畏难情绪,总感到市以上课题难申请,申请书写了好几页,费了很多心血,却难以申请成功。三是也有人认为:申请这类课题“投入产出”不合算,很费力,报酬不高。3.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的措施与建议上述三个问题虽然有认识问题,却也有现实情况的制约,为此,我们建议:(1)鼓励多渠道争取课题,既可由我院独立争取,又可联合其他单位争取,还可以与企业或政府机关合作申请课题;(2)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向重大课题申报者倾斜。(3)建立教师科研休假制度,每工作4年轮空半年,专门从事科研,以解决科研时间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