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2015-10-21 09: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的,但是任何快速发展的事物,都必定有其发展的不规则性和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旨在分析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研究其发展趋势,并针对某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模型;预测;趋势
  户联网在我国日益普及,使得网络向社会生活的渗透明显提速。网上学校、商场、图书馆、医院、银行、证券、电影院、音乐厅大量增加,互联网服务形式和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扩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自由轻松地在网上进行办公、娱乐、购物、教育等活动。互联网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它已经从最初的辅助性工具开始逐渐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最早于1969年起源于美国,可以说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时至2008年初,中国互联网已经取得了令全球关注的成绩。不但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而且在互联网产业规模、吸引外资等方面也熠熠生辉,不断有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在震撼着全球投资者的眼球,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互联网的力量。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快速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互联网基础资源不但包括网民、IP地址、域名、网站、网页、国际出口带宽等软资源,还包括网络设备、光缆线路长度等硬资源,它是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评测因素。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最新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互联网软资源在2007年取得了飞速发展。
  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网民达到2.1亿人,仅以500万人的微小差距屈居全球第二,预计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网民数会跃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2004~2006年的年均GDP增长率均在10%[2]以上,2007年更是高达11.4%,中国经济一直在高位运行,加之同期政府鼓励“减缓投资、启动消费”,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使用互联网[1]。
  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农村网民规模年增长率超过100%,达到127.7%,农村网民数量达到5262万人。7300万新增网民中的4成,即有2917万来自农村。互联网成为促进农村信息化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农村网民则是农村信息化的生力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人们生活、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好的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科学发展思路。
  2针对互联网问题的相应的对策[2]
  2.1据报道青少年网民所占的比例过大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业及健康成长,弊大于利。
  2.1.1政府各主管部门在互联网管理上要统一力量,紧密配合,形成拳头,加大治理力度。尤其加强网吧的监管力度,确保年龄过低的青少年不能进入网吧。
  3.1.2 加强内容建设,政府要把信息资源建设放在首位,让青少年在网上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食粮。
  2.1.3 对民间网络组织要给予支持。网络文明工程从2000年12月启动时,就提出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的口号,并开展了绿色行动、优秀文化网站调查,围绕互联网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次召开研讨会,在政府和网民中间起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由于经费困扰,很多想法目前无法实施。
  2.1.4要求任何网络公司开发的游戏在用户注册时必须填写自己的真实身份证号码,同时连接公安部门的数据库,判断其年龄,规定各种年龄段能否注册,及其注册后每天可以登陆的最长时限,从而控制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程度。
  2.1.5加大教育力度,促使父母正确引导。国家所制定的任何制度并不能限制所有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
  2.2 老年网民所占的比例较低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现在整个互联网所包含的内容大部分是中年人和中年以下的人喜爱的内容,比如QQ聊天、娱乐性新闻、体育赛事、博克、网络游戏等,根本引不起老年人的兴趣。另一方面是网民自身的问题,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越来越注重修身养性,注重自身的健康,而且这个年龄段的人文化程度有限,对互联网了解有限。在以后的发展当中,任何网站要想提高它的网民 人数,那么必须在关注中青年喜爱内容的同时还得加大老年人所喜爱内容的投入,同时社会和国家也对加大老年人对网络的宣传工作。
  2.3为了避免我国政府网站千篇一律,起不到太大作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点来控制:
  2.3.1强化网站功能,从单一的发布国家及政府政策以及宣传信息的局限解脱出来,增加老百姓真正关心的东西,从老百姓方面来思考,以方便老百姓为出发点。
  2.3.2提高各级政府政务信息化水平,真正的将电子政府网站用起来,摆脱有而闲置不用的窘境。
  2.3.3让公众来参与,群众意见和建议必须得到政府及时反馈。网站设计应当体现政府的亲和力,须把握“实用、好用和够用”的原则。
  2.3.4政府网站建设要与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切不可太注重网站的形式。
  2.4网页监控困难产生信息污垢。难以严格审查和监控是网络信息媒体的致命弱点,这就使敌对势力或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以利用网络宣扬散布各种各样的信息污垢。它们的存在既严重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玷污人类的社会,又阻碍了有效信息顺利传递,使信息用户对于真实健康信息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处置不当极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
  2.4.1加强信息法规建设。全国应制定统一的信息法规,对网页的发布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做到网页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4.2建立必要审查制度。应当借鉴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多年以来的实践经验,对网页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杜绝潜在的网页污染。
  2.4.3制定网页信息质量等级。在网页信息加工过程中,由加工人员根据信息质量的具体情况区分出其相应的质量等级,使网络用户可以对检索出的信息的质量有一个最简便的判断依据,从而极大地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3 互联网今后的发展趋势
  目前,正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实现整体起飞的重要时期,从总体看互联网的各个方面都会有 很大的发展,而且在今后,我国的互联网在注重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其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1 手机网络、短信广告方面[3]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广告无疑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一个企业或者公司在其运营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大一部分投入是用在广告上的,而且广告通常是非常昂贵的。但是手机已经出现了很长的时间,手机广告却没有流行开来。主要是现在人们仍没有掌握手机短信广告的运作模式。但是在未来,随着人门对这个方面关注的加强,手机网络、短信广告会取得很大的发展。
  3.2 网络教育的快速的发展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现代教育方式的网络教育在全球发展十分迅速。它把互联网所具有的随时随地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沟通的能力与人们对教育服务的巨大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是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我国并没有像国外那么流行,那么在未来若干年中,随着我国同国外接触的加深,网络教育会快速的在我国流行开来。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个新市场,新市场的诞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投资者、企业管理者等都会促使互联网在这个方面的发展。
  3.3 网络游戏更加快速的发展
  网络游戏是利用TCP/IP协议,以Internet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网络游戏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必须链接到互联网才能玩,而淡季状态则不能玩,这种形式有的游戏需要下载相关内容或软件到客户端,有的则不需要;第二种则必须在客户端安装软件,此软件使游戏既可以通过互联网同其它人联机玩,也可一脱网单机玩。
  盈利性网站其运营的目的是获取利益,在众多的盈利性网站中,盈利最高的网站就是网络游戏型网站。盛大的成功使网络游戏成为大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据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为2300万,付费用户1200万,2005年游戏用户为3300万,付费用户1600万。游戏在我国已经高盈利了那么多年,但是随着网游人数的增大,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加入网络游戏的开发, 将来我国网络游戏会呈现辉煌阶段,游戏数量众多,类型五花八门但是整体盈利会下降[4]。
  3.4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21世纪是电子商务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电子商务在国际上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和实践,将在国际商贸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电子商务实际上是把人们在传统办公室、商场、银行以及管理部门等地地方进行的商务活动搬到一个公共媒体上,即计算机互连网络上进行。电子商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网上管理、网上银行、网上订货、网上交易、网上营销、市场、广告、直至末端家庭银行、购物及远程办公。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只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小公司以及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只是一个样式,企业的运作与电子商务网站完全无关。在我国农村或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由于思想比较落后,知识比较贫乏,根本意识不到电子商务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进一步认识,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电子商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稚.加强和改善互联网治理促进互联网应用事业健康稳定发展[J]. 信息化建设,2010,(8):34-36-70.
[2] 柴利娜,岳晓. 我国网络民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1):48-50.
[3]向文杰.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信息技术,2009(1):66-69.
[4] 郑悦,国内运营商如何发展移动互联网[J].通讯世界,2009,(4):A23-A2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