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开展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推进高校财务管理

2015-08-24 14: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收入来源渠道增加,支出项目也相应增多,原有的高校预算模式已不能更有效地体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质所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展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对财务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高校财务绩效预算的基本涵义和必要性,结合现状分析了高校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校 财务预算 绩效管理

随着财政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在逐年增加,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文},要求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因此本文提出将绩效预算及管理评价体系引入高校预算管理, 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传统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1.大多数高校编制预算,采用“增量预算法”。随着预算管理机制的改革,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要求在编制预算时需要重新审核所有的费用,分析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和成本。然而“零基预算法”在高校中并没有系统和全面地运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际情况是平时编制预算时,只重视成本费用支出,不重视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
   2.预算支出时,透明度差。各院(系)、部门在支出预算时,各自为政,造成学校重复购置设备的现象,资金严重浪费。还有的部门预算不够科学合理,一没有钱就申请追加预算外资金,学校存在“只管要钱,不管效益”的现象。
(二)预算管理激励、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大多数高校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 高校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运转是否正常健康、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预算的节约与超支是一个样。由此,形成了高校缺乏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存在着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相脱节的现象。
(三)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
   2001—2010年,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幅度;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3%提高到15.8%,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国家对高校教育发展的极其重视,作为资金使用单位,更有必要对高校资金及教育资源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与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不一样,企业的经济效益表现为成本与收益之比,而高等院校产出比率相对较难测算,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也就很难对其进行经济效益考核。因此,科学地考核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对促进高校更好地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推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明确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高校应以绩效为目标,实现预算和绩效的匹配。只有如此,财务管理才能真正发挥目标控制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具体内容有:
   1.在财务预算编制中设定预算绩效目标。采取召开院、(系)、部门领导预算编制会议、召集相关人员座谈、在院、(系)、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各院(系)人员的编制、组织结构、院系学生数量、部门科室设置、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核实和掌握基础数据,同时应合理测算各项收入,不仅应测算高校下一年度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性收费收入,还应将院系的短期培训收入、创收收入、科研收入等收入纳入预算中,编制预算绩效计划、定制绩效目标。
   2.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应加强支出过程监控。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管理部门定期采集预算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出具分析报告,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3、在财务绩效考核中,应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采用分级分类、财务与非财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确立财务预算绩效指标,建立一套适合高校财务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4.应重视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高校总体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方向、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等相联系,将此结果作为财务部门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1.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原则与方法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高校在设计绩效指标时,需要遵循:科学规范、公开公正、整体规划、可操作性、实用性等原则。指标体系中应包含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指标有侧重,标准统一。被评价者比较容易了解该体系,操作性强。预算绩效评价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自评与专家评相结合”等方法。
  2、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不能用一个或几个单一的指标来进行,而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学校层面,设定资源配置绩效指标,有教职员工人均人员经费支出率、教职员工人数与学生人数比、教学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生均固定资产占用额等。各院(系)的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等层面,除了设定共性指标外,主要可通过设定一些可以量化的个性指标来评价其预算执行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以绩效管理作为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约束和激励的手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能促使高校的各职能部门提前制定预算目标,能提高高校预算资金配置效率,能保证高校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开展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必将会使得财务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2011年
2、张建.高校财务管理探析.会计师. 2010年11月总第122期
3、王娜.回顾高校预算管理改革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模型.经济师. 2011年02期
4、陈胜权.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模式研究
5、卢妹香. 陈良凤  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财务与会计.2009年2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