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不再单纯的以保持收支平衡为目的,而是如何使高校资源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优化资金支出结构,规范资金的使用,最大限度避免资源的浪费,使高校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及意义
高校的经济效益是指高校教育要素的投入与这些投入所得到各种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产品的比较,这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致的,都是对投入产出的对比关系的反映。但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其产出主要是人才培养、科研成果,难以用简单的经济指标来测算投入,也不便于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采用绩效代替经济效益,以成绩和效益综合说明教育产出的效益状况,以对财务资源的取得和运用情况的评价代替收入和利润的衡量,这是高校财务评价与分析方法的最佳选择。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引人绩效评价意义如下:
1、客观展现高校综合财力。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只能体现出高校在年度财务活动中资金的使用状况,是否收支平衡,无法体现一所高校的综合财力和发展潜力。而引入绩效评价,可以从高校的资产结构、办学条件与投入分析、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与考核、高校的收入与支出结构数据对比分析、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生均培养成本等技术指标为基础对高校在维持正常运转过程中的资金结构、经营效益提出评价,充分体现出高校经费筹集、债务偿还、资产经营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能力,充分体现高校的综合财力。
2、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
目前高校大部分收入来自在财政拨款,财务管理的职责主要被定义为收支平衡或报账职能,主要注重高校财务的服务职能,几乎很少涉及成本概念,不计成本投资与重复投资、忽视资产使用效率现象时有发生,极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当引入 “总支出占总收入比率”、“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人均教学收入”、“人均支出”、“基建投资竣工率”、“人均科研经费”等绩效评价指标后,财务管理不仅实现了服务职能,而且能监督高校资金综合利用效果以及其他投资的收益状况,真正实现了财务的管理职能。
3、为高校发展提供政策导向。
通过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的财务业绩和效率进行评价,高校各级领导清楚了解高校预算执行状况、资金及整个高校资源的利用情况,在今后的建设发展决策及年度预算时能有的放矢、科学决策,亦能使高校的财务工作进一步理顺,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不以营利为目的”是高校的内在规定,做到收支平衡就算达到了财务管理活动的目的。然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模式呈现出灵活多样化的特征,原有的教育经费投入已不能满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经费需求。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目标与运行模式已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要,转变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势在必行, 即使“不以营利为目的”,也要将“绩效最大化”、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财务管理的内容应以办学目标为中心,组织各项财务活动,处理各类财务关系,注重通过财务管理活动追求效益最大化,夯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综合竞争力。并且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表现为动态性、学校发展阶段匹配性,每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研究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2. 财务管理的监管职能不能体现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生师数拨款,然而在管理职责被定义为收支平衡的状况下,各下属机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资产管理上表现尤为突出,重复购置,购置者不管理,管理者不使用,使用者不能参与购置,形成一个资产购置—管理—使用的怪圈;造成设备购置不当,无人管理与使用,忽视资产使用效率的考察。现代高校的发展需要高校财务必须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发展,这也是高校财务更好服务教学发展的要求。
3.缺乏预算绩效的理念
预算绩效评价,一般认为是指以绩效为核心,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定性的对比分析,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过程中的单位产出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预算绩效评价,可以发现原有的预算是否达到高校发展对财务职能的要求,所有预算是否支持社会赋予高校的职能,是否有利于高校自身健康发展。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是以收定支,在预算过程中往往根据往年的预算配合当年支出结构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调整,在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下容易形成不合理的继续不合理,在预算过程中对资金的调配跟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相脱节,无法体现财务管理对高校决策的支持作用。
4.对财务报告分析重视不足
高校财务报表不仅仅反映了高校的财务收支平衡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了解高校的资产状况、分配制度的合理性、财务风险状况、资产运用效率等重要的财务信息。高校领导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掌握上一年度学校的财务运行情况、资产利用状况以及整个学校的运转态势。然而,目前的高校对决算数据的使用仅限于当年的收支结余状况,忽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过去、评价现状、预测未来,忽略财务报表的分析管理作用,以及对未来学校决策的支持作用。
5.监控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运行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校企合作横向经费、项目申请经费、校办产业及专利合作转让、社会捐赠、银行贷款等。而政府拨款所占的比重一般是最大的,由于政府在投资责任上没有形成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就是说政府监控机制不健全,致使许多高校成本意识不强,办学效益不高。绝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责任,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按规定办事,或者办理业务效率低下的现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另外部分高校只针对教育性财政拨款明确了内部控制制度,忽略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管。随着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政府拨款外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部分高校通常没有能够重视这方面的监管。另外还存在个别学校私自规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胡乱收取学杂费用。
三、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其核心是管理机构的科学设置及管理职责权限的合理分配、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高校财务工作良性运转的基石,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体制的理顺首先必须建立适应高校发展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设置相应的会计稽核科或财务管理科。其次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随着我国高校体制的改革深入,财务管理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宽,业务量急剧加大,内容日趋复杂化,不仅仅是原有的日常教学管理的经费核算,还包括科研、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管理、校内相应机构企业化运作、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事务,要想将所有这些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岗位责任制度、业务程序处理制度、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方法、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并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人员职责权限明确,所有经济业务决策和执行程序得当,内部审计和核查程序清楚。
2.建立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包括3个要素: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具备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等特性。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真正为高校发展服务的内在因素,是高校财政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益考核、监督和评价的先决条件。
3.注重信息化,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财务绩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处理的数据不仅仅是政府的拨款,也不纯粹是学校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包括了学校所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等活动中的经费及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使用效率和效益。快速有效地收集、存储这些数据,正确处理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在财务上正确地体现并运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有效地分析,准确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状况这是高校财务管理的目的和目标,没有现代的信息手段这个目的和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各高校相继建立了财务软件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社会服务系统,但这些系统几乎是各自独立运行,系统间信息不能共享。如果能将高校所有这些系统进行相应集成,建立高校信息管理平台,并构建一个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该评价信息系统直接通过高校信息管理平台的各系统采集数据,并利用高校的绩效评价模型进行绩效分析与评价,产生相应的评价结果和预警报告。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高校财务绩效评价预警的速度,也可以减小在财务绩效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反映了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效率和效益,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借助现代信息手段高校才能真正加强对财务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沈洪涛,刘秀娟,左元丽.探讨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财务管理,经济师,2014(10):211-212
[2]张帆.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4):163-164
[3]陈晓英.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3 (25):149-151
[4]唐荣红.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金融经济,2011(12):172-173
[5]刘晓霞.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