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保险机制植入中小企业融资必要性分析

2015-07-04 20: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主要剖析引入保险机制解决我国中小 企业 的融资困境的必要性。首先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然后从信息 经济 学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给予理论上的解释。最后对引入保险机制的重要经济意义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保险机制;融资困境;融资瓶颈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其制度的灵活性并且一般没有很重的 历史 负担,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它们对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剖析
  
  2.1 中小企业风险过高
  中小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中小企业注册资本数量小,组织规模也普遍偏小,缺乏技术与品牌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上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技术人员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技术,造成中小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很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造成银企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前者表现为资产信用不足,即企业缺乏偿债能力,后者表现为企业的道德信用不足,即企业缺乏偿债意愿。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并通过各种风险媒介暴露出来。这两种风险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银行选择贷款对象不可能完全正确;另一方面,违约惩罚机制不健全、抵押担保难以落实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面临很大的道德风险,最终形成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wwW.lw881.com同时,中小企业抗御风险的基础——资本金较少,使得中小企业信用度较低,难以赢得信贷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的信任,信用关系难以建立,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2.2 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中小企业的风险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分为两类:一是事前的非对称信息,即交易之前授信方不知道但融资方知道的信息。二是事后的非对称信息,即签定合同后授信方、融资方的行为信息不对称。
  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讲,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即素质差、缺乏成长前景的企业会通过隐瞒真实情况、编造假信息等手段骗取信贷资金;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则导致道德风险,如改变贷款用途、用于高风险的投资活动、逃废银行债务等。在信贷市场上,贷款者面临的事前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企业经营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二是有关企业或项目质量的信息不对称。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则主要指经营者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及经营者是否努力工作的信息不对称。
  银企间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银行甄别企业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难度和成本,难以防范企业贷款前的逆向选择和贷款后的失信行为,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即使是在资金盈余的情况下也很难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企业角度看,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可供抵押的资产有限,同时也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人;加之相当部分的信息是内部化的难以传递的软信息,即不能按标准化办法收集和处理,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固有特征;其信息中定量的、易于编码传递的信息短缺,于是授信方、融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更加严重,使授信方更加难以有效地判断融资企业的潜在风险。从中介服务机构看,我国尚缺乏独立的信誉高的资信评估机构,因而没有有效的信息传递与信息甄别机制,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需要由 会计 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使其信息又基本上是不透明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 金融 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银行缺乏了解中小企业风险的足够信息,只能对其贷款采取保守态度。从银行角度看,在较低的利率情况下贷款给中小企业的结果是低收益、高风险;提高利率贷款给中小企业则会增加中小企业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因此,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面临着高风险,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存在一定的歧视。

  3 保险机制植入中小 企业 融资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是企业信用不足。在 金融 市场交易活动中,当融资方为实现特定的 经济 目的而出现信用不足时,客观上需要通过信用增级以减少授信方的风险,确保授信方在信用不能清偿时能取得补偿。因此,在借贷中,当借款企业有信用评级降低等信用减损的可能性时,需要一种能维持其原有信用评级、保障授信方资金安全的机制,以确保金融交易双方的利益,使得金融交易能够顺利进行,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具有信用增级的功能,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引入保险机制。
  中小企业融资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梅耶斯和麦吉勒夫的“新优序融资理论”与伯格和尤德尔“企业金融成长期理论”均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企业首选融资成本最低的内源融资。而内源融资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内部 自然 形成的现金流。
  一方面,保险机制的介入,可以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提升其内源融资能力。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中小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得以提高,经营业务状况随之改善,能迅速开拓、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取得较高的销售收入,提高利润增长能力及其利用保留盈余进行再投资的可能,从而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也即内源性融资能力。
  另一方面,保险机制的介入,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缓解其外源融资压力。
  保险作为构成中小企业信用要素集的主要要素之一,投保企业有保险作保障,信用等级比没有投保的企业高;同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使得资金以更快的速度回流企业,从而企业的现金流得到保障,企业信用能力指数增大,通过我国企业信用综合评定系统评定的企业信用能够得到提升,使得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向中小企业授信的可能性增加。
  此外,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业务创新与拓展,向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保险,植入中小企业融资,进一步降低它们向中小企业授信的风险,可以直接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中小企业在通过各种形式融资保险的融资过程中,如果按期归还贷款,建立良好的信誉,将会为以后更快地获得保险公司对其融资的支持。随着企业信用建设的加强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展开,保险公司可以与国家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如果中小企业拖延欠款或在执行国家 法律 法规上出现了信用危机,则会被社会、企业界认为是信用等级低的企业,保险公司就会降低其信用等级,甚至拒保。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经营上的各种便利条件就会在经营过程中注重维持自身的信用,逐步树立“守合同、讲信用”的良好信用意识。因此,保险机制的植入,还能有效地促进企业信用意识的提高。从而使中小企业信用得以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 发展 ,使中小企业的贷款可得性提高,即外源性融资能力增强。因此,保险机制的介入,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改善其融资环境。
  
   参考 文献
  [1]郑萍,康锋莉.国债融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甘肃社会 科学 ,2005,(2).
  [2]董晓春.基于制度变迁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