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国创业板于2009年10月在深圳开板,依据深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23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从28家增长到484家,其中,总股本为1,728.4亿股,总市值为45,688.56亿元。创业板主要针对高风险、高回报性、高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相对主板而言,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他们的高成长性。创业板市场是一个风险性很高的投资市场,主要投资于具有发展前途和增长潜力的公司,设立创业板的目的在于降低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上市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为中小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很多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频繁更换高级管理者、企业经营绩效滑坡、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判断创业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利害关系,哪些因素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针对影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的成长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给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指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企业成长性是指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具有的一种充分激发内在潜能并合理把握外在投资机会,从而实现快速成长的能力,企业的成长性对于判断公司的发展潜力十分重要。由于大家对企业成长性的理解不同,因此很难给出一个针对成长性统一的概念。
海外学者主要从宏观层面对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Giulio和Bottazzi对世界前500名的制药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这500家制药企业之所以能够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其关注企业技术创新,把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融入企业文化,并在创新的同时努力开拓市场;Gartner和Davidsson认为社会道德观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内部因素对企业成长性具有较大的影响;Ghosh对1995~1996年间的新加坡50家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管理团队、企业文化、顾客关系是成长的关键因素;Solvay通过分析认为:技术进步的长期趋势与短期需求变化是影响公司成长性的两个十分重要方面;Chung-JenChen与Chin-Chen Huang发现政府政策、行业相关性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成长。
海内学者主要从微观层面对公司成长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吴秋璩、沈海平对2007~2009年间上市的100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呈正相关,与财务风险呈负相关,其中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岑成德对广东省117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进行分析得出了企业盈利能力与成长性密不可分的结论;刘灿辉与干胜道用净利润增长率代表企业成长性,对39家中小型上市企业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企业成长性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章俊和唐敏对在深圳、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若从成长质量和成长速度两方面进行研究,这两大板块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成长性越弱;相反,具有较弱盈利能力的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小,成长性相对较好。张力与穆林娟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规模越大,收益越高,企业成长性越好,相反,规模越小,收益越低的企业,偿债能力越弱。徐维爽的观点是:企业的高成长性主要依靠技术创新。2013年,李鸿渐和夏婷婷通过构建公司财务指标体系,对公司成长性进行了分析。
三、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因素
1、宏观环境。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时刻与外界资源、信息进行交换,其发展状况受宏观环境的直接影响。政局稳定、法律法规健全使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行为有法可依,为其成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社会文化环境对公众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地影响,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工作安排、管理者行为、薪金标准等方方面面。
2、行业环境。企业处于行业之中,行业环境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政府对一个行业的优惠政策,影响到企业战略的选择,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处在快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政策影响下,净利润率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区域环境。在我国浙江、上海、青岛、大连等沿海地带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这些地区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地理位置具有的优越性,使得他们的成长能力显着高于西部和北部地区的企业。
(二)微观因素
1、盈利能力。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大都具有高成长性,保持其高成长性,财务资源是很关键的要素,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强,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其成长,那么企业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财务管理中,很多指标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成长性的代表指标。企业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等于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股东资本的盈利能力,其值越高,股东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研究成长性的指标。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用来反映企业资金偿还债务的能力,从是否能够及时偿还企业的债务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因此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相关指标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的关键性指标。处于成长初期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大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因其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再融资能力较弱,具有一定水平的偿债能力能够有效防止公司因无法偿还所欠债务而带来的破产风险。因此,中小上市企业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对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其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负债水平,而且能够衡量企业利用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所以,本文用资产负债率作为研究企业成长性的指标。
3、营运能力。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速度比较快,资金流动性和周转速度较高,而营运能力正是体现企业资本流动速度的能力,因此营运能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的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高,获利周期越短,盈利能力越强,因此营运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本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研究企业成长性的指标。
4、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企业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应对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定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拥有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健康成长。
四、实证分析及结论
(一)样本数据来源及指标的选取。本文选取在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28家上市企业选取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方差分析法对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分析。
(二)实证分析。构建成长性评价模型如下:其中,Y代表净利润增长率;β0是常量;β1~β3代表相关系数;Xl代表净资产收益率;X2代表资产负债率;X3代表应收账款周转率。
在做回归分析之前先作相关系数分析,来判断反应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SPSS19.0对样本进行处理,得出变量之间的显着性水平为α=0.05,Xl和X2与净利润增长率显着相关,X3与净利润增长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在相关系数分析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从表1可以看出,F=12.859,P=0.01<0.05,因此该回归方程是显着的,模型具有统计意义,建立线性模型是适合的。通过对公司成长性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376+5.279×X1+0.594×X2+0.01×X3,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其净资产收益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其资产负债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应收账款周转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影响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主要因素是净资产收益率。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主要因素是盈利能力。持续稳定的经营对于一个企业的持久发展至关重要,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相对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而言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所以,企业只有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2、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相比,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相对较弱,但从分析结果来看,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成长性与其偿债能力仍然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投资者对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视程度要小于盈利能力;3、应收账款周转率对其成长性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五、建议
(一)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金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基础。制约一个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做支撑。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其财务状况越稳定,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其财务状况越差,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势必走向灭亡。因此,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若想保持较好的成长性就必须时刻关注自身的盈利能力。
(二)稳定企业现金量,提高偿债能力。针对高成长性企业来讲,资金是它的生命,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资不抵债,将迅速走向灭亡。雄厚的财务资源是企业能否继续发展的表现,更是其存活的先决条件。在提高企业偿债能力方面:首先,应该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防止大量存货积压,无法变现,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其次,企业还应该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严格审批,及时关注和监督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定期制作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最后,企业应该科学举债,优化资本结构,分析不同的筹资方式的资金使用成本、期间等,选择相对风险最小的、最适合企业自身的筹资方式。
(三)注重技术创新能力。面对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创新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分析发现:在我国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企业绝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维持其高成长性,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企业迟早被市场淘汰。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
(四)提升管理者和公司员工素质。员工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不断提升经营者和员工的素质,企业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只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达到一定程度,企业才可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有能力的管理者具备快速学习知识并有效组织资源的能力,再将这种能力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知识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和压力,如果不具备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将很难取得竞争优势。因此,一个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中必将拥有高能力的管理者,他们发挥着自己独特的捕捉机会的能力和有着战略性的眼光来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作者: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