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研究

2015-12-14 12: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碳金融已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将不断推进我国碳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碳金融业务; 碳交易; 商业银行; 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失衡的主要原因,归结于经济的高度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碳基能源而引发的温室效应。因此,全球在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于1997年12月首次达成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各国达成共识,把“低碳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理念;同时国际上的碳交易市场也随之发展起来。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仅仅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需要金融业的支持。而作为碳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为促进碳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
1.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在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而碳金融的发展更是大势所趋。我国的碳金融市场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高端的技术及完善的制度。而商业银行的参与能够为碳交易提供绿色信贷,从而更好地带动CDM项目的发展,以促进我国短期和长期经济的增长。此外商业银行的参与能够为新兴地并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环保企业提供绿色信贷,这无疑是顺应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
2.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收益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增长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而发展碳金融业务既能带来利差收入,又能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利差收入主要基于手续费和佣金,商业银行作为中介,在CDM体制下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获取收入。由于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同时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这无疑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商机。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力发展CDM项目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3.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
  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投资CDM项目产生的减排额度作为自己所要承担的减排额度,因此引发大量的国外企业到我国寻找投资项目。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提供国外企业服务的过程,其实也是银行发展国际化战略的过程。商业银行在国外金融市场上进行业务活动时,可以搜集大量国外企业的投资信息,为我国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过程中提供中介服务,并且加强了自身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推动其国际化进程。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面临的机遇
  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碳金融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看到碳金融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把握时机,投身低碳产业的建设中。而发展碳金融业务不仅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报酬,还是在贯彻“十二五”规划。
  1.巨大的碳排放配额带来的发展空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大力发展经济,然而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其中煤炭的消耗几乎占全球需求的一半。面对如此巨大的比重,专家们作出了相应的推算,再过二十几年,煤炭的消费将超越石油,成为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比重最大的燃料,这无疑给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而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中指出,2012年中国在节能减排上要么通过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要么通过购买碳排放配额。按此规定做出估算,我国在2012年就需要花1亿欧元购买碳排放配额,如此巨大的碳交易数额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商机。
  2.“十二五”规划所带来的契机
  “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我国CDM项目市场广阔,目前项目数量及碳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因此“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将进一步推动有更多的CDM项目被开发。另外 “十二五”规划还强调国内一些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实行“走出去”的方针。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不但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发展,而且可以为CDM项目寻找新的买家,从而支持新兴企业进行碳金融交易,进而商业银行还可从中获取大额的佣金收入。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面临的挑战
1.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然而后京都时代的产生,对国际上一些具体制度的安排,包括角色定位等仍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各国无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而许多商业银行对此持观望态度。因此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这些政策的规定会给自身发展碳金融业务带来更大的风险,从而降低银行的积极性。
2.交易产品的匮乏及相关人才的缺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中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参与的碳金融业务包括绿色信贷、与低碳挂钩的理财产品等,对于二级市场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开发、项目咨询等方面涉及的比较少,不能为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的进度。发展碳金融需要精明的人才、专业的团队,因此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要求很高,更是把人力资源作为银行发展的核心资源。但是我国的碳金融发展历史短暂,传播时间有限,缺少相关人才的培养和积累,未能够引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大步向前发展。
3.交易成本过高
  CDM项目的实行要比一般的投资项目复杂的多,其必须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内两套程序进行交易,并且需要多个机构的审核和认证才能得以完成。最终一个项目顺利得到批准就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如此繁杂的程序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高昂的交易成本,而且最终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路径选择
  目前我国有7家银行试水碳金融业务,碳金融已被推向一个新的巅峰。随着碳金融的不断壮大,我国商业银行应选择一条合理的发展路径。
1.积极投身CDM项目的贷款业务和CDM二级市场中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涉及最广泛的碳金融业务是CDM项目的贷款业务。从全球的碳金融市场来看,CDM项目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能够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盈利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投身CDM项目,不仅可以为新兴的环保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同时还为自身的发展带来利益。而CDM交易市场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就整个国际碳金融市场而言,CDM一级市场所占的比例为5.16%,而CDM二级市场占的比例则为20. 8%,可见CDM二级市场的利润空间相当客观。由于我国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只是作为碳排放权的供应方,不具备CERs的定价权,所以不能直接参与碳排放交易。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进行间接交易,通过申请欧洲交易所席位,利用该席位进行交易,以此获得价差,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
2.提高碳金融市场的定价能力
  目前看来,国际碳交易市场是以欧元为主要的计价结算货币,实际上欧元的国际地位并不稳定,加上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也使得美元货币地位有所松动。各国都想提升自身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然而参与碳交易市场能够为自身货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因此各国参与碳金融市场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使得各国都有机会成为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主要计价货币。我国的碳排放供应量巨大,具有一定的优势,商业银汗应该抓住这一时机,通过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开发出连接不同市场的套利产品,研究出国际碳交易和定价规律,来提升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定价权,促使我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
3.积极探索碳金融的中间业务及开发技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还不够深入,导致中间业务品种的缺乏,不能够满足碳金融市场的需要,并且依靠中间业务获得的利润较少,使得银行获取利润的渠道有限。事实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范围相当广泛,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CDM项目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为相关企业联系境外那些潜在的CER买家;还可以通过与租赁公司合作,为旨在发展节能减排的项目提供融资租赁等。由于我国碳金融产品的类型甚少,无法真正为碳金融市场服务,且缺乏中间业务的开发。因此,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发展碳金融业务的重点,也可以通过研究国外的产品成果或者向国外购买技术等。
4.全面开发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
  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成长初期,市场的流动性较低,商业银行的参与程度不够,针对碳金融业务而提供的产品屈指可数,且缺乏为碳金融服务的产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以发展碳金融为目的,开发出碳基金、碳互换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碳交易市场一体化的进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