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发达国家会计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

2015-11-06 10: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会计信息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信息之一。会计制度作为规范会计信息的规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之后,又陆续发布了若干个具体会计准则,在推进会计制度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必将对会计核算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会计制度相应进行改革和完善。分析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制度,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有利于推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
  一、 发达国家(以德国为例)会计制度及其特点
   1.会计法规体系
  德国是一个经济高度法制化的国家,会计制度法规体系很健全。影响最大的是《商法》、《公司法》和《税法》,其中《商法》是影响会计实务最重要的法规,《商法》规定所有企业都必须有账簿记录,会计报表必须按照正规簿记原则编制。公司法则明确规定企业按其组织形式的不同分别执行不同的会计法规。对于股份公司执行的股份公司法,详细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项目和结构排列、所适用的计价原则,而且还规定了股份公司创建、经营过程和破产清算所涉及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包括账户设置、记账方法、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
  账户设置分为财务会计账户和经营计算账户两部分,共9类账户。企业根据其规模与生产结构、所属行业部门、成本计算体系等方面的不同,进行账户的选择。采用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和财政记账法三种记账方式,各企业按种类和规模自行选择。记账凭证采用合二为一的方式附于原始凭证上,原始凭证主要包括制票人、受票人、制票日期、票据编号,业务内容等;记账凭证包括会计分录、记账日期、凭证编号、记账人等项目。
  3.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和企业状况报告三部分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表;附注主要包括对资产负债和损益表的解释,关于公司股权及参股信息和行政组织、人事变动方面的情况。企业状况报告主要记录企业经营年度的经营状况,以及资本性公司发展预测的报告、公司分支机构等方面的报告。会计报告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要求填报的内容不同,其填报的内容多少与企业规模的大少成正比,允许中小企业采有简化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以保护中小企业发展。
  二、我国会计制度的演变
  特定的会计环境产生特定的会计制度制度。我国会计制度的演变与我国经济体系改革的步伐相协调。会计制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50多年来,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经历了多次改革。
     (一)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企业没有统一的会计规范。1950年财政部颁发了第一部统一会计制度——《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这一制度对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算、权责发生制、实际成本等会计假设和原则进行了规定,并采用借贷记胀法,采用“资产=负债+净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同年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燃料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贸易部等各部委建立了本行业的统一会计制度,初步奠定了会计制度体系。
     (二)计划经济时期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有关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资金由国家投放,固定资产折旧与实现的利润上缴国家,发生的亏损由国家弥补,会计交易、事项的内容比较单纯和稳定,造成会计主体地位意识薄弱,这一时期,以国家为会计主体,没有持续经营概念,没有商业秘密概念、使用成本概念。资产负债表结构由建国初期的“资产=负债+净值”改为“资产的运用=资金的来源,加入了定额流动资金、定额负债的项目,以便与有关计划结合,是计划经济在会计制度变迁中一个突出的反映。
  (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随着发展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简化的会计制度难以适应需求,1980年颁布实施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资金平衡表采用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三段式。1993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通则》和十三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明确要示采用借贷记账法,确立了四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十二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将会计基本等式由“资金占用=资金来源”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采有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和制造成本制度,实现了会计制度的根本转换。
  (四)市场经济会计制度初建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1993年以来实行的分行业会计制度已不适应这一变化。2000年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这一制度规定了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重新定义了会计要素,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资金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金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将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会计调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实践证明较为成熟的会计准则内容纳入会计制度,调整了部分会计名称和内容,调整规范了会计报表体系,下放了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坏账准备提取。后续又颁布实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市场主体性质。
  三、对我国当前会计制度改革的启示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深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是企业两权分离而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企业受托责任的确认和解除的需要,也是企业外部对企业财务报表实施有效监管的产物。各国会计法规与我国会计制度在总体内容上大致一致,只是在法规规范的层次上、内容上有所不同。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尤其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会计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会计制度将逐步完善。
  (一)会计制度与国情相辅相呈
  会计制度是国情的再体现。对比发现,任何国家的会计制度都有其独特之处以适应其特有 的会计环境。特定的会计环境产生了特定的会计制度规范方式和规范内容。将种差异将永久存在。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必须要从国情出发,坚持会计制度的规章形式和规章性质,同时吸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制度的灵性性、针对性强等优点,因地制宜的建设和优化我国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制度统一与细化并行
  部分发达国家会计制度由民间团体制度,会计制度因企而设、因行而设,缺乏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我国国情要建立多层次会计制度,逐步建设国家、行业协会和基层企业三个层次的会计制度。国家层面的会计制度将企业中具有共性的会计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予以总体约定中;行业协会会计制度着重解决各行业有关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的会计核算规模问题;基层企业要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框架内,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制度。
  (三)会计制度顺应全球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外开发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企业实体出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与此相适应,我国会计制度必须要与国际会计规则相协调,以适应企业跨国经营、节约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等需求。因此会计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消除障碍,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
 [参考资料]
 1.庄恩岳,《中外会计准则比较》,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
 2.周晓苏,“法国会计模式的特色和借鉴”,《财会月刊》2000年第14期。
 3.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经济出版社,2000年。
 4.曲晓辉,“中国特色的会计解读”,《会计研究》,2000年第4期。
 5.田昆儒、[日]坤诚一,《中日会计模式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