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中资企业在非洲面临的对立情绪及解决措施

2015-11-06 10: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近年来,中资企业不断扩大对非洲的投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其某些做法的欠妥从而引发了当地员工及民众甚至政府的不满甚至敌视,这一问题现在已经不容忽视,因为这会间接甚至直接地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以及中非之间的友谊。本文通过分析这类问题的现状及成因,从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资企业 非洲 对立情绪 措施

   近年来,中国开始在非洲大举投资且新投资额已经超过了欧洲和北美的总额。新时期重视对非洲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扩大在非洲的投资,积极参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原材料紧缺问题。然而当前不容乐观的是许多中资企业在非洲的行为已经引发了当地民众的诸多不满。
   中国与非洲大多数国家都有着长期深厚的友谊,非洲人民在历史上的反殖反霸斗争不仅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援而且还得到了大量的物资及其它援助。可以说,中资企业在非洲本应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这较之西方国家是应该有着极大优势的。
   那么这一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劳资纠纷问题。
   中资企业中的一些民营企业把“中国民营企业模式”带入到了非洲。这种模式集中地表现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而且对员工的福利和保险都没有足够的重视,社会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足且企业文化欠缺。这就使得劳资纠纷成为一个重大的隐患。
   而非洲许多国家是可以自由组织工会的(这与中国大陆的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几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工会,工会力量遍布整个非洲,且它们非常喜欢打着“为民请愿”的旗帜来扩大其声势和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有工会介入劳资争端,政府往往也会随之过问。这样一来,劳资纠纷的频繁出现变得不可避免。这一状况不断加剧着中资一方与非洲雇员另一方之间的对立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措施:
 1、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的转变及创新
 中资企业应当加强对投资所在国的国情研究,找出适合非洲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以及设立一种对话机制,定期及不定期地与非洲员工展开对话,了解他们的心声及要求,对一些合理的内容要尽量予以满足;对一时难以满足的要求要作出适当的解释和说明;对部分无理要求或蓄意制造争端的做法要根据当地法律进行妥善的处理。
 2、运用外交方式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创造良好的经营空间。
 《纵横周刊》非洲问题研究员陶勇认为,在非洲,有很多经营多年、经验丰富的“土生外国资本”,例如,印(印度)资企业和黎(黎巴嫩)资企业。它们通常会在其使领馆的指导帮助下,自行成立一些行业及地方性商会,并和使领馆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固定的沟通机制;同时作为民间商业自治组织,参与同业商会的活动,与当地社区及工会保持经常的接触。
 中资企业可以借鉴这一做法,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定期与这些组织及政府机构开展一些交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解释企业的一些做法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以换取当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中国驻非洲国家的一些使领馆的帮助和支持。
二、西方舆论导向问题。
   西方国家的部分人士,尤其是长期敌视中国的部分政客及媒体人士,鉴于中国在非洲不断增强经济和外交影响力的现状,抛出了“新殖民主义”、“中国威胁论”、“仅仅是为了开发非洲丰厚的自然资源”、“忽视人权以及环境标准”、“为了推销中国劣质廉价的产品”等各种论调,肆意诬蔑和攻击中国,加之中国部分企业在非洲的表现确实欠佳,因此这些林林总总的言论不断损害了中国企业在非洲人民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引起了一些非洲国家的担心。一些极端分子甚至对中国企业进行武装威胁,如在尼日利亚,当地的武装分子打破了不准绑架中国人的口头禁令;埃塞俄比亚也出现了对中国企业人员的袭击事件。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
   1、中国政府应该在大的外部环境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保护框架。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外政府、公众、媒体、企业等不同方面对中国政府和企业的认同;另一方面运用外交方式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创造良好的经营空间。中国外交部应当加强对非洲国家的“公共外交”,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形象,使非洲人民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抵制西方媒体的扭曲报道。
   2、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形象。
 尽管非洲经济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总体而言仍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因此,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把新建或改造公路、铁路、机场、码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作为振兴经济的优先领域,且在这些领域制定了不少吸引外资的政策,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众多投资机会。中资企业应当抓住这些机会,在获得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非洲国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语言沟通问题及文化差异。
   非洲在事实上只有东部和南部的国家通用英语。北非是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是阿拉伯语,除埃及比较流行英语外,其他的如摩洛哥、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由于在历史上受法国的影响较深,一般都把法语作为通用的语言;中西非地区的24 个国家中,除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冈比亚、加纳等少数国家讲英语外,绝大多数国家都通用法语;而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五国则通用葡萄牙语。
   中资企业内的管理层及普通员工一般都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且企业长期忽视小语种的培训及招聘懂小语种的员工。这就导致了与所在国人员在交流上的不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资双方的沟通和相互了解,使得分歧和矛盾易于产生且不易解决。
 此外,中非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为两国人民在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别。这些差别导致了中资企业在对非投资中面临诸多的挑战。
 例如,北非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祷告是伊斯兰教中的一项神圣仪式,许多北非籍的员工经常会忽然停下手中未完成的工作去做祈祷,这一点令中方的管理层及普通员工都很费解,即便后期了解了这一宗教仪式,中资方依然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因此总是会产生一些抱怨情绪,进而影响双方的关系;此外,很多非 洲人在拿到一笔薪水之后就擅自离职去享受生活,直到薪水用光之后再去找工作。这种生活方式,也会加剧中资一方与非洲当地员工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
 1、企业要加大对投资国的软环境研究,对当地的语言和文化要做到至少了解直至完全掌握和理解;要吸收一些懂小语种的精英为企业的服务;要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一些群众性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民风民俗。
 2、企业要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使中方员工和非洲员工能够加深相互的了解和理解。
 四、漠视当地法律产生的纠纷。
 非洲很多国家在政治上虽然称不上民主自由,但却拥有一套不逊于西方标准的法律体系。哪怕是津巴布韦这样一个本币崩溃的国家,其环保法的很多条款设置也十分严厉,绝不允许为了经济利益而轻易牺牲环境效益。部分中资企业无视或者忽视当地法律,引起了当地民众和政府的不满。
 例如,浙江一家大型矿业公司的负责人曾对媒体记者表示,一些中国民营矿产企业在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大量使用国内已经淘汰的高耗能和高污染设备,粗放经营,破坏性开发,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整体形象,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普遍不满,而且也给西方竞争对手和当地部分敌视中国的政客制造了借口。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2008年1月赴赞比亚实地调研时,也发现当地个别中资民营或个体企业漠视赞比亚劳动法,长期雇用临时工,雇工时间超过六个月(依法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由于临时工为非工会会员,无法通过工会组织要求正当权益,在劳资纠纷面前往往处于弱势,造成当地雇员心理失衡,从而对中资企业产生敌视。
 这一问题要解决,首先需要中资企业自身增强法律意识,在企业内部尤其是管理层中积极开展所在国法律的普法教育;同时中国政府要加大对在非洲的中资企业的指导和约束,要出台相关的法令法规来约束企业的行为。对守法守纪的中资企业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对那些违法乱纪损害中国企业甚至国家形象的企业要予以严惩。
  此外,对于中资企业的负责人来讲,一旦在非洲出现了问题,应该意识到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找当地的律师,要懂得聘请和使用当地的律师。
参考文献:
[1]. 《2007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 陈宗德:《非洲投资市场及我国对非洲投资概论》,西亚非洲(双月刊),2004
年第1 期
[3]. 洪永红:《非洲国家吸引外资的基石》, 西亚非洲(双月刊),2002 年第6 期
[4]. 韩灵梅:《试论中国实施对非洲直接投资战略的意义》,2005 年第11 期
[5]]郭萍:《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内外因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 年10 月(下
旬刊)总第51 期
[6].李俊:《非洲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机会》,广东商学院,2002(4)
[7].“中国企业在西亚非洲直接投资状况”调研组:《中国企业在西亚非洲直接投资状
况》考察
[8].张艳茹:《从产业结构角度浅析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商场现代化,2007 年5
月(上旬刊)总第50 期
[9].孙玉秦:《我国对非洲投资的发展及问题》,管理现代化,2007 年第5 期
[10].陈八荣:《重新认识非洲努力开拓非洲市场》,当代财经,1997 年第2 期
[11].李献兵,郭玉华:《我国中小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策略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9
年第3 期
[12].熊洁敏:《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思考》,Special Zone Economy , 特
区经济
[13].李伟敏:《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世界地理研究,第8 卷第1
期,1999 年6 月
[14].谢康:《试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措施》
[15].刘建光,丁卫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机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
年10 月(上旬刊)总第48 期
[1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北方经济,2006 年第4 期
[17].冯玫,龙彩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18].张为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路径安排》,国际贸易问题,2006
年第7 期
[19].黄泽金:《开拓中非合作新思路》,IEC,NO.2,2002
[20].史建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21].舒运国:《中非经贸关系:挑战与对策》
[22].褚晓飞:在非洲进行工业项目投资之我见.(J).对外经贸实务.200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