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基层管理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和执行者,对社会的稳定和有序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多为地区或上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财政拨付的标准额度应该如何决定。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必须依据其预算来进行审核,预算管理能够决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重心,合理的预算管理在稳健财政政策、促进公共服务职能的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财政预算不仅是国家年度财政计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用途与分配的重要指向标,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逐渐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预算计划执行不严、多要钱、缺乏监督等问题导致基层财务工作的混乱,使的国家资金未能用于正途而白白流失,造成国家财政的巨大损失。针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预算管理与控制,以完善其财务管理。
一、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现代财政计划最重要的措施,它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财政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以及职能部门服务水平的高低和重心方向,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预算管理能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够决定单位的工作重心所在,提高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财务支出额度和资金保障,调整部门的工作目标与方向。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决策直接决定了部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支出重点,划分工作轻重层次,从而有种对性地进行财务支出分配和定额,优化部门的财政支出结构,最终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2、提高国家财政支出的效率,增强资金分配的针对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经济体,它还需要承担国家的相关管理与服务职能,他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国家的财政支出。我国的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也是有限的,那么如何高效地管理与分配财政支出将直接决定各级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分配到最需要的环节,将会极大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针对性地解决最为突出的问题,从而减少财政浪费和低效运作。
3、提高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其阶段总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科学地、合理地制定财务计划,并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修正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部门总体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能够将部门的总体目标确定下来,使得各下属单位更加努力、更加有针对性地朝着所制定的目标去工作,有利于凝聚人心,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最终促使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社会行政服务管理较为困难,而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也十分繁复和冗余,单位运作效率低下以成为眼下不争的事实,其中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尤为凸出。
1、事业单位对部门预算不够重视,其突出表现在管理意识薄弱,预算管理机构设置简单,人员配置不足等方面。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多而规模小,机构重叠现象严重,各部门人员数量有限,且自成一体,各自为政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预算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从而导致在预算管理方面,难以形成重视,亦或者表面重视,实则并未关心,更有些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空有其表。基层事业单位在进行日常服务性财政收支时根本未按照有关预算编制执行,财务数据失真、资金流向不明、账务混乱等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基层单位的预算管理部门直接并入财政管理之中,甚至根本未设置预算管理,而由财务部门兼任,其预算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预算管理工作并未得到部门管理人员的重视。
2、监督不严,控制力度不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上的不透明决定了其难以得到社会的直接监督,容易滋生腐败,而在行政体制内的监督,到目前为止并未设置对预算管理进行实质性监督的机构。在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中,难以按照部门实际需求以及工作重心来编制预算计划,通常领导决定、多要钱、隐瞒真实支出重心等现象频发,同时在财务执行过程中,资金使用混乱,假账、烂帐、政绩账、福利账等账目较多,预算管理控制力度十分薄弱。
3、预算内外资金时常脱节。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都会涉及到行政收费,对于所收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经常出现违规的情况。传统预算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这需要有明确的预算编制计划,但是对于部门营业性收入则并未归入预算资金行列,除上缴以部门以外,大部分资金都成为了部门的自主支配资金,传统的财务预算并未将这一部分资金收归编制之内,其已逐渐不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收支状况和财政执行状况,急需得到改善。
三、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算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它既要承担社会管理服务的职能,又要少量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之中,其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拨付,以及少量的事业性收费,其预算管理关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不过却又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去制定预算计划。面对不断深化的经济政治改革,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去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1、在财务预算编制上,要加强前瞻性,科学分解、细化经济科目。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要立足部门实际,从宏观上进行编制,加强前瞻性。一般来说,预算编制可以按照五年一期进行大方向预算,同时划分年度预算以及季度预算,将宏观调控与细节预算相结合,充分考虑到财政支出的方方面面,做到不遗漏、不好高骛远,减少预算的盲目性。另外,在各财务支出科目上要进行科学分解,对当前急需上马的项目给予高度的财政支持和资金保障,并将各财务预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计划之中,设立专项预算,优先保障单位所需的运行资金。对部门运作中容易失控的支出项目,例如会议支出、招待等,要严格分解并控制,未经批准,不得超出预算范围,尽量做到年度预算与核算相符。
2、加强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规范预算会计体系。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建设,首先必须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只有真正认识到预算管理在财务
管控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制定相关预算政策。其次,要重视预算会计人才的培养,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预算会计制度。规范预算资金使用行为,严格部门预算调整程序。部门预算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非经法定程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对部门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请审查和批准。不同科目间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也必须按照规定报经财政部门审批。进一步强化部门预算执行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监督,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大力推行问责制,对预算部门擅自违反预算方案,挪用、截留预算资金等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对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3、建立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做好预算资金的绩效评价。在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需建立一套强有力的预算监管机制,从预算编制开始介入监督,并在执行中将之细化到每一个科目。预算监督机制可以包括财务监督、审计以及相关外部社会力量来执行,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机构较为繁复,因而可以采用跨部门合作监督的形式实践监督工作。如平级单位的监督可以引入税务监督、其他单位的审计部门等,另外还可以增加社会监督机构,诸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其他公共监督机构等,对预算的财政拨付、支出、收益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于考核,做好项目的绩效评价,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合理、高效地进行。
四、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其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关乎基层单位的正常运作以及其服务重心的方向。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资金支出效率的前提,在当前的经济政治环境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必须技能型改革,在保证其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以促进事业单位资金高效地使用。
参考文献:
[1]武京建.编制县级部门预算的实践与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5)
[2]陈晓玲. 对创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08,(12)
[3]李伟.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研究[J].交通财会,2010(7):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