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贯穿整个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中。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文章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率及综合效益的提升。
[论文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外部和内部的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将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预算管理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首先,体现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缺乏预算管理的意识,没有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有预算机构,但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将业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次,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预算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财务预算的编制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要求所有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投入到预算的工作中来。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会进行财务预算,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大多数情况下资金进出随意,并没有按照财务预算中计划的目标进行。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首先,要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就必须给予财务预算足够的时间对预算项目进行充分的掌握和了解,然后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编制。而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对财务预算的重视度不够,给予预算编制的时间一般较短,预算部门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做到充分的调查和取证,自然也就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随着近几年零基预算的不断深入推进,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有着较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基数法的影响较为根深蒂固,所以实际上零基预算的方法不能很好的执行,其实际的作用也不能非常有效地发挥出来,往往单位的预算管理上依然是以过去的基数为其基础,收入定增长率,层层的分析和计算,这样最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不精确的,难以符合相关的实际,所以执行起来也难以保证其效果。
(三)预算执行不规范
“专款不专用”,决算与预算脱节。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而且较少关注资金投向是否正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有无超预算支出等问题,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一些部门出现了截留、挪用专款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机制的缺乏,使部门决算和当年年初部门预算的差异没有专人进行详细的审核与比较分析,致使预算的执行中发生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的现象,造成决算与预算脱节。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
良好的预算监督机制对预算管理至关重要,它为预算制定和预算执行提供保证。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机制。其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因而不能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督,致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其二,行政事业单位外部没有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多重视对预算结果的审批和预算拨款,而对预算管理缺少明确的监督、约束机制,因而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面的信息,这不但会削弱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也会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针对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加以改进。
(一)树立预算观念,加强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预算管理意识能够极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对待预算管理的态度,从而影响预算管理的最终效果,所以要加紧树立预算管理的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意识。第一,要从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发起,领导层具有榜样作用,应该充分发挥领导层的带头作用,领导层应该从自身出发,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预算法》的相关法规,抓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等一系列预算管理工作;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调动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使各部门之间能够较好地进行信息互通,以财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共同发挥作用,使预算管理成为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工程,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进行结合,强化预算管理编制和执行。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首先要为预算安排充足的时间做好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摸清家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资源进行清理和计算,产生本年度的收入和可供使用资源预算,为预算编制提供真实依据。其次,对单位本年度人员机构和所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确定相关的费用标准,国家有明确标准的按此标准执行,国家没有规定的,要根据单位以往的实际支出状况确定相应的支出标准。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再运用“零基预算法”来编制,彻底改变以往“基数加增长”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对于一些跨年项目,要有长远的打算,虽然目前部门预算实行年度预算,但单位在这些项目的预算上,不防采用“周期法”,就是先确定
项目实施的总预算,然后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确定每年具体所需经费,据此来编入每年的项目年度预算。这样既能保证每年项目有需经费到位,又能有效保证项目的预算执行。
(三)强化预算的执行力
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是影响其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执行力度不够,那么财务预算只能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应着重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而要提高预算的执行度,离不开预算的细化分解和跟踪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措施的到位。
首先,制定预算计划的实施方案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将预算实施细化到各个部门甚至各个事项,明确进度目标,保证各项活动开支在预算计划内安排,禁止超预算安排支出,不准不同项目支出之间相互挤占挪用,同时要保证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留下会计痕迹。实施方案和内控制度一经批准,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其次,要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可以每季度检查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掌握并调整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明确预算的内容及进度安排,督促资金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最后,严格控制项目计划进行的程度,要加强与领导及业务科室的沟通,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确需超预算的,应该按照程序重新申请预算资金,不能将日常收入直接用于日常支出和项目支出。
(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监管机制
预算执行监督是预算管理实现目标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得到批复后,应该严格依据预算批复来执行。并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
第一,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的资金使用过程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强化监督,还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监察、审计、业务等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监督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全方位、多角度地监督单位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单位的资金使用过程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与人力保障。第二,建立健全资金使用效益考核评价机制。这样能够检验预算编制水平,是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与方法的依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大力建设以公共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实际绩效进行考核和监督的绩效预算系统,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使项目资金的使用状况达有计划、有监督、有评价。
总之,随着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全面推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将越来越科学,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重视预算管理对单位的重要作用,采取积极合理的办法提高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改善预算执行脱离预算制定的现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以此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证单位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